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

浅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已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近几年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给高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亚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因特网对大学生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相应对策。

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体,已渗人到社会各个领域。近几年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给高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巫待解决的课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中国的网民人数在世界的排名已继美、日、英、德等国之后,进人世界的前八名。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上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大学校园更是走在网络时代的前列,大学生已成为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与此同时,以传播色情、游戏人生、攻击他人、破坏网络为乐趣的黑客在大学校园也呈上升趋势。网络文化在高校的广泛传播,不仅剧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而且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道德修养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又浅,可塑性很强。当他们面对网络中的信息污染时,往往不能有效地加以防范抵御。在好奇心与自我炫耀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往往把网络当成自己施展绝技的广阔天地,并以此来证明自己操作电脑和网络的能力,结果不经意间成了网络的破坏者或受害者。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道德伦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切实搞好网络道德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互联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表现

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可以使大学生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参与网络生活可以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提高。然而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日益显现出来,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1.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通过网络渗透,使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淡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消除了信息传播的地理与时空的障碍,西方文化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传播其价值观,威胁着弱势国家的民族文化。他们把青年学生作为“西化”、“分化”的主要对象,妄图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抓住青年一代可塑性强、辨别力和抵抗力差等弱点,通过图片、声像、文字等途径传播其腐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青年一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这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使人生观、价值观都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受到极大的影响,使他们很容易陷人一种迷惘、矛盾的境地。容易引起学生政治观念的模糊和民族意识的淡化,不利于大学生接受和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2.各种信息垃圾尤其是“黄色污染”使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

目前的网络中泥沙俱下,良落不齐,对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某些文化污染的危害尤其不能低估。据统计,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暴力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人互联网。而我国的网络技术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立法等方面原因,还不能对网上的所有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因而,人们都在一个相对开放和绝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使得那些淫秽、色情、暴力的信息在网络上大有市场。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世界上色情信息服务达数十万个站点,对黄色站点访问的人数远远多于对学术站点访问的人数。互联网上黄色信息造成的严重污染,给我国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近几年我国关于高校学生利用上网涉猎黄色淫秽内容的报道时有所闻。这里,青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而网络信息受到严重的污染无疑是罪魁祸首。这些制作精良、情节生动、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信息,对于那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来说,所受到的消极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对其危害性绝不能低估。黄色信息的泛滥,会造成上网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伦理观念淡漠,有的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3.过度上网导致“网络迷恋症”、“网络孤独症”,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网络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会导致他们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上网成瘾,钻进网中.难以自拔。有些学生试图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找逃避现实的途径,有的学生因过度上网而导致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如面容憔悴、四肢乏力、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不但浪费了光阴、荒废了学业,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随之出现了“网络迷恋症”、“网络孤独症”等社会心理问题。

4.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一些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下降

随着网络技术日益为众多青年学生所熟知和应用,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等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至,这些负面效应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世界和道德水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据某高校的一次关于网络方面的调查显示,目前,有90%以上的学生经常使用网络,其中有93.2%的学生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有近80%的学生对网络管理规范的内容根本不了解。在虚拟的、隐藏的网络环境中,一些学生暂时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和行为的约束,他们极易放纵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造成非人性化的倾向,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甚至攻击性的网上言论和网上行为的产生和蔓延,给现实社会中正常的人际关系,给高校和社会的改革、发展及稳定都造成了干扰。

5.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少数学生抄袭、剿窃等“学业腐败”现象发生

据调查,现在网上每天约有十亿条信息产生,并通过网络不停地传播。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为每个上网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储存、交流、使用的园地,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轻易地发布、传递、获取你所感兴趣、所需要的信息。然而,这种开放性却无法保证所有信息及其运行过程都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的要求。如在网上抄袭他人作品更容易且难以被人发现。可见,网上信息资源为一些自我要求不高,心安理得剿窃、抄袭他人成果的急功近利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目前,有的大学生在完成作业、实验报告等任务时,不用心思考,而是直接拷贝别人的成果,然后加以改头换面,这些行为在大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卿向的主要对策

1.用科学的思想、正确的观念和先进的文化占领高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青年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放松了对青年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容易被迷惑、被侵蚀、被“西化”。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我们主动出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使网络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因此,我们要把大学生学习互联网的热情引导到建立和传播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上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积极、先进的知识和信息送上网络,加强网上宣传力度,主动占领网上宣传阵地,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那些网上噪音、低级庸俗的东西在大学生中无市场。

2.采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

对大学生来说,网络秩序的维护仅靠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还远远不够,还应加强网络立法,严格管理制度。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网络行为进行立法,以保护青少年不被有害信息侵犯。近几年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信息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这些有关网络管理办法的制定为互联网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保证。但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网络行为监控机制,特别是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网络法律法规及相应的管理、技术对策急需加强。学校应密切注意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和行为,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开展网络安全及防范意识教育。

3.把网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健康、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泛的积极意义,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注重弘扬深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科技大赛、个人网站及主页制作大赛、应用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创建大学生专门网站,开辟更多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内容,如“时事参考”、“心理咨询”、“热线服务”、“文化娱乐”、“学子论坛”、“焦点人物”、“学生社团”、“青年创业”等等,把网络建成传播真理、传播知识、传播文明的坚强阵地,建成引导学生对社会、对人生进行理性思维的重要场所。同时开展经常性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邀请事业有成的教师、校友以及海外归来的专家、教授,上网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构筑起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

4.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

网络社会是一个没有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在毫无监督和约束的状态下,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就会自我放纵而偏离道德的轨道。因此,只有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提高大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判断能力,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教育工作者应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社会”,并对网络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对网络“虚拟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上,自觉扩大个人的生活领域,广交良师益友,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社会调查及参观、专业实习、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及各种文体活动等,防止对网络世界的过分依赖。

5.努力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的新型政工队伍

网络德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中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作为网络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网络技能,尽快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具备信息处理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适应网络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开辟德育的新途径和新渠道,积极寻找德育的新载体,推动德育工作深人、有效、持久地开展。

6.通过人文科学、自然辩证法等课程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现在高校中基本都开设了一些人文科学类的课程,如《大学语文》、《科学思想史》、《自然辩证法》等。这些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这些课程也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

7.通过技术手段净化网络环境

在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运用网络学科学、学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网络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依靠技术手段,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上环境,形成有效地网络信息“防火墙”。比如,采用语法和语义分析技术,对诸如“法轮功”和一些具有淫秽、色情含义的信息加以屏蔽;运用图像理解和分析技术,对宣传暴力和含有色情的图片限制其下载等等。

总之,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密切联系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思想状况,及时、准确地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努力拓展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特殊功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五柳公园的一天
珍惜生命的源泉--水
凄苦的美
伪装大师竹节虫
我的启蒙老师
诚信,永不凋谢的心灵之花
探索
拯救地球
伟大的母爱
魅力花都
爱不等于拥有之——我心爱的麻雀
美丽的蝴蝶
难忘的一天
老师我想对您说
巾帼文明示范岗申报材料
文明村申报材料
2012年校关工委工作总结
关于创建县级文明单位的申报材料
“先进基层党组织”申报材料
2012年医院客服中心工作总结
电信分公司创建省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汇报材料
申报省一级学校的汇报材料
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工作总结
志愿者协会工作总结
五好文明家庭申报材料
社会实践中心工作总结
2012年采编部工作总结
基层部工作总结
街道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纪实
我国推行农业企业化可能性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1)论文
环境审计探讨
论桥梁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1)论文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分析(1)论文
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1)论文
市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1)论文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1)论文
浅析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1)论文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探析(1)论文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1)论文
质量成本分析与优化的实证研究(1)论文
论审计目的
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失信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1)论文
天上的感觉非常好──记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走近中国人造卫星和“神舟”飞船的摇篮
光辉里程碑──科技界专家评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美航天员:中国的航天事业成就了不起
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
绿色环抱的航天城
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杨利伟,我们为你自豪”
杨利伟成为中学生头号偶像随想
航天员的训练
华夏第一星:东方红一号──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35周年
精英中的精英──航天专家披露航天员选拔和训练情况
航天员穿什么
盘点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与强国有四差距
专家描绘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