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化

关于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化

"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化 知识社会学

【论文摘要】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问题,特别是学科知识在认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高深学科知识是理解高校教师专J,k4E~前提,同时高校教师专业化也是高校教师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知识的价值选择和方法选择,最后达到创生知识的目的。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了教师教育研究的世界性潮流,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日趋成熟.教师的专业化趋向已经比较明确.并且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与措施。然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专业化问题却还是模糊的或不明朗的。本文试图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探求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形成,认识与理解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一、生活视野中高校教师知识的构成

知识社会学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人类的思想与其缘起的社会脉络间的关系。它是对知识进行社会学考察的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社会对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但直到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1893—1947)时期.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曼海姆认为知识社会学方法的应用分三步:一是要确定一些思想类型。二是要把所分析的具体思想归到所属的思想类型中。三是把思想类型归到所属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特定的社会群体中。曼海姆称这一方法为“归属法”。前两步与艺术史的研究方法相类似.后一步则是他的知识社会学所特有的。

我们认为,知识社会学应该致力于分析在社会中成为“知识”的事物。同时因为理论建构无法穷尽社会中视为真实的事物;所以知识社会学必须先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知”的当作“事实”(reality)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特征为:

(一)日常生活的现实互为主观一此地此刻(hereand now):一个人对世界的态度,是相应于他人的态度而生的;同时,“此地、此刻”足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的焦点,也是其意识的写实。虽然我和别人共同存在这个世界,但别人和我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因为我的“此地”是他人的“彼处”,而我的“此刻”也未必和他人的相同。

(二)日常生活的现实,是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现实,若欲改变此现状。我们会极力的将困境的部分整合、合理化自己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的现实具时序性——强制性。作为一高校教师,我们必须先通过资格考。才能教书、发表论文、出版书籍。

从日常生活的视角,透视大学教师的生活世界。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关注教学,关注课堂。在教学中.会碰到许多困惑,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高校教师。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自己需有个先在的价值判断:高校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递知识,还得创造知识.使知识得以薪火相传,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这都是高校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生活在高校群体中的一员,还要面对人际交往的困惑。我们试图透过高校教师日常生活的“言行”,探究其“观点”,追踪其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给以合理性的建议。

知识社会学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有两种情形:其一是面对面情境,其二.匿名性(anonymous)的情境。高校教师在社会互动中,从其本身的特质来说,也是有进取心的、智慧的一个群体,更容易在与别人交往中,反思自己,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他们的知识处于“不断修正”之中。因为与他人的相处.双方在“面对面情境”中的态度与行动都会持续互换与修正。但是当我们在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遇到某些逐渐远离“此地、此刻”(hereandnow)的情境时,匿名性质(anony—mous)会逐渐增加。包括生活中与他人际遇的经验.可能是亲身实际接触过或仅仅是听说过的人。就有可能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匿名,这些匿名的情境对高校教师知识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可以通过学习“第三”人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构建。通过书本的学习,间接提高自己的知识。

二、高校教师知识的构成

(一)高校教师知识的专业性及特点

(二)学术知识和教学知识融合

知识是高校教师为师从教的基本条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现代社会“尽管大学的理念在演变之中,有一点却是始终未变的,这就是它的首要职能:知识传授。”教学是教师的生存之本。

但是.在现代大学中教学和科研的矛盾依然存在。以往认为教学纯粹是将知识传授给受教者之过程,与学术研究无关,但越来越多研究者认为教学乃是学术整体工作中一环③。教学的学术知识(scholarship ofteaching)成为当前研究热门主题,Boyer将学术区分成四类:发现的学术(scholarshipofdiscovery),接近传统研究的观点、整合的学术(scholarshipofintegration),包括在较大脉络背景下将学科知识及实际应用特性的整合知识;应用的学术(scholarshipofapplication),超越了研究应用层级而建立一种互动关系;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ofteaching),教育与引导未来学者经由有意义知识的心灵沟通。Rice进一步诠释教学学术包含三个要素:综合性能力(synopticcapacity)、教育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1及有关学习的知识(whatweknOW aboutleanring)~。Schon强调若教学被视为一种学问,则教学的实践应被视为促进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与研究并非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应超越传统教学与研究对立的争辩。促成教学与研究的合作(re_elaborating)而解决问题。学术水平是指人们在系统的、专门的学问上所达到的高度。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是大学教师在所从事的专门学科领域。对教学、科学研究等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和应用的能力所达到的程度。从教学这一层面分析.高校教学也不同于中小学教学.教学本身即包含了学术研究的成分。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季米良捷夫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教学与研究本质上都是学术的(academic),且是相互依存co—existence)的。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是专业性的,是通过大学教师职业活动体现出来的。

从总体上讲.高校课程内容应处在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前沿,陈旧落后的知识内容需要不断地删除,而最新的知识内容也需要补充进来.特别是那些专门化了的知识领域的最新进展,更要及时进行补充,而删除什么和补充什么。需要教师对前沿知识的研究和把握;另一方面,高校的课程结构应以有利于探究高深学问的方式加以组织.建构一种有利于探究新知的系统。这就需要我们的行政机构给于高校教师以自主权,加强教师的学术权力。

三、高校教师专业化与追求的价值

在知识剧变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存在着知识缺乏现象,也就是说,在当前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对高标准,或者说是教师专业化的知识范式还没有构成,那么在现实中,我们该如何通过专业知识来维护和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形象呢?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们献身的事业似乎可以解释为内在价值的体现和化身,而不是指达到工作本身之外的目的的一种手段,也不是指机能上的自主。这些事业之所以为自我实现的人所爱恋,是因为它们包含着这些内在价值。”⑤这就启发我们,教师专业化不能只从知识量的方面去规定,也不能只以知识的性质作为专业化的性质的规定,专业化的应有理想绝不仅是训练或发展人的技能或知识,而是要体现教师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性。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视阈。

事实上,高校教师除了进行学术研究以外,还要“养成求真的美德和学术责任,这些学术责任包括培养的责任、教学的责任、指导的责任、服务的责任、研究发现的责任等等,在这些学术责任中教学与科研是融为一体的”。因此,与其它行业相比,大学教师劳动过程表现出较强学术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大学教师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教师的科研活动也是一种知识再生产的创造性劳动。大学教师也担任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不仅要站在教育的立场上选择知识、组织知识、呈现知识和传授知识,同时在一定的情景下创造条件,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探究知识,在此基础上追求个体智力、情感、品德和体质的全面发展。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千差万别,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更高创造性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艺术。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专业化不但要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还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担负起学术研究、教书育人、引领社会知识创新的重任。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愿景:首先,学术研究要求教师追求知识的客观性,是求“真”。教师都把“传道、受业、解惑”作为自己的任务,高校教师也不例外。高校教师所传之“道”是通过学习积累和理性反思、升华而内化了的“大道”.也是自己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体验后所领悟出来的“真道”,它弥漫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陶冶,智慧的启迪,也包括做人和做!学问的一些真知灼见。其次.追求的是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展现,这是“为何求知”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化中“善”的体现。它包含着教师知识取向上的科学性、人文性的统一.揭示的是教师知识专业化的本质属性。一方面是不断地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是能用知识进行研究开发,使教师成为处于发展中的人,在更高层次上培育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品质。再次,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求知,首先就要自己学会如何求知,这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恰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美的呈现。

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在如何求知中体现出真善美的统一,是高校教师借助知识媒介不断促使自己发展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其主动性、自主性、自为性的体现.也是高校教师显示自己力量的途径。高校教师在知识的学科界限中突破.从学科知识的量的发展中去探求自己忠实于教师职业的终极意义,显示自己作为高校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内在崇高性,这种认识是知识量的扩充所末必能达到的,这也正是讨论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所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班主任
做工艺品
到中学操场
雷雨
特殊的美
游湛江
轮胎没气了
学钩花
玩蚂蚁
今天我下厨
杀鳝鱼
拍照
校园壁画
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胰体肿瘤的逆行性胰体尾切除术
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试析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自主与自为
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对增强CT漏诊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浅析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的临床分析
试析网络民主意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肝脏撞击伤后气腹压力对肝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与诊治
浅析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照相及其临床意义
CT三维重建对后踝骨折手术处理的指导意义
《吆喝》重点句子分析
《吆喝》结构分析
《吆喝》写作特色
《吆喝》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情趣
《吆喝》课文背景知识
百姓故事:会170多种吆喝声的京城叫卖大王臧鸿
《吆喝》词义辨析
《吆喝》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吆喝》习题精选
老北京的吆喝
《吆喝》写作特点
《吆喝》同步练习
最是那声声吆喝的风情
老北京的小胡同
《吆喝》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