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小学教育的性别应视

试论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小学教育的性别应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4

试论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小学教育的性别应视

"

论文摘要:社会性别作为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是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工具。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可以发现在学校、教师和教材层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亟需改进。

论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性别平等;性别教育

社会性别是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对男女特征的定义与角色要求。“社会性别”概念在诸多研究领域中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结构,也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途径,现已成为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工具闭。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教育,可以发现在教师层面、教材层面和学校层面都存在着诸多性别歧视现象。

一、教师层面

二、教材层面

西方国家在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检视教科书中反映男女不平等思想的内容,并制定了按照社会性别公平化的准则,使用无性别偏见语言编写的教材,清除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我国的研究者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分别对我国中小学教材中的人物插图和男女两性的角色定位及能力、性格等方面的描述进行了量化的统计分析。结论是,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中同样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思想的内容:第一,男女两性在课文和插图中的出现频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严重忽视女性人物。教科书中描写女性人物的课文只占以写人为主的课文总篇数的11.89%,女性人物插图也只占人物插图总数的16.5%,女性人物在教科书中的地位显得微不足道;第二,男女两性在职业角色、性别观念和能力、性格等方面的描述有显著差异,继续延续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观念十分浓厚的性别刻板印象,仍在大量地传播着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性别观念与行为;第三,男女两性在对社会文化和历史进步等方面的贡献描述存在极大的差异,明显地不注意宣传女性人物,忽视女性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在教材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偏见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女性的省略、忽视、刻板化和歪曲,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男性标准”问题。从教材的编著到教材内容的筛选都以男性的视角为基点,都刻上了男性的价值标准的烙印,是无视或极少考虑社会性别文化因素的。

女性在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不仅处于弱势地位,而且还被以男性的标准来要求她们,女性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这不仅是教育过程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且也会造成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因此,学者们呼吁只有将性别平等原则和视角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改中,消除教材、教法中的性别偏见才能确保实现男女教育权利平等的目标。

三、学校层面

学校教育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社会性别文化、性别态度与期望、性别行为,完成性别角色塑造与定型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可以纠正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可以更加强化传统的性别偏见。如教育哲学家简·罗兰·马丁认为,西方教育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完全无视性别,要么唯性别论,这给男女两性,尤其是女性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不平等,为了避免这种伤害和不平等,可替代的办法就是在教育中保持性别敏感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父权制”的社会。虽然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与推广,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仍然未能撼动“重男轻女”这个深厚而悠远的历史文化根基。传统的性别观念仍旧渗透到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我国的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就在为了追求教育公平与性别平等.一直奉行着“性别无涉”或“性别中立”的原则,即男女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穿着统一的校服,学着同样的课本.遵循同样的标准。从表面看,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都施以相同的要求和标准,似乎是公正的。但是,这种为了追求性别平等而努力保持的性别中立,“不仅忽略了男女学生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性别差异性,而且也忽略了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性别差异性结果使得反对教育中的性别歧视而追求教育平等的过程,变成了人为制造现实教育中性别歧视的过程”。所以,我国现行的教育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政策层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偏差.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到教师态度、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学校文化等,无一不存在着性别歧视主义。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成为自由人,获得发展的机会与权利。而我国男女两性在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不利处境,教育领域发生的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与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过程,必须把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纳入我们每一个教学环节。无论是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教育的承担者——教师,都要扫除理论认识的盲区,在提高自身社会性别理论素养的同时。还要创设“性别为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真正把社会性别视角贯穿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另外。我们还要在帮助学生认清并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引导他们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快乐的活动
跳蚤市场拍卖会
令我新奇的一件事
一件后悔的事
摘樱桃
爱看电视的我
生命践旅四
生命践旅三
队旗下的思考
2006年
日记
300米长跑
日记一则
快乐的赛车赛
水枪游击战
浅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
浅谈环境破坏行为的心理动因及疏导教育
试论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小学教育的性别应视
关于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完善教育体制
浅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
浅论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塑造大学生道德情操模式的构建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浅谈WTO与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人才培养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朱熹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自律教育的启示
浅谈从理性决策模型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关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高数项目化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浅析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九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二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三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三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
润物细无声——《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四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二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