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师说“解惑”看高校教师教学使命

浅析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师说“解惑”看高校教师教学使命

"

论文关键词:师德建设 解惑 教学

论文摘要:通过新时代师德建设与师说解惑的思想分析,从历史角度回顾先人的思想观点并赋予“解惑”新的生命,指出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面对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能自觉“解惑”,更要倡导求实、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教育事业,为学生“解惑”,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知识、文化的传承。

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于科学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和创造,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知识、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创造者,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社会赋予教师的基本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社会文化转型和信息化、国际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新时期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出现既丰富了师德的时代内涵,也使师德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一 高校教师的使命

韩愈(公元768一公元824),唐朝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与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是其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表述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提出师者的职责和使命。文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近现代教育影响甚深,这也反应了文化传承具有历史的连贯性和思想的传承性。虽然由于特定时代背景和生活氛围的烙印,《师说》带有主观阶级色彩和历史偏见,但其“学而从师”的精髓思想观念,以一种特定的一脉相传的方式被继承下来,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造与重塑。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应具备哪些素养呢,韩愈的(+)币说》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从人文深层次指出教师必须具有为师的素养即“师道”。

“师德”,又称“师道”,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括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对教育的思考可以是一项个性而有共性化的事业,个体可按照自己的观点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容和方式提出理解和解释,但这并不改变教师教书育人为终身责任的共性本质,教师在知识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使命与作用。从某种层面上,师德可理解为是主体在师德关系中自我表现的道德状态,是师德价值的个体实现。

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教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着神圣的文化建构使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在文化转型、信息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中,面对新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善于育人,更要善于“解惑”,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某种角度看,获得知识固然重要,但更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批判性的理解、论证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理性思维与批判反思的能力,培养独立人格、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二 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与解惑

温家宝总理2007年5月在同济大学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靠三个方面,一是靠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灵;二是靠能够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三是靠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人才,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与文化,更要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未来社会文化知识的创新。韩愈的《师说》在“传道授业”之后又紧跟“解惑”,只有将三者有机融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传承的整体环节。所谓“解惑”,不应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知识解惑”,更是指对人文深层次的一种精神、或文化的释疑。

“解惑”,在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指教师释疑解惑,解决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疑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启发教学;对老师及学生均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学生要善于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的思维,这样才会有真知,也才会有灼见,与众不同的见解。因此,高校教师应着重注意解疑释惑的方法,应摆脱传统的教条式、生硬死板的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新训练的有效方法。以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可充分展现学生个性与特长。正如爱因斯坦1938年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者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而这些解惑能力需要正确的师德建设指引,解疑释惑的目的是传承知识并弘扬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爱因斯坦曾说,大学出来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温家宝总理在爱因斯坦的思想上又添加了一句指出:大学出来的人,应该是关心国家命运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因此,师德的建设可以在传道授业的实际过程中,通过教师解惑的表率作用和言传身教,更好的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引学生,培养、塑造和成就学生健康成长,将《师说》的精髓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承者,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需不断进取加强师德建设,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惑”的问题有个体的,也有时代共性的问题。教师个体的问题,千差万别,但在时代背景下,一定有其深层次的根源。教师自身遇到问题的时候也需要解疑释惑,这才能更好地履行“解惑”的职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起到“榜样作用”。亚里士多德主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孔子指出“当仁,不让于师”,孟子亦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都是德行的表率与楷模。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作用,目前在高校师德建设上,存在一些新问题,集中表现在部分教师价值.观歪曲,重视个人价值、个人欲望和个人利益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敬业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等,许多教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巫待提高。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利己而不损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强烈冲击着教师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利益需求。因此,若对师德建设存在模糊认识,不能正确对学生及自身“解惑”,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就无法做到正确“解惑”。要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改进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到时代和现代大学发展赋予教师的时代使命,明确价值取向,切实抓紧抓好师德建设。

季羡林曾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温家宝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的健康和成一民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唯有教师人格高尚,才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因此,作为知识文化传播中的关键—高校教师,作为感性认知和理性本质的存在者,很大程度上的自身正确“解惑”,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2007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无傀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三 师德建设的发展方向

当代高校教师应切实加强师德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师德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尚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灵魂,也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正如哈佛大学一前任校长利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高校教师的德建设须坚持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自觉的从认知层面、情感方面及行为层面履行教师职责,弘扬师德建设,把年轻人培养成能传承和创新知识,能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师德建设不断融入了培养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性人才等更丰富的内涵。因此,高校教师,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面对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能自觉“解惑”,更要倡导求、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教育事业,为学生“解惑”,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知识、文化的传承。

四 结语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要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日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为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解惑”的内容以及对其认识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加深。“解惑”不仅仅简单指“知识解惑”,更指对人文深层次的一种精神、或文化的释疑。“解惑”的对象不仅是学生,教师自身遇到问题时候也需解疑释惑,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起到“榜样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乌礁湾
小草
农家乐
旅游天堂——苏梅岛
进与退
拾荒者我赞美你
信基督的奶奶
春雨
春之韵
他变了
祖国颂
感受第一次
啊!我发现了快乐的源泉
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
移动全业务代维检查、汇报工作总结
积极创建示范岗 推进计生服务工作
体育部工作总结与新学期工作计划
计划生育工作半年总结
2012年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大学生心理协会纳新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汇报
申报市级文明单位材料
劳动模范推荐汇报材料
2012年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优秀事业单位法人申报材料
有线电视收费工作总结
人事管理部门经济职称申报业务自传
***同志的推荐材料
优秀团员申报材料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
论审计报告的“虚假”与“真实”
完善国家审计职责的几点思考
浅议企业经营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关于风险导向型商业银行审计的思考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初探
小规模有限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原因分析及有关建议
关于构建公司运营效益审计框架的设想
审计监管与审计质量
略论审计成果的利用
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
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企业营销审计的潜在作用及缺失原因
美国舞弊审核职业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导入
《荷塘月色》有关资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鉴赏点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内容简介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词语解释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借鉴
《飞向太空的航程》结构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的探究式教学处理
《飞向太空的航程》精彩句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词义辨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