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英语教学中融人跨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

关于英语教学中融人跨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英语教学中融人跨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

"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掌握其目标语所附着的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同时还要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文章粗略地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人跨文化意识的若干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融入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知识的传播对英语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没有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作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是失败的,学外语而不学其文化是徒劳之举,在真正的交际中,无法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因此,近年来,外语界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关系的研究比以往更为深入,这说明了现代外语教学,不再单纯地拘泥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上的讲解,而是注重语言背后的,以文化为底蕴的各种知识的融人。但是,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人跨文化意识,并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国之间文化的异同,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跨文化意识应该从英语学习的初期就逐渐渗透,本文仅限于讨论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跨文化意识。

一、跨文化知识的匮乏给交际和学习带来的问题

(一)跨文化知识的匮乏导致文化冲突的产生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中提到的用英语交流信息,必须由文化作为语言的基础。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高低并不绝对取决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文化知识的掌握同样起到巨大的作用。例如,一个外国人学了地道的汉语以后对一个长者说,“老头,你今年几岁了,”那位长者肯定会生气,尽管外国人语音很纯正。作为中国人,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对长者直呼“老头”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你今年几岁了”也只能用于询问孩子的年龄(刘润清,200

4)。再比如,中国人打招呼时常常说,“你吃了吗,”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我们并不真的关心对方是否吃过饭了,只是一个简单的招呼语。然而,如果直译过去,外国人无疑会理解为,哦,对方要请我吃饭了。这都是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的误会。

几年前,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金正昆在百家讲坛的礼仪课上曾经说过,外国人喜欢用“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和女士打招呼,而中国是一个保守的国家,如果直译过来,则可能会产生误会,所以,他就直接把这句话译成,“你吃了吗,”这样的翻译看似离谱,但却符合两个国家打招呼的习惯,让双方都不会产生误会。可见,跨文化知识的匮乏将成为导致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跨文化知识的匮乏有碍语言的学习

长久以来,英语教学着重研究语言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知识。然而,近年来,语言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把语言的学习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是一种社会的行为,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中国与欧美国家在历史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生硬地将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其他国家是愚昧的行为,因此,掌握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是学习目标语的基础。例如,“Achill es’heel”(致命弱点),“Pandor a’S box(潘多拉的盒子)等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不知道其文化知识,就很难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可见,跨文化知识的匮乏一定会阻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二、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的若干策略

除了在课文教学中介绍相关文化知识、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模拟情景交际场进行文化渗透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锻练口语,教师通常让学生自编对话,分角色进行对话,这种方式虽然古老,但容易操作。教师可以留意学生语言形式是否正确,运用是否得当,对于学生所犯的不同错误可以加以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语法的错误常常可以忍受,而违反语言规则却是不能容忍的(胡文仲,200

6)。在实际对话中不但要确保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正确,还要确保符合特定文化背景,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误会。

在教学阶段,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学生提供录像,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场景,了解文化知识,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学生就可以避免错误。现在仍然比较流行的《六人行》以及最近很受年轻人欢迎的《越狱》,还有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如《篱笆墙外》),我们都可以截取其中的一部分来进行分析讲解,达到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主动融人语言环境

常常有人说学习语言需要环境,没有环境是学不好外语的,我国学生普遍认为很难找到一个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其实,文学作品包罗万象,自然是了解和掌握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好的语言环境。文学作品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个活生生的社会,通过大量的阅读,读者会不自觉地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对于许多词汇意义的把握可以更加准确,对文化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全面。文学作品的涉猎可以由浅人深,先阅读一些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然后再读短篇小说等。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选择相应的读物,拓宽知识面,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英语与国际水平接轨。

从交际实践上看,与操汉语的教师练习口语有很多弊端。比如,学生即使用错了单词,教师也会因为有相同文化背景,猜出学生实际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特定的场合需要用什么特定的语言是在课堂上无法观察到的。因此,要鼓励学生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多接触,多进行语言的交流、文化的沟通。目前,大学里虽然都配有外教,但是,学生由于口语较差,或者是因为没有自信心,还是很少主动找机会和外国人直接接触,更无法长时间交流,导致学生口语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有自信,或者敢于尝试,敢于面对困难,使学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三)中国文化的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重视文化上的差异,了解和研究这种差异固然是好事,但是,我们不可以因此而认为文化是西方的好,从而推崇西方文化,贬低并摒弃自己的文化。事实上,文化是没有好坏之分,只存在差异,中国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崇洋媚外。学习外语,要通晓外国的历史、文化,但更要熟知我国的历史、文化(刘润清,200

4)。因此,中国文化知识的导入一样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由中国进入西方的词汇,这些词汇被称为“借词”。例如,typhoon(台风),t ao(道),l yc he e(荔枝)等。还有一些词虽然没有中国汉语词汇的影子,但其所代表的事物却是中国独有的,如Confucius(孔子),chopsticks(筷子),calligaphy(书法)等,还包括句子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这些词汇、旬子体现了中国的强大、中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教师遇到这些词汇的时候,应当着重讲解,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因为语言的学习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如果我们完全学习西方的文化,摒弃自己的文化,对本国文化则是一种冲击。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与世界接轨,并不是背离自己的文化,所以应该更好地发扬本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语言是记录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正因为如此,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二者。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文化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主动涉猎文化知识的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学会汲取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意识,以达到成功地用目标语交际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本吵架
书包的呐喊
春天
红狐狸卖药
老鼠开会
智选保安队长
贪吃兔
铅笔和书包的对话
电风扇与蒲扇
动物界的科技大战
海是怎样形成的
龟兔赛跑
博击长空
猫和老鼠的诡计
火星游记
关于土地整治项目中国家审计风险防控的思考
研究性教学在审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议审计信息化与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建筑工程预算审计方法研究
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
信息技术在物资审计中的应用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审计抽样风险控制与数据式审计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运营效率实证研究
钢铁企业审计风险及审计对策研究
校园物流快递实习方案论述
经济责任审计现实概况和具体实施
“其他应付款”的舞弊形式及其审计
《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三
《称象》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九
《称象》教学设计之四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二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一
《称象》教学设计之六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六
《称象》教学设计之七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