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变化的语用启示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变化的语用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5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变化的语用启示

"

论文摘要:从言语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本文尝试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意义,并针对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调整相关的课堂话语,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和教学成果的完美体现。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言语行为理论;教师课堂话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为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7年7月教育部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这场影响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广大外语教师的参与程度”,可见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在以学生为中心和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教师课堂语言的变化是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大学英语教师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尝试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进行分析和解释,讨论教师课堂用语的语用意义,帮助完善教师的课堂用语,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而顺利地进行。

一、大学英语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挑战

(一)大学英语改革的目的

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当前单一而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长期以来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活动的策划者、设计的参与者、提供咨询服务的顾问、和学生一起活动的伙伴,同时教师还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点的分析和举例或对难句的释义上,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忽略了语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语法知识基础好,但却缺乏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分析、理解和使用不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在课堂上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同时,根据现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调动英语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好地与老师配合。而英语教师的成功与否都体现在和学生的互动和课堂教学中,其课堂话语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利用能为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增色和加分,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外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变化或改进是外语教师角色转变中的新要求和新角度。

二、言语行为理论简述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J.L.Austin)提出,奥斯汀认为,在说话的时候,说话人同时施行着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行为本身,言外行为指的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施行的一种行为,言后行为指的是说话带来的进一步后果。而后,塞尔(Searle)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首先提出了问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当说话人出于某种意图不愿直接使用施为话语时,他就会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种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按照语言使用者长期使用语言的习惯来推断间接的“言外之力”;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则主要依靠交际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所处的特定语境来推断其“言外之力”。

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增进人们的语言知识和深化语言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言语行为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学习和使用语言都是为了更好地用语言来做事,这种语言观,有助于我们对言语交际的实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参与交际和成功交际。"

三、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课堂话语变化中的语用启示

(一)教师课堂话语

教师课堂话语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组织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话语,教师课堂话语根据话语方式和语用功能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组织教学语言和传授信息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下应适当地调整陈旧的课堂组织语言和传授知识语言,使教师话语具有示范性和针对性。

(二)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课堂话语变化的语用启示

1.组织教学语言 组织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管理、指导课堂活动所使用的语言,包括问候和寒暄、指令、课堂提问、反馈语等。

问候与寒暄是教师每节课都要使用的课堂话语。传统教学课堂中有些教师会一脸严肃地问候或直接进入主题,还有些教师的问候寒暄形式单调,千篇一律。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寒暄问候行为的功能作用,没有利用语境和情境进行教学,不能创造良好的交际气氛,因而收不到预期的言后行为效果。而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用“Goodmonr。ing!”,“Iseverybodyhere?”等表达方式来亲切问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这些话语在课堂语言环境中可实现三种言语行为。首先,用问候语完成了言内行为,向学生问好;同时完成言外行为,即与学生寒暄问候,建立课堂秩序,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入课堂教学;另外,这个话语还有个言后行为,目的是为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互动打下良好基础。

在寒暄与问候这一言语活动中,学生也是交际的一个主体,教师的话语应该贴近他们,使之感到有交流的空间,对引发的话题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能够自信地、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课堂上要注意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条件,提供合适的语境信息,利用课内外事件与环境,天气,节假日,重大事件,学生兴趣等作为话题,巧妙地启发学生。教师应更多地使用利用语境和情境进行师生交流的形式进行问候,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欲望与空间,使言后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令是组织和维系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指令语可以起管理作用、过渡作用和教学作用。教师课堂指令的言外行为目的是让作为听话人的学生去做某事,或完成某个任务,或改变某个行为等,这与言语行为理论的以言成事的目的相符。为此,教师常常会用祈使句来发布命令。虽然祈使句言简意赅,能增强老师的威信,但是要跟据不同的言语环境和不同的学生个体,调整指令的语气范围,用不同的言语行为方式达到不同的言语行为目的,而单一的祈使句的指令会让学生无法接受,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应尽量采取可以让学生接受的语言形式,如“Wouldyou……”或“Couldyou……”,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尊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被问者情况决定使用何种语言形式来发布指令,更有效地达到既清楚明了地让学生去做事又照顾到学生心理的效果。"

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理解性的反应、作出评论或进行纠错等。从言语理论的角度来看,反馈语本身是一种言内行为;对学生回答和表现的赞赏或批评、纠正体现其言外行为;而其言后行为则体现在不同的反馈语传达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对学生心理引起不同的影响。肯定反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否定反馈往往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以沉默来拒绝回答或参与课堂活动。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指出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或作业中的不足,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多采用肯定反馈的形式,如“Excellent!”“Verygood!”“Weldone!”等,肯定学生的成果,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而在使用否定反馈时应尽量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如“You~ai1improveyouranswerinthisway……”,不直接打击、伤害学生勇于尝试的信心与劲头,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传授信息语言 英语课堂活动中知识的传授主要包括讲授呈现和课堂提问两种形式来实现。讲授呈现是英语课堂活动中最常见的传授信息言语行为,约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教师通过讲授来呈现语言现象,解释语言概念及其使用规则,示范语言使用的情景等,达到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英语学习者的最大障碍是如何理解和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把如何理解和表达话语真实意义作为一个重点,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各种语境的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和中心,教学活动多半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呈现的形式完成的,教师经常会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而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在课堂上经常放慢语速或是用最简单的句式进行讲解或示范,而没有加入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得不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不分语境和场合机械地套用,引起语用失误。同时,因教师使用的语言必须能让大部分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不能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把教案上的话语原本照搬过来;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宜过于复杂或是书面体化,应多使用一些衔接性的词语或话语形式,如“that’stosay,itrefersto,itmeans,actualy,so……”来简化语言程序,却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应结合语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用英语交流的条件和机会,最大限度地提供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他们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来学习语言。

提问是一种典型的教师课堂话语,在教学环境中至少有两种语用功能,即组织功能和检查功能。组织功能表现在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其参与的热情,提出学习活动的要求,提供活动的线索和练习机会,最终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调查功能则表现为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行为。教师应根据需要,结合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当的提问形式。一般疑问旬和选择疑问句属于限答式问句,学生回答“Yesor No”或进行选择回答就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而其他问句,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拓展学生的思考角度,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本身就是言内行为的实施,言外行为就是提问的组织与调查功能,而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就是提问的言后行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多采取开放式的提问形式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提一些非限答式的问题,更容易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作深层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培养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课堂话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应该适当地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含义来指导自己的语言教学实践,使教师话语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使用更加准确、精练、合适的语言进行授课,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学英语教师注重语境和语言语用功能的使用,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充分发挥教师话语在学生课堂活动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可收到预期良好的言后行为结果,积极推动和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蜘蛛展
游登封
美丽四季
宝贵的一元钱
我爱那一片草坪
外婆
我的MP3
我与祖国共成长
游江心屿
畅谈暑假期间生活
中秋节赏月
假如我有魔法棒
贝壳奇观
厦门游记
奶奶家的小狗
论国有出资人财务监督与总会计师制度改革
结果与过程层面的管理审计评价指标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效益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论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披露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依法公正审计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
审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分析
内部审计职业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动因及趋势计
高校职务犯罪之审计剖析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和邓稼先
钱三强──中国的原子之父
邓稼先生平简介
关于原子弹
《木兰诗》教学实录
奥本海默
让生命课堂从这里起航──《木兰诗》教学案例
《邓稼先》写作特色
《木兰诗》教学实录
《邓稼先》有关资料
谈《木兰诗》教学中游戏原则的运用──《木兰诗》教学反思
发现 讨论 探究 质疑──从《木兰诗》的教学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中的运用
《邓稼先》写作特点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武器事业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