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浅谈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探究

"

论文关键词:自主学习;教育叙事;课程创生;后现代教育观

论文摘要:自主学习一直是外语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叙事的视角讲述并解读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下的一堂课。在这个“彻底变革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平等协商,成为互惠互赖的语言学习“共同体”。“故事”的挖掘旨在说明自主学习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自主学习一直是外语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叙事的视角,介绍一位从事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实践研究长达八年之久的高老师的课堂,并对课堂内外的故事进行解读和深度分析,从“教师、学生传统角色的转换”,以及“创生的课程”几个角度来展现一个“彻底变革的课堂”。通过对于课堂的真实动态地描述及梳理,来探究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从而展现中国自主学习教育的一角,而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一、高老师的一堂英语课

故事中的高老师从2002年开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即有计划地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实施步骤、观察和反思,并创造性地运用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理论解决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问题。

高老师这个自主学习的课堂很特别,学生们分为“教师组”(高老师亲切地称他们为“小先生”)和“学生组”(课堂活动的参与小组)。与其说是高老师的课堂,还不如说是她学生的课堂,因为整个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由“小先生”们课前经过与老师和同学们“协商拟定的”;而课上课堂活动的组织则都由小先生们“把持”着。

整个课堂的活动是围绕着一个主题——jobhunting来展开的。笔者,带着那样强烈的好奇心,带着那么多的困惑和期待,心中自然在把她的课堂和自己的课堂在做着细致的比较。令笔者颇有些吃惊的是这些小先生们还真的有几分大学老师的风范——自信、从容、富有条理;对于演示文稿的讲解不是像笔者的学生那样逐字逐句的读,而是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阐述其中的要点;而那些“活动参与小组”的学生个个都那样兴致勃勃,积极的学习状态让笔者分不清哪些同学是主角,那些是配角!

课堂上的高老师并没有舒舒服服的坐在那里当观众,她一直在倾听,一直在班级里走动,协调,她还随机应变地把笔者安排到小组活动中。笔者当然乐意之至,为他们出谋划策,改善语言表达……但有时笔者也为高老师捏了一把汗。比如,在词汇练习游戏时,笔者发现学生们ppt中的单词还真的颇有难度,几位竞猜者都没答出,台上的“小先生”便把目光转向了老师,笔者不由得想,“高老师怎么办呢?”这时,笔者看到高老师对大家说,“大家查查电子词典,看看这个单词什么意思,因为笔者也没见过”……笔者越发感觉到在这个课堂上做老师的不易。

笔者也在观察自己的学生,也许是“走出了家门来做客,笔者对他们的关注有些像把孩子带出去的妈妈。”他们听得很认真,满眼的好奇,被这种热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高老师的学生们很可爱,他们怕坐在下面的观众被冷落,时时想着邀请笔者的学生参与活动,后来竟然邀请笔者的学生参加他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辩论!出乎意料,笔者的学生毫不怯场,竟然还互相推举,选出班里的好学生与他们抗衡,这两个班的学生是一个系的,所以就少了些拘束,辩论热烈地进行着,就连那些平日里懒洋洋、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学生们竟然听得那样认真,看得出,他们很为在“台上”的“同胞”们捏了把汗……笔者从没有见过他们这副认真专注的样子……

课堂的“井然有序”而又“热烈活泼”一直持续到下课前,高老师的研究生(她一直在听高老师的课,做课堂观察,并作为助教协助课堂内外管理)做总结性的点评,笔者发现她很讲艺术,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是肯定,是赞扬,当然不是无根据的赞扬,但是她很细心地发现了哪怕一点点的可取之处,然后放大,给予鼓励,这些鼓励对于这些学生来讲是多么的意义重大呀!

下课了,笔者把本班的这些“孩子们”带回“家”,笔者说的第一句话是,“怎么样,大家作何感想?”学生们不知为什么,一个个都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笔者感到了一种“自惭形秽”;而扪心自问,“我的学生们处于这样一种学习的颓唐状态,该首先检讨的是笔者这个当老师的!”仔细思考这两个课堂里故事,笔者在教学日志里写道,“学生,即便是大学生,他们也像小树,需要老师的塑造,引导。老师的教学理念,老师的辛勤付出都会在她的每一堂课中,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一场彻底的“课堂变革”

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要完成从“输入到输出”,从“语言知识”到“语言运用实践”的过渡。而传统的外语教育模式、已形成的语言学习观念和策略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依然很深。大学英语教师们也都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改革,比较常见的是,“老师选择授课内容,设计好课堂活动,布置好学生课后准备的题目,比如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围绕某一话题的对话编写,或者表演……”表面看来,学生们参与了课堂,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活动在“老师的设计”当中,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自主权。

与完全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高老师的课堂无疑是一场“彻底的变革”。在这个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退出讲台”的老师;“走上讲台”的“小先生”以及“不再是权威的课本”。下面,我们就来解读这个“变革的课堂”。

在高老师的自主学习课堂上,讲台由“小先生们把持”,台下有“学生们的热烈参与”,她看似是“无所事事”的。但是高老师在课前和课后“为自己安排”的工作却是很发人深思的。众所周知,较之中学阶段,大学英语的课时少,加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很容易造成“课堂内外学习的断裂”。而高老师的“导师制”却帮助学生们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学习转换的适应。比如,在课外辅导中,灌输新的教学理念,协商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大学教育的目标;再如,她将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分为固定的活动小组,对学生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技术手段予以了尽可能的指导。

课堂上的高老师真正的走下了讲台,她甚至都不是“平等中的首席”,而是融人到了学生当中的一员;同时,她在“闲置”状态中“忙碌着”——沟通,协调,帮助。更值得一提的是,她随时都要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要随时准备参与到活动中来,随时要准备应对即时性的难题,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对学生们说,“这个问题我也不会”!在这个课堂上我们见到这样一种师生关系一同化关系: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平等交流、协商合作、教学相长,双方互相成为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智慧的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求一种真实的参与,即承担特定角色、分担职责和义务的主体性参与,而不仅仅是心理或者生理水平的活动。高老师的英语课上,学生们都会轮流当上“小先生”。学生们到讲台上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高老师的“小先生”们却是真正拥有自主的,拥有课堂组织管理权力的小老师。这些小先生不是老师的“傀儡”——去带领同学们去完成老师设计好的一切活动,而是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有着高度的“责任感”的真正的“老师”;而那些依然“做学生”的学生们在“小先生”的带领下,都在努力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因为他们也将要走上讲台,需要台下同学的配合;更因为“小老师们”的课堂活动的设计经常是他们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乐于加人其中的活动。这是一种生生互惠互赖的语言学习“共同体”。

后现代的课程观重视课程的“建构性”,即,“课程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由课程参与者的行为和交互作用构成的。同时,课程不是封闭的、固定的,而是开放性的、可调整的、随活动情境而变的,也就是说课程要有关联性”。"

在高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教材依然是教学内容的蓝本。但“小先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要讲述的单元。他们在充分理解了“固化”的教材内容后,可以自由选择,并且自由拓展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课程内容不再是老师带来的现成的“面包”,而是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创造性地运用的“面粉”。正如吴宗杰所指出,“所谓理解课程,也就是批判性地解读课程符号的教育和社会含义。教师要培养这样一种解读能力,并能与学生一起构建符合人发展所需要的,自己的活动课程‘文本”’。

现代语言哲学认为,语言的意义就是语言本身,就在于语言的具体使用。思想就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不存在于语言之外,这就是语言“思想本体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们常发现,把语言当作“可随时拿来,不用时便弃之于一边”的语言学习观是无法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在高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虽然时时会表现出对语言使用的稚嫩甚至误用,但却都在努力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对于人生世界的观点看法。此时,语言不再只是“固化的知识”,而是“流动的思想”;学生们不再为了说英语而说英语,而是在与老师和同学在平等的交流“生活的经验,成长的困惑,人生的感悟……”。这样的课堂不是被理论话语束缚的固然的课堂,而是一个流动着思想情感的鲜活的课堂。此时,外语超越了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成为心灵沟通之桥梁。口中的言辞也不是作为一种学习的目标和工具,而是融化情景和人的精神的一种自在语言,这正是Haber-mas的交往理论思考中所说的“理想语言情境”。

张中载曾指出外语的“功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无用之用”即旨在“大用”,因为它涉及人的素质和精神的培养。在高老师的课堂内外,学生们真正地获得了“自主”一他们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制订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的结果。可以说,他们收获的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还有“看不见的”“无法被分数来量化的”持久的学习的动力,张扬着个性自由的学习热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协作的意识和技巧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等等。其实,这正是那位被人误解质疑的“闲置”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实践,这其中也有她不经意地传递的,学生不经意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种‘无痕’的教育境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暑假里的收获
飞向月球
我家的小鸭子
小仓鼠
太空城的保险公司
我的小伙伴3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秦兵马俑(导游词)
有意思的小鸡
幸福岛的沉没
我把机会错过了
有趣的鸽子
树根和树叶
暑假生活剪影
西方EVA价值评价与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居住区规划的理解
“飞特族”冲击国企管理
中国式国企管理60年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初探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
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
浅谈提高煤炭运销管理水平须加强统计工作
角度过程能力指数及其在非对称角偏差下的推广
分析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梳理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爷爷和奶奶
《月亮的心愿》重难点分析
《棉鞋里的阳光》同步练笔
《月亮的心愿》重点问题探究
《月亮的心愿》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棉鞋里的阳光》考点练兵
《月亮的心愿》整体阅读感知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的意思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阳光
《月亮的心愿》教学难点
《棉鞋里的阳光》写作练习 我的家
《月亮的心愿》老师语录
《月亮的心愿》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