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

浅论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5

浅论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诚信 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尤其是诚信问题.文章分析了网络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网络诚信问题的根源,探讨进行网络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把“明礼诚信”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自觉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因此,诚信是必须坚持的道德尺度之一。在网络社会中,网络主体的行为具有独特的匿名性、虚拟性,他们的自我意识淡化,从而使道德舆论的承受对象变得模糊不清,良心机制在网民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从而造成网络欺骗行为不断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诚信尤为必要。网络诚信要求网络主体要懂得诚信,使诚信成为网络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有序、健康的发展.

一、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的表现

网络使人类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互动式和开放式,达到资源共享。然而,网络在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道德人格问题。在网络世界里,人们的交往完全处于虚拟空间之中,网民可以表明自己身份也可以匿名,并且可以随意地修饰和改变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说,网络具有“再选”和“掩盖”自我身份的作用。在匿名状态下,由于没有现实世界中的身份、等级及地域等等限制,网民有一种摆脱压抑、无拘无束的放松感,很容易在一个虚拟的角色面具下将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我完全释放和展示出来,而不必顾及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等道德的监督,不怕自我的良好公众形象遭到破坏。

其次,道德冲突问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具有了现实世界没有的自由性.正是这种自由性导致人在网络世界中的道德放纵,在没有现实约束的情况下,欺骗与诚实、虚假与真实在网络世界中共存。网络交往上的伪装和不诚实会冲击现实世界中的诚实伦理,而且网络的虚假对现实世界的诚实造成极大的嘲弄。

最后,网络犯罪问题。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网络行为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增强,为人们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责任提供了可能。于是相当一部分人(也包括大学生)违背传统的道德规范,不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肆意编造虚假信息,传播电脑病毒和不健康信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人们根本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的还采取欺诈的手段骗取对方信任,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二、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的原因

首先,网络生存的虚拟性为诚信缺失行为提供了场所。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样容易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出现偏差,使他们做出在现实生活中不敢也不可能做的事情。人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真实面目被揭穿。因此,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网民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而真实的人一旦进人这个世界就或多或少地显示人性的阴暗面。

其次,网络的开放性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拓展了空间.互联网是开放的,所有信息可以自由流通,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不良信息充斥其中.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辨别力不强,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充满好奇,容易接受进而去主动模仿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从而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再次,对传统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过去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传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专职道德教育者的理论说教,偏重正面的灌输,没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不注意大学生的切身感受,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与教育部门实行道德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当他们进人一个能摆脱现实的束缚的虚拟网络世界时,其内心真实的心理反映也就在此暴露无遗。

最后,网络技术的局限性也为不良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机会。由于当今的网络技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网络主体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对网络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措施,使得一部分网络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即使是发现违法行为,由于对犯罪主体不容易确定,对其责任也无法追究,这无形中助长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方法

虚拟的网络世界是现实的反映,它来源于现实社会之中.网上道德是网下道德的电子版延伸,网上道德表现和网下道德状况是同一道德主体的两种表现形式,现实道德状况决定网上道德表现,网上道德水平也影响甚至改变现实主体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对大学生既要重视网上诚信教育,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又要加强网下诚信教育,严格遵守社会公德.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强调网络中的道德责任.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规范的作用日渐消蚀,法律和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监督削弱,因此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尤为重要。面对网络犯罪等一系列问题,道德修养的提高和道德责任心的加强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措施.网络技术在赋予人们更多自由与平等的同时,对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网民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现实社会中的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是防止网络诚信缺失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开展了网络教育,这对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和控制,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马克思认为人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是从外在制约性和他律转化而来的。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中,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要用高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进行监督,构筑网络空间的坚固防火墙,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通过法律的震慑力从而有效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在网络技术超前而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明显滞后的状态下,人们网上行为的抉择主要靠自觉.在我们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今天,尤其需要具有古人“慎独”的崇高境界.“慎独”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最早提出该思想的是《礼记》的《大学》和《中庸》。其基本思想是一个人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时有做某种坏事的可能,并且可能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道德信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一般说来,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在人们能够实际接触到的地方,许多人由于在乎自己的名誉和别人的议论而能够较好的遵守诚信原则,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却很难做到“慎独”。在网络世界中由于缺乏约束机制,只能靠自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慎独”显得尤为重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操场的四季
第一次遇扒手
稻香——勇敢地活下去
我渴望......
我的爸爸
新年快乐
咏柳
妈妈
乡春
幸福的回忆在脚步前停留——我不知道什么叫幸福
登武汉黄鹤楼
假盲文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微笑,王者的风范
我是男生
“三八”红旗手评选材料
“学习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
星级文明户申报材料
申报“敬老模范村”事迹材料
集邮协会工作总结
文明科室评选材料
学习部2012年工作总结
五四红旗团支部申报材料
2012年申请先进团支部材料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文明寝室申报材料
2012年美协工作总结
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总结
县工商局创建全省精神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校友会宣传部工作总结
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煤炭企业坑口选煤厂生产成本控制对策(1)论文
高速公路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探究(1)论文
资金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探究(1)论文
浅析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1)论文
浅析优化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1)论文
跟踪审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采区队组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1)论文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用其对策
物流运输的成本控制研究策略(1)论文
风险基础审计刍议
推行责任成本 强化成本管理(1)论文
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1)论文
浅议工程项目成本管理(1)论文
浅谈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1)论文
浅谈《包身工》多种表达方式的融合
上海日资“包身工”事件:日方人员态度傲慢
《包身工》的写作特点及教学建议
五卅惨案简介
《包身工》续篇
为“呻吟着的”“锭子上的冤魂”叫屈──《包身工》末三段解读
给夏衍同志的一封信──关于《包身工》的分段问题
《包身工》简析
《包身工》名家点评
从“包身工”到“血汗工厂”
品析《包身工》
解读《包身工》
文章合为时而著──《包身工》鉴赏评价
纪念《包身工》发表70周年
“一·二八”抗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