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31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

"

【论文关键词】就业;制度变迁;交易费用;寻租

【论文摘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中的四个核心要件,就业制度的变迁实质上是这几个核心要素的变迁,从中我们可以区分新旧制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就业制度变迁中的交易成本和寻租现象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说明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是必然的和合理的。

众所周知,我国大学生就业从建国之后,便实行统包统分的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才逐渐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

一、就业制度核心要件的分析

一个制度的构成必须是几个要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制度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对这些要件的理解。可以根据柯荣柱《制度分析的基本技术》中对制度分析中核心要件的论述(或者称之为4I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就业制度进行分解,以期加深对就业制度的理解。

(一)身份和资格(Identity )

制度的分析,首先要知道各主体在该制度中的身份和资格,身份决定了每个主体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面临的约束条件,限制其信息和行动范围,所以第一步要分析主体身份是什么,怎样确定的,也就是身份的基础和合法性。

1.身份。毕业生在旧的就业制度和新的就业制度中,身份的认定有同一性。毕业生的前提必须是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学生即是毕业生的身份。用人单位在新旧制度安排中,身份都是毕业生的接收和使用者,是各种组织和团体。

2.资格。新旧制度中毕业生或者是通过推荐,或者是通过全国高等院校招生人学考试,合法接受完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新的就业制度下,特别是目前高校实行学分制以来,毕业生还应该是学分按规定修满,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以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在校大学生。用人单位在旧的就业制度中,几乎全部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即只有在国家控制下的国有和全民单位才有资格使用高校培养的人才。新的就业制度中,用人单位不再局限于国字头的单位,就业市场逐步形成,用人单位涉及到社会上的各种大小组织,甚至有的毕业生不进人任何组织,自主创业。用人单位资格认定上的栓桔被打破了。

(二)信息和信息结构(Information )

信息就是制度中主体自身所掌握的与制度相关的内容,本主体掌握的其他主体的相关内容,本主体了解的其他主体对自己内容的掌握情况等。信息结构则表明对自身与其他方相比,信息掌握的程度和比例。不同的信息结构会直接影响人们不同的行为,导致的选择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有时候人们利用自己的信息和知识优势,可以获得某种改变身份的机会。

旧的就业制度中,学校计划分配几乎是不公开的。新的就业制度中,这种信息在就业市场上是完全公开的,学生通过学校就业信息发布机构、网络、招聘会等途径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渠道的多样直接导致信息成几何级数增长,面对大量的信息不光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搜集,也需要学生筛选和甄别,信息处理的难度加大了。

旧制度中,用人单位仅仅是每年上报新的用人计划,对分来的大学生的素质、技术、能力等事先处于未知状态。就业者和用人单位间的信息是没有沟通的,用人单位之间也不会互相了解招工情况,信息处于静止和隔离的状态。新制度中用人单位通过招聘,对要录用的人员进行初步了解,双方的信息沟通达到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同时招聘方之间也会有信息交流,以期提供的待遇在招聘方市场上处于合适的位置,早日录用到合适的毕业生。

无疑信息充足的毕业生可以在更多的单位中进行选择,获得更多的改变身份的机会;同样,信息丰富的用人单位也能从毕业生中挑选更符合职位要求的职员。

(三)利益与激励( Incentive )

这里是指制度中各主体利益指向,不同的激励能造成主体行为的改变。当信息和身份都给定的话,各主体的激励也能比较容易地确定,这时需要知道的是各主体的激励方案设计如何,主体受激励后行为会怎样。

1.利益。新旧制度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获得的利益大致相同。毕业生通过就业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用人单位则获得毕业生创造的一部分经济利益。

2.激励。旧制度中,毕业生工作的安排都是分配确定的,毕业生本人几乎不可能改变,只有通过一些不正常手段,才能对分配结果有所调整。这种激励显然属于负激励,造成的是不利的结果,是一种制度缺陷。而在新就业制度安排下,就业者由于处在一种平等的竞争状态中,找工作的过程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比如要使白己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深化,锻炼表达能力,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等。这种激励则属于正激励门

可以说用人单位在新旧制度下和就业者一样存在着正负激励。正激励能使用人单位改善办公环境,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的规划使用,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负激励使用人单位对人才仅仅停留在事业管理的程度,既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身也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执行和实施(Implementation )"

旧有的就业制度安排中,事实上实施的主体是国家,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是被强迫执行该制度的,所以制度缺乏活力。人力资本产权归属不明确,因此在相应的旧的人事制度中,对人的使用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新的就业制度将人力资本产权还给了学生本人,由学生自己选择产权投资的对象,原有制度的实施主体国家逐渐淡出了,还原成了就业市场上真正的主体—用人单位和就业者,国家更多的是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制度的双方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使得制度执行的双方都能积极地去遵守以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以上关于就业制度核心要素的分析无疑可以加深我们对制度的理解,可以区分就业制度与其他制度的不同,可以区分新旧制度的差异。就业制度的变迁核心上就是这几个要素的变迁。

二、就业制度中的交易费用

最先使用交易费用分析方法的是科斯,他在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中说,“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花费成本的。”随后达尔曼和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达尔曼认为“交易费用包括了解和信息成本、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以及执行和控制成本。”而威廉姆森还认为交易费用分为“事前和事后两部分”张五常则从一般意义上定义了交易费用,他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交易成本的定义这么宽广很有必要,因为各种类型的成本经常无法区分。关于交易成本的定义虽然众多,但从经济学家的使用来看,可以将它总结为:在交易过程中为交易而耗费的所有资源。经济学家认为,不能忽略交易费用对经济主体行为的作用;交易费用也是机会成本,它只能减少而不能彻底消除;交易费用虽然是交易所耗费的资源,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必然地朝着交易费用减少的轨道前进,等等。以上几点在就业制度的变迁中都有所体现:

新的就业制度中存在着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一般进人的是主要劳动力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表面上看交易成本是大于旧的就业制度的,因为新的就业制度中,毕业生为找一份工作而付出的成本有为获得就业信息而付出的信息费用、时间成本、包装费用、交通费用、决策成本等,用人单位为招到一个合格的员工必须付出发布信息的费用、时间成本、招聘人员的工资、招聘费用等,这些在旧制度中几乎是完全节省下来的。仔细算下来,招聘和应聘人员两方面的花费都不少,据有人估算,一名应届本科生的求职费用大约是10000元,而这只是交易费用中的一部分。那么既然交易费用如此之高,为什么还要用新的就业制度安排来代替旧的制度安排呢?

原因是旧的就业制度中,任何劳动交易的双方都是由政府控制的两个单位,交易的方式是管理交易或者限额交易,而不是市场交易,人力资本的产权基本上是被剥夺的。这时的交易费用虽然趋于最小,或者说是由国家承担了的,但是由于不是市场交易选择的结果,其适应程度不一定高。换句话说,就是毕业生不一定适合被安排的岗位,而有人才需求的单位招进的也不一定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所以,交易费用实际上是在后续的期间内被递延了,而且这种费用会在毕业生工作的每一天持续发生,并且一直持续到这个岗位招到合适的人或者在这个岗位上的人重新找到真正适合的岗位为止。但是由于旧的人事制度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这种费用差不多会持续到员工退休为止。而在新的就业制度中,交易费用的产生是一次性的。由于在新的制度中,人力资源配置水平要高一些,毕业生在工作期间与岗位、职业的契合度更高一些,找工作的交易费用也就随着时间在毕业生创造的利润中逐月摊销了,摊销额是以双方付出的交易费用为上限的。即使一次性就业未能成功,但新的人事制度允许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激励了毕业生重新就业的行为,再次付出的交易费用和未摊销完的交易费用会在下一轮的工作期间被逐月摊销。比较新旧制度中交易费用的产生和摊销情况,不难发现事实上交易费用在新制度中会远小于旧制度。

三、就业制度与寻租活动

寻租活动是对已经创造和实现了的价值进行窃取,即追求的是既得的经济利益。寻租活动的特点是:第一,它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第二,它白白浪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第三,它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叫。

旧的就业制度中,由于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了干部身份,毕业后工作也大多进入政府和事业单位,社会地位较高,大学生的期望值也便相应较高,而且这种期望值是以国家的承诺作为保障的。于是,进人大学的竞争更为激烈,而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却被弱化了,大学中普遍流行的“60分万岁”的消极口号就是证明。旧的就业制度会造成以下的寻租行为:学生不认真学或者考试作弊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学生层面上的寻租。学校由于自己的产品可以不经过检验(竟争择业)就能顺利就业,那么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共经费等会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不合理,或产生浪费或极其匾乏;学校的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是另一种学校层面上的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两者表现了更高层次的寻租活动。社会上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能获得顺利就业保障产生另一个层次的寻租活动:家长会更关注应试教育,高考后家长会更倾向于向招生人员行贿以便保证子女的录取,家长或学生在学生毕业时向毕业分配环节工作人员行贿等等。这些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源就是进人大学后的既得利益—就业权。

在新的就业制度中,原有的寻租活动被削弱了。如果求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就业的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所以不光学生会在学习中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校也会竭尽一切努力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和结构,以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毕业分配的权利赋予了就业市场,对毕.业分配负责人员的寻租被杜绝了;家长由于子女进人高校并不能完全解决子女就业问题而转向其他途径,这样家长对应试教育的关注度会下降。但是新制度下并不是所有的旧制度的寻租活动都能完全消除,比如学生仍然有可能为考试获得好成绩而作弊,家长由于某些著名高校的就业率高而趋向于对某些学校的招生人员行贿。新的寻租活动也可能产生,比如由旧制度中对毕业分配人员的行贿转向新制度中毕业生对自身的包装,特别是学生中流行考证和虚假简历的出现就是这种新寻租行为的体现。虽然我们发现新就业制度中寻租现象并没有杜绝,但与旧制度中的寻租还是有差异的,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新制度中教育资源的浪费减少了,这应该是就业制度变迁的最大收获。

就业制度的变迁,反映的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反映的是新旧两种制度安排的优劣,反映的是就业制度中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就业制度的变迁,不光核心要件有了改变,它的交易成本、寻租活动也有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后面两点更能说明就业制度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制度只有经过比较后才能克服重重阻力以获得改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包馄饨
可恨的大公鸡
英语兴趣班
夸夸我的班主任
快乐的六一
说爱
端午节
无私的爱
趣学古诗
钓龙虾
吹口琴
你知道我在想你吗
师范生实习鉴定
电台实习故事
房地产实习报告:物业管理实习总结
毕业鉴定 (标准版)
网络编程实习报告
护理专业实习报告
办公室文员的职责
大学生实习鉴定范文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
南京珠江路盗版市场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
春节部分物价上涨情况调查报告
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报告
房地产公司实习报告
电视台实习的情感故事
探析能力素质模型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1)论文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
浅谈古典舞基础训练教学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思考(1)论文
研究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战略(1)论文
浅析陕南汉中端公戏的美学特征
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原理(1)论文
谈路桥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论文
谈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1)论文
浅论餐饮企业中厨房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论文
谈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影响(1)论文
以情动情,舞在其中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五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一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四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二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三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五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四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