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

试论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4

试论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

"

论文关键词:权利;义务;权力;人权

论文摘要: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片大学生进行权利意识教育应从转变观念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法治观念和人权观念,让学生学会正确行使自已的权利,也切实尊重他人的权利,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合格的公民。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精神基础,而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教育要构筑完整的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就丝毫不能忽视对学生权利意识的教育。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年龄阶段,对他们进行权利意识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切实尊重他人的权利,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权利意识教育必须从转变观念人手,切实注意以下环节。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的相互关系

权利是什么?权利是为社会和法律所承认和支持的自主行为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表现为权利人可以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作为、不作为,其目的是保障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权利意味着人的自由及其自主性、地位的确定性和不可侵犯性,其他社会主体对它有承认保障的义务。一定的权利总是与一定的义务相联系的,因为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的履行,当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权利即无法实现。所以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权利人有权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甚至追究相关人的法律责任。权利可以放弃,而义务必须履行。义务强调的是受约束。康德认为:“义务是对这样一类行为的称呼:这类行为能够使任何人都受到一种责任的约束”。义务表现为必须付出某行为或抑制某行为。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它方便不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只要是权利主体就必然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例如:学生在享受受教育权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遵守学校纪律的义务;在享有休息权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按时就寝的义务。可是有的同学在晚上学校统一熄灯就寝以后却大声抗议,大喊大叫,其实这就是因为没有理顺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权利与权力读音虽然相同,区别却很明显。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处理他人财产或自身的能力。权力是一种社会力量,是法律上合法设定关系利改变关系的力量,其特点如下:(l)权力以合法性为前提。也就是说,权力要有合法的来源,并且权力行使的程序和实体内容也都要符合法律。(2)权力的设定与行使以社会公益为目标,不得以权力设定者和行使者的私利为目标。(3)权力具有合法侵害能力和处分公共产品的能力。同此,学校为了生存及完成培养目标,必须有对权利合法侵害的能力(例如收费、制定校纪校规约束学生的自由)和对公共产品的处分能力(例如为学生提供公共服务、发放学生困难补助)。(4)权力不可放弃。这是权力与权利的主要区别之一。权力行为的目的不在于权力主体的利益,而在于公共利益。放弃权力必然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有违设立权力的初衷,所以权力不可放弃。放弃权力即为废弃.职守,要承担法律责任或政治责任。‘”中华人民共利国教育法规定,学校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力。若是学校放弃自己的权力,必将使学校秩序混乱,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损。权力的行使应以保障权利的实现为最终目的。

二.加强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就其本质来讲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因而是培养学生权利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将法治与法制混为一谈。法治(ruleof law)的字面意义为法律的统治。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有两层含义: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即普遍守法与良法。这是对法治的经典解释。而法制(legal sys-tem)就是法律制度。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决不可混同。法治以法制为基础,没有法制的法治是不存在的;但有法制却未必有法治,如秦始皇、希特勒时代均有法制而无法治。法治是对法制的价值追求,它要求法制贯彻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价值,同时要求法制在程序上和形式上也应当是公正的。二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从法理的角度讲,法是明确了公民权利利义务的社会规范。法律保障公民充分地行使权利,同时又要求公民切实履行义务,自觉遵纪守法,使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切实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要让学生从《准则》规定的“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中真正理解为什么“可以做、应该做、禁止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使“行为模式教育”上升到“意识教育”,并逐步内化于学生的行动之中。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权意识和人权观念

“人权”二字也许是当今国际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几乎所有的国际问题、国际争端都与人权有关。对“人权”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权是什么?简单地说,人权就是人的权利(Human Rights)。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把他人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更不能把他人当作纯自然的掠夺客体。人应当相互尊重,尊重对方是人:人应当相互尽义务。作为个体,人都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是人权观念。人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财产权,政治自由与权利,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等许多方面,但对大学生而言,最重耍的人权是受教育权。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有从学校索取一切教育资源的权利;学校应尽一切可能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等各项权利。这是学校的权力,也是学校的义务。

通过权利意识教育,要让学生真正学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就如卢梭所言:“不做别人的奴隶,也不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奴隶”。在强者面前,保持独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又尊重(至少不侵犯)他人(即使是弱者)的权利。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合格的公民。要知道,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复兴都寄托在广大的萃萃学子身上,而一个民主的现代国家,靠一群奴才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洒金榕
校园秋色
夏天的雨
家乡的平顶山
走进秋天
夏日
醉人的西湖
西湖
春天
冬季
雨中的小公园
美丽而又快乐的春天
春天来了
太阳雨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与新思路
试论工学结合开发的高职动漫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语音与发声训练办法
试析用人本主义思想转变差生
关于网络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探索
试论形体教师个体良好形象对课程效率的强化影响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
关于如何利用文科教学平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简析大一新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关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研究与探索
论强化教学研究 落实教育创新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措施
试析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
关于工科院校法学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简析高等院校巡视工作的运行及其完善
《四季》教学谈
《四季》词语解释
《四季》近义词反义词
《四季》问题探究
《四季》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
放飞想象的翅膀,从生活中感受美──《四季》教学案例与评析
一年级语文关于倾听习惯的培养──《四季》教学案例与反思
《四季》教学杂谈
《四季》教学实录与评析
把生活引进课堂──浅谈《四季》一课的教学体会
生活处处皆语文,学生个个能创造──评王敏洋老师《四季》一课
《四季》学法指导
《四季》难句讲解
《四季》好词好句
《四季》第一课时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