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媒介素养教育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初探

浅析媒介素养教育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媒介素养教育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初探

"

[论文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 外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要]媒介素养是人们获取、分析、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是信息化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基于媒介与语言的必然联系,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及其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有关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在20世纪30年代始于英美国家,而以媒介素养教育的形式正式纳人公共教育当中,则是8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进行的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尝试,进入90年代在欧美国家得到进一步推广,使这项新兴的教育活动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加拿大是开展此项活动最先进的国家。从过去的教育实践来看,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以两种方式进行的:一是开设专门的课程,如新闻传播学课程,相关的研究侧重于课程体系的建立;二是把它纳人到其他的学科领域教学当中,如语言课程的国语课以及外语课,研究则侧重于媒介素养教育对于该学科的教学体系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认识媒介,学会理性地辨别媒介信息,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第二,使学生掌握与媒介接触的常识,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介更好地完善自我、服务自我,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在邻国日本,媒介素养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纳人国语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相关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与此同时,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的日本语(第二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教育者尝试性融人了媒介素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除香港和台湾地区,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学领域。这说明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引起外语界的足够的重视。然而,从外语教学的学科特点来看,它与媒介素养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因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意图的,媒介素养是媒体社会语言教学不该回避的一个领域。无论从教学的内容、方法还是效果来看,媒介素养教育都会给外语教学带来一种有益的刺激。

二、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媒介素养教育丰富了多媒体教学的内涵

(二)媒介素养教育符合全球化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大学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具有广泛的、一定深度的关于对象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即文化理解能力,而语言实践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的综合构成了时下外语教学所强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是全球化时代外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它要求交际者不仅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语言意识以及多元文化认同意识。从这一角度看,媒介素养教育与外语教学有着近乎一致的结合点。

1.对媒体文本的解读既是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语言意识的过程。语言是交流的媒介,而媒介又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意图的,语言与媒介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媒介素养可以在语言教学领域得到培养,反过来媒介素养又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意识。以加拿大为例,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阶段,课堂上使用的媒体教材主要是报纸,学生同时阅读几种报纸,从标题词语的运用到版面设计再到文本的配图,对不同媒体的制作形式进行评价、分析和鉴赏。通过这个过程不难发现,这是集审美意识、思维意识及语言意识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而这里所谓语言意识,是指对于媒体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取向的分析能力和评论能力,是对媒体文本的深层次理解,需要调动学习者的背景文化知识、认知能力、自主意识和批判式思维,而这些都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称为语言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增强语言意识,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取向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语言信息的内容和意义,而以往的外语教学却很少触及到这种深度。"

2.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多元文化认同意识的有效途径。多元文化认同,可以理解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宽容,是对多元价值观的承认。多元文化认同是对“他者文化”持有的客观态度,不会因该文化处于弱势而固执地排斥,也不会因为其处于强势而盲目地崇拜。在跨文化交流中,多元文化认同是消除交际摩擦、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前提。由于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引起外语教学领域对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外语教师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将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然而,如果将目光转向媒介素养教育,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媒介素养教育的课堂正是文化传播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任何一个媒体文本的背后都隐含着一种文化,不同的文本展示了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学生通过阅读媒体文本可了解到多元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分析与比较,认识到中外文化的异同,进而反思“自我文化”,消除对“他者文化”的刻板印象,并逐步建立起多元文化认同的意识。

3.媒介素养教育是外语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无论是外语教育还是国语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始终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性格、气质与能力是外语教育的最高境界。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使媒体信息无时无刻不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辨水平与鉴赏能力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欧美一些国家,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都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在那里,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通识教育。通常情况下,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当具备文字阅读和表达能力,还应在视、听音像方面有较高的欣赏水平。毋庸置疑,在当今媒体社会中,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在外语教学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媒介素养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理念

三、今后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真正的媒介素养教育还没有开展起来,公民的媒介素养鱼待提高。研究显示:我国大多数人对媒介的理性认识有所欠缺;受众的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滞后。现状告诉我们,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期,媒介的影响不可小视。就外语教学而言,应重点研究以下课题:首先,将媒介素养纳人外语教学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直至教材选取,设计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乃至课时计划,使媒介素养教育不单单停留于增加外语知识面的表层,而是作为一种外语能力加以培养。其次,提高教师自身媒介素养的水平。如前所述,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不仅是青年学生,对教师来说同样如此。在国外,媒介素养是终身教育的内容。就媒介素养而言,我们的教师或许需要和学生一同成长。因此,承担课业任务的教师在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基础上,还应该接受必要的专业培训,熟悉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掌握丰富的媒介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兔飞飞历险记
夕落
《封神榜传奇》读后感
校园里的升旗台
钓螃蟹
一张盗版CD的无奈
我考了60分
真人雕塑
游金乡沙滩记
砍甜高粱
中国真伟大——神州六号起飞
“十一”见闻--游在大西北
绿毛龟
青云山游记
十一见闻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
对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几点想法
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几点探索
创新意识与小学语文教育
“文包诗”课文教学初探
审计风险管理探讨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及推广
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谈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工作心得
荡起终课前的涟漪——谈语文课堂的结束语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
关于小学生说谎作文的几点反思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大自然的语言》重难点突破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难点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语句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背景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
唐宋诗中的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大自然的语言》中心意思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简析
《大自然的语言》学法导引
《大自然的语言》语法修辞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达纲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结构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