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试析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

论文摘要:随着大学生上网活动日益频繁,网络道德问题愈加突出。应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加强网络行为监控和管理、提高网络道德主体修养、建立安全体系、提高教育者自身水平等方面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文明建设;网络行为规范;网络安全体系

一、高扬网络新闻宣传的主旋律,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应对网络道德的挑战,关键在于网络新闻宣传中,要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占领网络阵地。在网上,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运用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同时,还必须正确地分析网络以及人们网络行为的具体特征及其实际后果,建立在网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和机制。要建设有吸引力、说明力和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网站,并鼓励支持和赞助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建立自己的网页。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将正确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内容移植到网络文明建设上来,通过网络传播主流价值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建立起网络主旋律的阵地,把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向文明的方向和轨道。要建立道德教育数据库。上载有关重要著作和资料,使学生可随时上网阅读和下载经典著作,收录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政策文献等,使网络成为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建立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信息数据库,使学生方便查找下载道德教育的信息。要开辟“道德教育”课堂。学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道德教育信息,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通过网络的传播,可使先进模范的讲话、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课堂。

二、加强网络伦理研究,建立网络行为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共享资源。然而网上生活并非是无序的,也不应是无规范的。当人们跨越时空,尽享网上新生活时,应该具有这样一种共识——尊重网上道德与文明。许多BBS都有协议,约束网民自尊自重;许多公告板忠告网民:您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网上道德。人们在分析什么是引起网络道德问题出现的“罪魁祸首”时,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是网上纷繁复杂、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然而,笔者认为以此下结论未免武断。事实上,网络道德问题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在网络时代的具体体现而已,并非什么新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现实中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和素质,在网络生活中他会表现出同样的道德素养,这一切和信息并无必然的联系。

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并非不再承担道德上的责任,但在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法律规范很少,道德规范出现了真空,网络人只是按照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需要来约束自己,这与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突,使约束力明显下降。但是虚拟的网上活动与现实社会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网络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理性的,网络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因此,网络人同样需要教养,网络行为和其他的社会行为一样,需要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网络伦理的研究,需要在传统道德基础上根据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尝试制定比较系统的维护电子空间秩序的、并对网络行为加以约束和要求的新道德规范体系。完整的网络行为规范应将各网络主体(包括入网者、站点、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产品制造者等)的责任、义务、权力加以明确规定,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只有网上各行为主体各司其职,有规可依,整个电子空间才能有序进行。同时依靠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使学生认识到在电脑网络面前必须自主做出选择,并承担所选择的后果和责任。"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道德主体道德修养

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最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新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校方为此专门制定了一本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向学生解释诸如攻击计算机网络和发送伪造的电子邮件等行为是错误的。经过短期培训后,学生还必须参加一次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特拉华大学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教育年轻学生懂得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必须讲究道德。该校信息科技专家里昂教授说:电子时代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位教育学专家蒙克也指出:一个人所应负有的责任应当与他能力所及之范围相适应。我们既然给予了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整个世界的工具,那么我们就有责任教育他们把这些工具用于有益的用途。

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应该鞭挞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网德教育的“本”在于日常的道德教育,网德教育不应仅仅作为针对网络行为的应时之举,而应作为学校道德教育乃至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要加强教育和疏导,引导学生对巨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态度。尤其在“两课”教学中应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德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和自律抵诱能力。二要注重培养网络主体自我塑造、自我约束能力,切实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传播媒体,上网者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就给人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德育工作者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觉地做到抵制任何利用网络技术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东西,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同时要教育学生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预防网络道德失范

对于网络,它给人们带来快捷便利的网上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信息,而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网络综合症”。而那些网德不好的人更是找到了新的肆虐空间,他们制造病毒,剽窃他人成果,制造黄色垃圾。于是改进和加强网络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要求用户到网管中心登记注册开户,加强电子阅览等机房的管理,加强对BI的实时监控,及时清除不当的内容等。

针对网上的种种不良行为,国家要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采取高技术手段,对网络独到的行为加以预防,从而保证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网上的安全。目前,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很多,而且还在迅速发展之中。如互联网运行防火墙技术,在集团网络与互联网之间装上一个“保护层”,用来阻挡外部(互联网)火情蔓延到自己网络,防止非法闯入者;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针对网络不安全特性,对所有重要信息全部通过加密处理,维护信息系统安全;利用互联网监控软件对进出系统的信息流程序进行实时监控与过滤,删除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限制调阅互联网上的不健康内容。此外,学校应建立常设的信息管理机构,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以维护信息的安全性,打击网上非法行为者,预防网络道德失范。

五、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网络文化已对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德育工作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引导工作,首先必须学习网络知识,只有熟练掌握网络,才能走近网络及学生的世界,才能发现并帮助解决他们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工具,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和教育功能。例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知识讲座、网络知识竞赛、网络征文、网络讨论等,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再次,在网上开辟“网上论坛”,直接在网上交流思想,使之成为发表正确见解的基地。同时,还可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道德行为问题,运用电子信箱为其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体教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当家”做饭
溜冰
班主任不在的时候
青蛙申冤
农村的胡同(二)
烹饪
灯光球场
做金工
学跳绳
两只小猫去钓鱼
小猫和小兔的故事
课后
小羊的生活
小猫和小兔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关系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想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浅析哥特亚文化的发展
浅谈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借鉴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剧
西方节日本土化中的国人文化心理分析
评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西方文化内涵
不同宗教思想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
汉英谚语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
浅谈美国法律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
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再别康桥》赏析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我用残损的手掌
承续而不拘泥,出新更见才气──《雨巷》中的意象探微
寻梦人的忧伤──徐志摩《再别康桥》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浅析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及其构成
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的延展美读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雨巷》: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他的恋人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挥别昨日的梦幻──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追悼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