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有效利用新媒体,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

有效利用新媒体,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有效利用新媒体,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

"

[论文摘要]新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合理使用新媒体,克服路径依赖,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新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新媒体给高等教育带来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尤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更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有效利用新媒体,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成长成材过程中的重要用。

一、新媒体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是指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它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依托于数字、移动通信、互联网络等技术向受众传播信息,以其多元的传播方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问、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体现其交互性、跨时空和虚拟性的特点。

随着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处于市场经济纵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道德多元化的新时期,是思维最为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为迅速的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普及所形成的新的思维特点。表现为信仰的多元性、利益的个体性、思想的波动性、性格的双重性等方面特点。其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高度关注自我价值,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追求个人的合法利益,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努力奋斗。受到新媒体的一些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着道德缺失的成分,表现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面对网络的无限开放的虚拟空间及其互动性,部分大学生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往往陷人低谷,甚至脱离现实,沉溺网络,患上“网络孤独症”、“网络成瘾症”。尤其,当代大学生比较普遍的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仰淡化的倾向。所有这一切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效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明: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如教师)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网络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作了重新定位: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从以教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多媒体操作灵活,控制方便。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形式。在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提问、课堂反映,快捷调出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在多媒体特性的支持下,可以变得多种多样,如演示型、讨论型、导航型、咨询型或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这样,就一改传统的教师为绝对主体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导精讲,综合分析;在重点讲述理论要点(包括重点、难点)之后,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提问、讨论或登台发言,甚至可以就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辩论。"

在学生提问、讨论或辩论之后,教师应予以回答,引导和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思考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每次研讨结束时,教师进行理论总结,使学生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上都有提高。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与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对话式教学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富有成效的教学形式:一是教师在研讨中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使以后的课堂教学有针对性;二是由于学生有了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因而消除了在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中极易形成的对理论课的逆反心理;三是学生在研讨中有了积极参与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理论兴趣,较好地训练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系统准确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四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提问、质询、争辩,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理论修养、论辩水平、宽厚知识背景的机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威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信大大提高;五是由于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盘数据库与网络信息查询技术日益完善,其应用范围迅速发展扩大。网络技术强烈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生活和教育方式,互联网也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环境,带来了全新的学习环境,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和途径。新的教学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大学生学习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得到扩充,除了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有限的以文字表征为主的、以应对考试为指导的信息资源以外,教师应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参考资料,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传媒、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网络的出现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模拟环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按照时代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特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新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媒体,尤其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传播的一体化,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认知空间,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新媒体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动画、影像、声音等媒体信息,形声交会,图文并茂,直观、生动、活泼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最易接受、最快捷、最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将活泼、形象、丰富的声像,图文、数表展现于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这改变了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手段单一,学习枯燥无味的状况,使教学的表现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并使学生更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新媒体的使用,可以在单位时间扩大教学信息量。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一是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间;二是多媒体的感官刺激功能,使受教育者的视觉、听觉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的学习效果,而且视觉、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更全面、更深刻,也更利于保持长久;三是多媒体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可使教学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还突出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增多与教学时间的减少之间的矛盾。如在不到50课时之内,要把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严密完整而又概括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完,无疑是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严峻挑战。至于讲深讲透、讲活讲新、深入浅出、富有成效,那更是难上加难。实践证明,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有意识的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有利于运用“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设定问题,让学习者带着疑问学习、探索,并且设置情景,提出假设,提示各种可能,将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过程装入教学程序中,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根据计算机的提示,一步步求解问题,并发现和掌握规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运用新媒体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的关系

新媒体作为新的教学手段手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媒体只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是“万能媒体”,任何媒体都只是工具,是由人来操作使用的,任何媒体都不可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媒体越是现代化,越要重视教师的作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同时还应该是人的优秀品质的示范者,这是任何媒体无法取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的功能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信息或传授知识,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传递信息或传授知识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自觉参与教学过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个性化的人格魅力及其与学生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如果把新媒体教学手段当作一个变相的电子讲稿,这就与与传统的文字讲义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灌输的对象,那么不过是从原来授课教师的“人灌”变成“机灌”或“人机共灌”。这样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对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因此,必须否定和抛弃传统意义上那种教学过程仅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观念,树立和实施教学活动必须把文化知识传播与思想进步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观念。文化知识传播仅是手段,思想进步和能力培养才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学活动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播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进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如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与现代化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果仅仅注重其物化的形态而忽略了作为其智能形态的教育理论的革新,在很大程度上,现代教育技术就失去了其应用的意义,因而在教学效果上便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

2.新媒体运用与“路径依赖”

新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只是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提供了更有利的现代技术手段。它只是一种教学技术支持,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在使用新媒体教学手段时,必须处理好新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优秀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依赖新媒体手段,就会容易产生教学手段的“路径依赖”,从而时新媒体教学手段失去其应有的效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讲授需要与学生实际状况,灵活运用新媒体,处理好新媒体的使用的质与量的关系,处理好讲授与媒体展示、问题引导与对话交流、巧妙设疑与辩论释疑等方面的关系。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相互启发,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实质就是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则要求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疑问,寻求答案,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教育过程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手段,扬长避短,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儿童节
水乡们的心酸
学游泳
地球就诊记
美丽环境健康人类文明发展
海洋法庭
家乡的四季
这句话启发了我
我的新老师
第一次骑自行车
我成功了
第一次当保姆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新狐狸与乌鸦
运营管理生产实习报告
财务会计出纳实习报告
暑期会计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实习报告范文
东城区污水处理厂实习报告 
小学实习报告总结
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照明灯具厂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组网与网络技术实习报告
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化装品销售实习报告
热电厂参观认识实习报告
大学生暑假财务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格式大全
建筑实习报告素材
浅论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中的学生权利保障
论析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试谈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其对策
关于大学生权利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谈高校图书资料的文化价值
论析地方高校教师自我导向发展模式的有效构建
再论大学生的道德培养问题
试析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下实现教师自主的必要性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原因及责任归属
试论高校学生体育伤害民事赔偿及救助机制的构建
浅谈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的冲突及其平衡
浅谈网络技术加强大学生道德培养途径的分析
浅谈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试论高校新闻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培养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述评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八
发现感悟——《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四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七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六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五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之五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