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3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国高等教育 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邓刁、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初步形成到发展、由发展到扩招、由扩招到强调规模、质量的不断科学化发展的过程。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经历了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在上述发展着的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初步形成到发展、由发展到大规模扩招、由大规模扩招到强调规模、质量的科学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针基本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时,该校的教育方针是“教学与实际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结合”。1953年高等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上有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是学习苏联教育方针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论十大关系》,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高等教育部根据这些指示精神,认真总结学习苏联的经验进行院系调整、教学改革的得失,并进一步提出今后要更紧密地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到196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67.4万人,为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急需人才。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构筑了新的起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该思想精髓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相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等光辉论断,这些光辉论断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构筑了新的起点。

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立即带领全党在思想领域展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运动。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在高等教育界打碎“两个估计”的精神枷锁,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同年秋天,恢复高考制度,让大批青年获得了参加高考和重新学习的机会,大大提高了高校学生的素质,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他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出发,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制定方针政策都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正是在全面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邓小平明确指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既是对全国人民的要求,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邓小平这些理论思想的指导下,198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既开启了高校自主办学的改革和探索,又强调在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

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进人世纪之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同时,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深人、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在不断递增,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解决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此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二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4“科学发展观”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改革发展逐步进人了一个关键时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巩固和扩大。在此背景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光辉论断。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将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必须承认的是,当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着盲目追求大规模、高层次的“教育GDP”现象。对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三个方面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

4.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元化的质量观

有别于精英教育阶段单一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应该是多层次的。要转变传统的知识质量观,树立能力质量观,从原来以知识多少为质量衡量标准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精英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学术型人才,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则是要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高精尖人才”洲。因此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类型的专业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4.2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教学管理

针对现在高校建设良芳不齐的现状,教育部从规范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组织了对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此举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挖掘办学特色。但评估指标本身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将对高校硬件建设的评估与软件建设的评估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当前高校在经历大规模发展后,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应重点考察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考察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于评估不合格者,应实行退出机制,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4.3建立健全社会人才需求预警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社会环境和谐共处。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人才。但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学率的快速增长,毕业生数量也逐年激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政府群众关注的重点。当我们在焦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同时,有大量的地区和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面对这种无法对接的尴尬局面,就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促使高校与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畅通的人才需求预警机制,当一类人才即将界于饱和状态时,发出预警信息,促使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促进高等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冬冬
我和我的同桌
好友记
我们班的小作家
我的朋友杨天羽
同学我想对你说
瞧瞧我们班的“明星”
我渴望友谊
我的“大”爸爸
为同学“摄影”
去上海的前一天
父爱如山
我的好朋友
我的同桌
对手
关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浅析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探析应用团队合作模式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浅谈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
试论高校特色专业青年教师管理探析
浅谈以创业带动就业 打造大学生就业新平台
对于高职院校考试改革探析
论走向“生本”的高职
浅谈独立院校师生关系的独特性
关于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探析
试析高职科研工作
试论高职教师现状,思考高职教师的发展
浅析应用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
浅谈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对于边疆地区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两只鸟蛋(A、B案))》教学2
《古诗两首(A、B案)》教学2
《失物招领》教学1
《松鼠和松果(A、B案》教学4
《两只鸟蛋(A、B案))》教学4
《美丽的小路》教学3
《美丽的小路》教学4
《两只鸟蛋(A、B案))》教学3
《美丽的小路》教学2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教学4
《古诗两首(A、B案)》教学1
《松鼠和松果(教案》教学1
《失物招领》教学2
《美丽的小路》教学1
《两只鸟蛋(A、B案))》教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