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有关我国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措施的探讨

关于有关我国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措施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有关我国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措施的探讨

"

论文摘要:通过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就业情况及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本科毕业生的供给已经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了错位现象,本文初步分析了出现这种供需错位现象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通过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国际贸易人才的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及对当前全球经济大背景下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与社会所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已经出现了错位现象。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距离企业所需人才的实践能力标准还差得较远,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毕业即上岗”的需求,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进一步的研究。

一、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现象及原因初探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最大现状是该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脱节,从而使国际贸易毕业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在实践及其他能力方面不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便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供需错位现象。反思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出现的供需错位现象,说明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国际贸易人才供需错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扶持力度不相称。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虽然目前国家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视度有所提升,但在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扶持及投入力度还不够。

第二,高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我国高校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理论课课时数所占的比重较高,由专业教师指导的实践操作课程课时比重偏低。这是导致国际贸易人才供需错位的主要原因,因此改革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值得考虑并落实的问题。

第三,企业对于国际贸易本科毕业生的要求过高。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力求聘用“毕业即上岗”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且在用人过程中不注重人才的潜在能力发展及在职培训,而对于国家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自身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是导致国际贸易人才供需错位现象的原因之一。

第四,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寻找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学生可谓是少之又少,学生在校期间对于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一个清晰长远的规划。对于该行业人才所需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够明确,这就导致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不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关于培养我国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措施的建议

针对目前出现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现象,笔者认为以下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一)政府应担当好统筹角色

首先.教育部门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要有所突出。该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因此培养目标必须是实践型人才,应以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毕业即上岗”的需求为参考标准,同时又不能放弃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的权重。

其次,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政府给每个学校拨款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实验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就现在的教育经费投入来看。会加大政府的负担,那么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各地方政府可以在学校集中区域建立一个设施齐全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实验基地,其中可以包括:外贸实习平台、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及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验室等等,使学生能够切实地体验和练习从商务谈判开始到整个贸易结束的整个过程。

第三,政府还要担当好协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中间角色。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出口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激励企业与学校积极地合作,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实习、就业。最终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里政府可以多做进出口国有企业的工作,使其为我国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积极地贡献力量。

(二)学校应调整当前的教学模式

学校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加大实践课程的授课比例的同时注重国际贸易人才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我认为,在我国高校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参考以下建议:

1.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而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不善于主动开口讲英文。这是制约其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瓶颈,学校的口语教师在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的同时要给与学生心理上的辅导,使其顺利度过“开口关”,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2.鼓励学校循序渐进地实施双语教学计划。双语教学的开展,既能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先挑选几门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双语教学的科目。

3.鼓励国际贸易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证书考试,如国际贸易货运代理员、国家贸易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和国际商务师资格证书等。各种资格或技能证书的考试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此促使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提倡辩论式授课法的应用,即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同学围绕国际贸易的现实案例,展开激烈辩论,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国际贸易专业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创造能力。

5.要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引进或培养有国际贸易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指导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才是培养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基本保证。

6.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国际贸易人才所具备的不仅仅是熟练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及企业应改变观念

首先,学生要主动寻找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可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外贸企业中实习,为将来的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和坚定的信心。另外,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培养自己实践能力的主体意识,然后朝这个职业规划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

其次,企业要改变现在的用人观念,降低对高校国际贸易本科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在招聘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在用人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培养,使员工始终处于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工作状态。企业用人观念的改变可以促使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就业信心的增长,从而促进其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同时也会使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不流失到别的行业,以实现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我国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解决当前国际贸易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学校、学生和企业四方都需要反思各自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来共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进程.共同提高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每一个国际贸易毕业生都能在国际贸易领域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使我国的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真正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游森林公园
杭州野生动物园之旅
游黄山
扫墓
参观王河庙
游锦屏公园
快乐的“五一”
祝公岩一游
生态农庄
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
成都的“动物王国”
我登上了万里长城
一景牧场
元宵灯会
农贸市场
浅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与建设
试论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浅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浅析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恶之花,还是良药——论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关于传统“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
关于有关我国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措施的探讨
浅论“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浅析将市场营销战略引入教学设计中的策略研究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思考
《画家乡》教学设计
《画家乡》素质教育新学案
《画家乡》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
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快乐──《快乐的节日》教学案例与评析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