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4

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

【论文关健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 融入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增多,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不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本文旨在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文化融入层面上作一些探讨,以期让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能有所参考,让留学生汉语语言的学习更加有效

一、引言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界定“文化”一词时说:“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合物,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和文化是双向互动,互为概括的。要想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就必须注重在教学中融人中国文化。

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一)对汉语语言学习的意义

教授语言本身是很重要,但不理解文化含义的语言是苍白的、无用的。文化教学应是一直贯穿于语言教学之中的。让留学生记住一些特定的中国文化现象不难,难就难在要把握汉语语言中的文化含义,并可灵活运用。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发现留学生学习汉语最难的是把握相关汉语难词的文化含义,特别是一些生僻词以及成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留学生自己的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学习我们汉语及汉语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负迁移作用,这种负作用会让留学生对二外,也就是汉语产生误解和误用。这就迫使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融入文化内容,提高留学生的中国文化内容认识。

(二)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是为双向交流服务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虽然西方文化带来了现代化,但也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改革开放需要我们学习西方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文明曾经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今后还将为人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更要注重传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比如,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自然和谐和人与自然协调的理想。它把人、自然、社会融合为一个整体,以道德化标准规范人类行为。而以实现人的最大利益为驱动力的现代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积极的认识前提。再如,1993年,芝加哥《世界伦理宣言》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作为人类伦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可见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向世界传播,使之发扬光大,造福于全人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人中国文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异国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度。"

(三)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意义

语言是世界观的载体,是思想的化身,任何语言都包含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语言是传达信仰、意识、价值观等的基本文化手段。汉语课程蕴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具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可行性和便利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学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该承担起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依墉,在不同文化的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其对年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以利于各种文化的交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方式

(一)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比重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汉语学习来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比重已成为当务之急。教材选用适当增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范文。如适当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气、习俗、典故等内容,还可增加一些优秀英文文章的经典汉译作品,或从我国权威报刊上摘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另外,还可以从国外现有的各国著作的汉译本中摘选适合大学生学习水平的部分内容进人汉语教材。

(二)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必修或选修的中国文化课程。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许多学生都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关于中国历史、哲学、文学、民间风俗等课程,至少是提供中华饮食这种类型的文化课程。此外,这种课程也应安排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国家相似的历史文化,这有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阅读和综合课程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中文报刊以及介绍中国文化的汉语读物;在听力方面,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以及中国之声广播节目是很好的选择。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汉语表达方式方法的积累,又可以使他们对中国当前的国情有所了解。

其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文化融人,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文化背景以及掌握汉语的程度,遵循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实用的、适度的教学原则,逐步融人文化内容,以达到合理地进行教学的目的。

中华文化知识的融入,正是为了培养外国留学生实际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结合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情况看,在具体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归纳对比法、同步解释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引导相结合法、主题讲座法、文化实践法等多种方法来实施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汉语教师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

建设具有较高中国文化素养的汉语教师队伍,培养“学贯中西”的优秀教师,是当前对外汉语教育的迫切要求。倡导教师在介绍、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学、历史、风俗等内容,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具优势,会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显示出博大的胸怀和高度的智慧。作为汉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了解自己的文化,用汉语传授并且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汉语教师除了要大量阅读中国文学作品,还应该阅读优秀的各国著作,这样才能具备广博的双语文化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修养和准确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只有自身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练地掌握语言技能。汉语教师在传授中国文化的同时,应有意识地保持甚至提升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修养。

五、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融人,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宣传中国文化的要求。总之,文化能力的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培养留学生较强的汉语语言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流利的进行文化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误会,就必须把语言教学跟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学生掌握好汉语语言,才能让汉语语言的学习更加有效和实用,才能弘扬和宣传中国独特的魅力文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暑假趣事
《八十天环球旅行》的读后感
我的弟弟
游张家界十里画廊
影子
芳芳的梦
我跟同学玩
教师节的礼物
做心形卡
当一次盲人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风声、雷声、雨声
我的爷爷
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外资银行外汇贷款法律问题探析经济法论文(1)
论产品局部欺诈及其法律责任经济法论文(1)
“可税性”理论浅探经济法论文(1)
试论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法论文(1)
析一次性安置费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经济法论文(1)
英国内幕交易案例与制度分析经济法论文(1)
论对消费者的法律保护(上)经济法论文(1)
论对消费者的法律保护(下)经济法论文(1)
规制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的法律思考经济法论文(1)
操纵证券交易市场民事赔偿若干问题初探经济法论文(1)
对住房按揭贷款纠纷案的分析经济法论文(1)
“消费者”概念之法律厘定经济法论文(1)
内幕人短线交易收益归入制度简论经济法论文(1)
股份回购制度研究经济法论文(1)
有感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起草经济法论文(1)
《泉水》教学设计一
《小鹿的玫瑰花》课堂实录
《找春天》教学设计片段
《泉水》教学实例与评析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一
《泉水》教学设计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赏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二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二
《找春天》教学案例综述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实例与评析
《找春天》教学设计三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