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实效性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选好切入点,突出内化环节,教育行为要具有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对策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和学说的重要场所。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准和认知能力,使未来社会中的主流人才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能凭借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服务人民,服务社会,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探索。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相当数量的同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的态度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其一,不到课。有些学生专门选择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办其他的事情;有些学生无故缺课,宁愿在宿舍睡觉也不去听课。其二,不听课。有些学生人是到了课堂,但看小说、看杂志、睡觉等诸多情况都有,完全没有进入听课状态,“人在曹营心在汉”;有些学生仅在老师举实例时抬起头来听一听,一进入理论的讲解,就又低头去做与课程无关的事。其三,不重视。有些学生在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忘记带书,或是出现迟到和早退现象。其四,不认同。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用,考试前背一背及格就行;来上课的同学也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通过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而走向日臻完善和成熟。也就是说,这些大学生既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需要,也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愿望,更不打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果是使这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流于形式、走过场,更多的时候是零效果,也使大学生错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目前,大学生偏于专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已成为自身成长的瓶颈。实践证明,作为社会科学之精华,以科学的世界观为逻辑起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成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它与自然科学一起构成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大学是人生历程的重要时期,完备的个性要在这里成形,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在这里构建,科学的世界观要在这里确立,人生的新里程要在这里起步。特别是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双重作用,社会的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形式以及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现实,使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很多困惑,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从思想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情况新问题,使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已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为什么有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身价值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材,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论述:“学好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当代大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需要。”如此等等。乍一看,这样的阐述并没有什么错处,因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进入社会后自觉地理解和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同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事实是,从这样的角度论证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很遥远也很渺茫,造成了很大误解,他们从中得到的信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关,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这些理论唱高调,“假、大、空”,不切实际。学习外语、电脑、专业课能使他们立足社会,甚至能帮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派不上用场,他们看到这些字眼就产生了本能的抵触情绪,甚至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负担,不感兴趣是必然的,更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揭示其意义或作用时的最大失败。因此,针对大学生对自身生存与发展命运的高度关注,系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的内在结合处,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通向大学生现实的平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从心灵深处解决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用性的疑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对其施加精神影响,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

三、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策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选好切入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尤其要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要同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和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讲道理、又办实事的特点,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问题,从更近的目标层次上来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使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帮助他们走好人生之路。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知识面宽,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不满足现成的答案,有理想,有追求,愿意自己的一生有所作为,渴望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但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没有机会从实践中体会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知与行、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因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一旦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的人生指导价值予以“穿透”,他们就不再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自己没有关系,就会改变过去的观念,利用大学这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好课堂、利用大学这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时段,认真系统地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少去许多遗憾。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要着眼于对理论内涵的科学阐释,又要立足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缩小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务实管用,是终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突出内化环节。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巧妙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内化为大学生行动的指南。“内化就是外部事物向人的内部精神(即心理)转化的过程。”内化体现着教育对象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某一理论要求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信念和行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化就是大学生们能够把他们认为抽象和枯躁的基本原理与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甄别、评价和选择,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讲大道理,讲空话套话。虚远空洞的说教,内容苍白,必然降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地位。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所以,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除了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联系世界风云的变幻、国内汹涌的改革大潮,从最新的角度,对基本原理进行阐述,讲清讲透理论外,还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与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的联系中内化到对学生个人行为的引导中去,以社会和大学生生存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贴近大学生实际上下功夫,与他们最关心的就业、人际交往等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把大道理融人生活小事中,使其内容具体实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日常生活价值,凸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生活的指导功能。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能在思想深处与大学生产生共鸣,形成良性互动,也就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积极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文关怀和人生导向作用,大学生们自然而然就会心悦诚服,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别人要他们学习变为自己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行为要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欲影响人的行为,必先了解人的需要。“需要是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人的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追求需要的满足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满足需要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作为动力要素,需要决定着个体接受的目标和方向,并影响着接受过程的效率和程度,并且任何需要只有在被认识到时,才能构成动机产生的原因。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这样,它应该是一个因有需求而主动接受、认同并内化于大学生的心中并在一定情境下指导其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要与大学生的需相联系,没有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难以被他们接受并得以内化,就永远只能是一种在大学生之外的外在异己的东西。毋庸置疑,大学生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科学的武器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因而揭示需要,引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从大学生的饮食、求知、健康、求助、荣誉、娱乐、体育锻炼、恋爱、人际交往、求职等等现实人手,把这些需要转化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动机,“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增强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观能动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失去了与大学生的联系,就无法成为他们现实需要的内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不能落到实处,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离开行为科学的指导。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大学生们获得在人生道路上的理性指导,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的有力支撑,在思想上找到精神家园的终极慰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现实需要的和谐统一,这是成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行为科学性的最好体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
校园的早晨
我无法遗忘的“小仙女”
竞选稿
参观王河庙
缩写《草船借箭》
去王河庙扫墓
请投我一票
朋友,你还记得吗?
红萝卜
我爱和龙我爱家乡
读书真好
我喜欢的一样物品——日记本
我心爱的四驱车
茗茗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
服务于涉外人才培养的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关于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试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新要求
浅析金融危机下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主体间关系的变化趋势
关于加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浅论对新增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试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浅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与解决途径
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
浅谈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和培养的探索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七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五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二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之三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之四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四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想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四
《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五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三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之一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一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之二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