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浅谈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4

浅谈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负面效应 网络道德规范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叶于鉴别能力较弱、却占上网人数三成的学生群体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进免网络的负面效应,培育学生网络道德观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焦点。

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平台。据统计,我国网民人数目前已超过1亿,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人际关系疏远、信息污染、网络犯罪等负面效应。对于鉴别能力较弱、却占上网人数三成的学生群体,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的负面效应,培育学生网络道德观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焦点。

一、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1.缺乏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

网络使青少年学生面临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尖锐复杂的斗争,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之一些参与网络文化制造、传播的人有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及价值观取向,许多消极厌世的世界观、人生观夹杂在网络文化之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泊来品”特别容易吸收。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容易使学生淡化国家意识,瓦解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责任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行为的基本要求。但不少学生都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载体,网上的人看不见自己,所以可以滥用权利、为所欲为,甚至可以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可以编造谎言,导致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不少学生从网上下载不良信息,私下传播观看、沉迷于网上游戏或聊天、热衷于网上恋爱,甚至不择手段威胁恫吓老师和同学等等。

3.缺乏自律意识和抵杭诱惑的能力

青年人夭性好奇,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受到学生的“追捧”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少学生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难以自拔,将金钱和时间都花费在网络上,产生了网络综合症,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少数学生沉迷于网吧,一学期下来主课红灯高挂,更有一些女生为网恋所惑,擅自离校出走。此外,网络交流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压力和惩罚,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差异,极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都可能使青年学生倾向于作恶、厌世、自我中心、祟洋媚外、拜金主义等思想倾向。个别学生受网上色情、暴力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出现偷窃、抢劫、打架斗殴、强奸等严重问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势在必行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是社会的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是适应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关系这一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而产生的。它的产生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不可分割。新型的网络道德规范的产生也是如此,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随着网络进人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影、下载软件、发表议论、玩游戏、交朋友、看新闻等等,可以说学生对互联网是“一网情深”。因为网络的丰富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需要的舞台,网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甚至日常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

由于网络的传播调控难度大,精华、糟粕同时存在,加之上网交流的人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思想方式、交流目的各不相同、鱼目混珠,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突出,网上诈骗干扰社会和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网上迷信、色情、暴力和其它有害信息的传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网络信息传递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为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所以学校应该切实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但是目前在网络信息化教育过程中,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纯工具和纯技术教育,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青年学生网络道德严重缺失。"

三、如何加强青年学生网络道德规范

1.学校要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学校要把加强网络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下功夫、花力气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教育的合力。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网上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间题。要充分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2.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祖国的培养,老师和家长教育、照顾、扶持,都是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广大青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要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学生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接受的积极性,使他们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高扬远大的理想风帆,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教育学生坚定地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生要以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顽强的毅力,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掌握好建设祖国的本领,学生一定要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导,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学多一点,学好一点,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青年学生要志存高远,只有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顽强意志和执着的精神,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诱惑,才能有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居所。

3.不断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这里的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网络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在网络信息活动中做到诚实、自律、守信,树立对白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自觉抵御网络游戏、网恋的诱惑,防止产生。双重人格障碍在网络行为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网络道德白律意识。网络道德教育应该作为网络信息专业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教育不能“唯技术”,要大力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可采用“辩论型”、“案例型”教育方式对网络上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视,并对自身的网络行为进行反思。学生自身网络道德的养成,要坚决做到“六不”,即明辨真伪不轻信,保持真诚不撒谎,履行责任不妄言,遵守协议不侵权,提高警惕不放任,拒绝诱惑不沉沦,只有这样,才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握着的鼠标该滑向哪里,点击何处。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世界,面对网络社会种种诱人的机会和五光十色的陷阱,做到洁身自好,使新兴的网络社会、互联网世界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世界。

与此同时,学校应制订相关的制度,并严格检查,对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在校园网上进行公开曝光。对网络道德缺失的学生与其操行等第挂钩,通过各种措施,从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强制规范到道德自律,一步步培养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道德习惯的养成不会一嗽而就,需要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去认识并逐步升华为学生的道德意志,由此产生并巩固道德行为,最终形成道德素养。真正的道德是由于认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责任而形成的一种行为的必然性和自觉性。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道德自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继承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加强网络时代的道德自律,进一步建立公众意识和他人意识,弘扬个人人格力量,是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

4.教师以身作则,做网络道德的先行者

传统社会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但在网络社会里,网络技术大众化及网络信息公平性,使原有的教师的知识权威面临挑战,教师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教师的威望更多体现在自身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上。教师良好的网络信息道德素养,将会影响学生的网络道德品格,并对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格感召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问题,更应时刻保持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道德力量的感化,人格魅力的影响,在网络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将收到理论说教所无法替代的效果。教师在网络教学活动中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说,网络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未来生活道路上谋生的资本,那么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则是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并将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网民的整体素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我有一个好老师
老师的爱
我的老师
我们的陈老师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可爱”的体育老师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给柯老师的一封信
老师,我想对你说
关于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研究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向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论当代西方国际法的走向(1)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常规的思考
浅论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法的诠释意义(1)论文
浅谈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和任务探讨
关于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关于英国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章太炎的教育主张
科学发展观(1)
我国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
浅谈“以德治国”与高校德育
现行乡村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艺术考级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消极影响
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
《触摸春天》文本链接
盲人买剪刀的故事
“以读为本”,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浅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好词好段
恐怖事件将对世界造成全面长远深远影响
《触摸春天》课文结构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随笔
和平就是可能的──读《儿童和平条约》有感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杂谈
高洪波:迎接儿童文学的又一个春天
教育,以海伦·凯勒为例
评《触摸春天》
教育,以海伦·凯勒为例
一个盲童的音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