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命立场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命立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命立场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让其与我们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使我们能从时代的脉搏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和创新点,才会彰显其不容忽视的生命力。在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人们对生命存在、“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呼声很高,保障人权、尊重人性、关爱生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生命关怀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的正面回应,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生命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的发展;关注生命;生命关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物质文化以及生活水平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对“人”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注重人的感受,生命、人权、人性和自由也得到进一步的尊重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时而起,紧跟时代的步伐,把“以人为本”、“生命关怀”和“尊重生命”吸收进理论研究当中,并把理论研究成果积极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使之得到检验与发展。

一、生命存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起点

存在是发展的前提,雅斯贝尔斯认为,个人获得存在的途径是阐明存在、实现存在,因为只有明白存在的意义才能实现存在。人类从古至今对生命存在一直都非常重视,人类的发展是生命存在的最好体现,然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被标准化和规范化了,教育失去了其本身应具有的纯真本质。人的能力与个性被“标准化”,被死板的题型或几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所束缚,人成为知识的储存设备和考试的机器,他们本身的自由、个性和创造精神都遭到了严重破,没有了生机与活力,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消失殆尽,唯一残留下来的是考试,是束缚,是制度化的样式。所谓的“人”这时只不过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中介,一个载体,一个工具,扭曲人性,把人变成单纯的手段,忽视了人作为人的价值。教育也失去原有的起点,原有的意义,成为机械的教育。“以人为本”马克思理论教育理念的及时提出,在充分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把人的自由、个性和创新精神从更深的层次挖掘出来,把人从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之中解脱出来,使人重新找到其生命活动的真正价值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生命存在的珍视,使“人”充分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与此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对生命、人性、自由、创新十分崇尚的环境氛围,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时代潮流、时代主题。

西方有位哲人这样认识教育:教育就是你学过的知识在过了很多年淡忘之后所剩下的那个东西。因为知识可以遗忘,只有通过知识而融化在生命中之中的意义,才是永远的、终身的。所以,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为“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亦是如此,只有把马克思义理论教育贯穿于生命的整体发展之中,而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忽视生命的存在,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如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补给生命养料一样,是人的生命渐渐成长的过程,是使生命全面、均衡发展,人们不断追求其人生价值,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富含创造活力的新人的过程,是人为彻底摆脱制度化、标准化、符号化、工具化艰辛斗争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当以生命存在为起点,以能够促进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教育内容,以精神的养成和人格的塑造为宗旨,走向对生命更加深刻的理解,实现所有生命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

中国的教育文化源远流长,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不够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形成了固定的文本教育范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人本精神缺失现象。在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一直以牺牲个人发展的价值为代价来迎合社会需要,培养出的只是缺乏独立人格,缺乏鲜明个性和创造活力的人,导致了马克思主 义理论 教 育“目中无人 ”现 象 的存 在 ,只 中书本,不重人本,严重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发展下去不仅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的设定过于高远、单一,以及在教育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也难以摆脱实用主义和艰涩工具化的取向,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对个人独立价值的培养,要求我们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重新进行定位。即把“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出发点,把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高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提。"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呈现出人本价值取向的特征,以人为本更引人关注。主要表现为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象是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与个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社会群体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更是如此,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中“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注重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充分挖掘个体人的发展潜能,不是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而是作为发展对象来培养。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根本目标。

三、关注生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精髓

现代社会,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命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代人却面临着从未遇见过的生命存在与自身发展意义上的困境。精神上受到压抑、束缚的人们渴望从中解脱出来,人的问题也更加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这个理念的提出也更加具有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但顺应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在教育规范化的今天,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越发引人重视,应对教育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社会环境以及实践活动的影响给予极大的关注。人们发现目前教育中越来越缺乏尊重、关注个体生命的人道意识和人本理念,人成为存储知识的工具,一股力量正在慢慢吞噬着原本生机勃勃的个体生命。因此,我们应该从生命视角重新理解和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贴近现实的人、生动的人,提倡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关注生命,使学习文化知识和人的自身发展和谐统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被动接受过程转变为主动学习实践过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目标,从而体现它的人性关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执著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活力的新人为己任,通过生命整体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依据生命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和超越性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善、和谐与发展的境界,引导生命从迷茫走向清晰。现如今,学生对自身成长,对生命价值的关注越发强烈。特别是在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人才素质的判断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命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这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变革。通过这样历史性的变革,促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真正向生命敞开,促使我们的学校引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切实把尊重人,发展人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成为真正“人”的学校,并让所有的生命在这里焕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进步,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生命的发展需要和内在规律,充分发掘个体生命发展的无限潜能,鉴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理念。然而,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却淡漠了人的存在,忽略了让人实现自身的价值的需求,太注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而没有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以往教育的弊端。"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生命的不断成长,把人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人从模糊的生存状态走向清晰的存在发展状态。我们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要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的,理应对人的生命成长历程给予全方位的把握,既要关注人的过去、也要关注人的现在和未来,让他们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如何共同生活。

四、生命关怀是马克主义理论教育的坚定立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的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也更丰富、广泛和深刻。个体的人首先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认识生命的意义,掌握生命发展的规律,协调自身的行为,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外部行为,使世界为人类造福。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生命潜能和价值的开发、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和精神生命的人本关怀,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基础性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成为创造幸福人生和人类社会进步、和谐的重要工具。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面对生命存在的现实,主动承担起自身的时代赋予的责任;以培育具有积极、良好的生存方式,具有主体意识,自主、自立能力,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个体为己任;从整体出发,以更深层次的眼光进行自我改造,以长远的发展眼光促进生命的成长;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关怀生命,把人的生命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理想。这正如人类的生命存在需要理想,人生需要目标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需要理想,也需要目标,更需要有坚定的生命立场。

生命关怀,这~人本理念的提法,是对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立场和思想的一种时代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人们加快了为生命的全面发展而行动的步伐,以全新的生命观、教育观、价值观、人本观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以积极的生命关怀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从而也更加有力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的生命关怀立场。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前提,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与生命直接对话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亦是如此,它有着自己明确的起点、崇高的目标、全新的理念、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立场,以对其教育对象一“人”的充分关怀和尊重,使个体的人得到应有的重视,使个体人的生命、人性和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创新能力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对整个人类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终极的生命关切,要求青少年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它将使人类的教育得到惠泽,还将使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迎泽公园
我是个电视“迷”
我爱我家
“,”的妙用
放风筝
鸽子
日记一则
独一无二的我
春游
我的理想
我的好伙伴
母爱深深
我的弟弟
小河鱼
有关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1)论文
浅析企业并购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研究经济学视野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1)论文
舞蹈解剖学论文
文化馆对少儿舞蹈学习的实用性
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变化及发展趋势(1)论文
分析现代舞欣赏的角度
论企业并购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浅析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及转变(1)论文
论舞蹈的本质及其意境
浅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论文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1)论文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
论舞蹈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元素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杂谈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感悟生命──读《地下森林断想》
美文美读──《地下森林断想》教学反思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中心思想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的整合构想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