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文化传播学视域中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

简析文化传播学视域中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7

简析文化传播学视域中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

"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学;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文化自觉

论文摘要: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通识教育的功能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更多地关注通识教育的创新功能,忽略了其文化精神传承功能,而在人文精神发生集体性危机的中国当下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途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应该把“文化自觉”理念贯注到每个大学生心中,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铸就主体精神的文化自觉,这是当前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灵魂。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通识教育的功能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更多地关注通识教育的创新功能,忽略了其文化精神传承功能,而在人文精神发生集体性危机的中国当下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因为“只有在文化深厚的土壤里,天才才有可能爆发”(甘阳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途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应该把“文化自觉”理念贯注在每个大学生心中,促进其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铸就主体精神的文化自觉,这应是当前通识教育巫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灵魂。

一、戏剧艺术与文化传播

戏剧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身份的代言。“对艺术史家来说,他们深深地意识到艺术始终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或现象,一个其所处时代的符号,一个历史、社会、文化或个体成长、身份、变革或转化的标志。公正地说,甚至在艺术发展最具形式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时刻,这种观念在艺术史学科也曾是一个既定的观念”,我们知道,世界戏剧有两大基本系统,即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东方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其中,梅兰芳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无疑是这两个系统中最突出的代表。从梅兰芳的戏剧艺术我们可以品味到美情统一、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妙处,从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我们可以感悟到充斥着博爱、罪责和忏悔之情的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深邃底蕴。把握两者的差异,追寻两者形成的精神质素,从而更深人、更真切地展现文化内涵的差异,这是历史学家所无法提供的鲜活的文化标本。

戏剧艺术是在文化传播中生成、发展和完善。“文化由外层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的行为的决定因素”。这一定义从动态和过程的角度,确定了文化与传播之间的关系。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传播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明:文化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同构、兼容互渗。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同样,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戏剧艺术正是在文化传播中得以生成、发展和完善,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播,戏剧文化将是一种“死文化”;如果没有戏剧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传播将丧失一种重要的路径。

二、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

非常遗憾的是,随着戏剧艺术的边缘化倾向加剧,戏剧艺术这种文化传播传承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我们渴望着在还没有完全沦落为“社会机体的“功能性器官”的高校能够担当重任,守望文化家园,传承民族文化精神质素,铸造新的人格。如此,实施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就相当重要而紧迫。"

18世纪末,西方高等教育就注意到艺术的这种文化传承功能的意义,“当时的知识界普遍认识到,艺术史和文学研究一样,是探索民族文化身份是一个重要途径。同样,学习艺术史和文化传统有助于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和推动社会的进步”。1874年,艺术批评家诺顿受哈佛大学之邀担任艺术史教授,他说:“对我来说,艺术史是一种最为神圣的文化传统。通过研究艺术,人们可以发现自身潜在的精神追求和美的理想,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文明”。的确,一个文明、一种文化如果要存在和延续,就须保证它的关键信息和元素得以传承。有意义的艺术接受活动,就是接受者全身心地沉醉于艺术世界的精神漫游和灵魂之旅,也是接受者获取文化精神和历史信息的过程。艺术的这种文化传播效应是任何一个领域都无法企及的。诚如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

戏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因其现场直观性、双向交流性而在接受者面前“打开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无限美妙的欲望与生命的世界n/别林斯基语),在这个世界里,观众身临其境,把自我的生命体验投射其中,逐渐形成浓郁的“扮演意识”。拥有这种扮演意识,接受者更易深入了解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确定自身的文化身份,并以此来审视他者的文化精神。从这个意义来说,戏剧艺术的这种文化传承功能,又是其他艺术所无法代替的。因此,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承途径。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应是连续的,任何一个链条的脱落都可能造成文化根基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往往导致一个时代精神的集体沦落。这种悲剧历史已然有上演。但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族文化之链正面临着再一次被断裂的危险,当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争相追逐着西方文化浪潮而忽视甚至漠视脚下深厚的文化土壤时,“失落的就不只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家园。这不仅可能导致民族精神的危机,更是人自身存在的危机”。因此,在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并不是一种现时流行的时尚,而是一种恒久的文化传承事业。同样,戏剧艺术通识教育也不是高校的装饰品,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传承的连绵不绝决定了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恒久性。

三、文化自觉: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灵魂

现在的大学教育随着全球知识产业的兴起与推动已纳入到现代化进程之中,不可否认,这是大学教育的一种进步。但当目睹着民族文化精神资源在此热潮的裹挟下已然失去其存在的根基,价值逐步被遮蔽之时,我们又会悲叹大学精神的沦落和功能的偏移。诚如英格尔斯的现代化发展理论所认为,现代化不应该只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体系的形成,而应该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理素质。他说:“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真正称之为现代的国家”,而作为一个“现代人”最深层的表现就是坚守自身的文化归属,拥有主体的文化自觉。

因此,文化传承并不止子传统文化知识的吸纳,尤其不能“把历史的馅饼按时代和地区切割成大小不等的部分,然后再按照编年的顺序把它们分别吃下去”,因为“这种机械的拼盘游戏使历史处于被割裂的状态,因而缺乏一种文化传统的内在逻辑性和精神深度”;也不止于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而是在此基础上建构主体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一个命名,“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自觉”成了众多国家、民族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绕过的重要话题,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大家众说纷纭,其中,乐黛云的“基因论”大概最接近费孝通的观点,即“文化自觉指的是深刻认识白身文化历史传统的最根本的种子或基因,并为这个基因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同时将这个文化传播于世界,参与全球新文化的创新。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解读中国现代戏剧艺术,更多地立足于西方立场,关注西方戏剧资源参与中国戏剧建设的价值,而忽略了中国戏剧资源如何促进西方戏剧发展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相融的过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访美、访苏所带来的“中国戏曲热”已然可以感受到中国戏剧资源参与西方戏剧建构的踪迹,正是吸收了中国戏曲的写意、虚拟美的优长,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现实主义风气独霸西方剧坛的僵化局面。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形成对本土文化、民族特性与民族的自信心,建构一种宝贵的理性思维,既深人地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形成和演变及发展趋势,同时也对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理性的把握,并从中提炼民族文化精神的活性化因素,使之参与并影响着全球化文化建设走向。这是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灵魂。

文化自觉不仅反映在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的理性认识上,而且反映在大学生主体精神文化的不断成熟上。只有民族文化的自觉和主体文化的自觉的融合,民族文化自觉坚挺主体文化自觉,主体文化自觉强化民族文化自觉,才能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教育的过程,究其实质而言,从它的一个环节起,就处在‘正在成长的精神’与‘已然成熟的精神’之间的关系”,作为“中间物”的大学生,可以在生旦净末丑的艺术世界中,感知民族文化魅力,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塑造主体文化精神,最终达到文化成为主体精神生活的最基本的元素,文化开启主体,主体追随文化;文化成为主体自由发展的自然表现,而不是主体的外在束缚。这就是‘‘已然成熟的精神”。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其间会充满着诱惑、困惑、迷惘,甚至绝望,但正因为如此,高校的教育才会体现其真正的精神价值,而高校的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正是通往精神天堂的重要路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山的诉说
朝霞和日出
环保保卫战
快乐
我爱彝家的山林
小猴掉进陷阱了
一个影响我最深的人
夏天的风
声音--------大自然的旋律
一路欢笑,一路歌
快乐
黄昏晚景
雷雨
秋天的色彩
2012年采购工作总结
申报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某同志升任主任科员推荐材料
农建会学术部2012年度工作总结
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公司举行半年度工作总结大会暨管理团队拓展活动
党员先进性优秀党员个人材料
企业监事会年度工作总结
组织部长推荐为优秀组织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材料
2012年度交通公司工作总结
小学高级教师申报小结
2012年拓展部工作总结
2012年文学社编辑部工作总结
优秀教师推荐材料2
白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旅游投资项目风险及其管理对策
分析甘肃段丝绸之路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
大都市周边城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突破点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内审机构如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知识经济对审计的影响初探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黑龙江省旅游人才战略的探析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浅探
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
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问题探究
《故都的秋》写作特点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故都的秋》结构分析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课文阅读训练
《故都的秋》模拟试题
《故都的秋》词语解释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基础知识检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