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0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

"

论文关键词:高职 课程改革 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生命力,为此,高职课程改革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课程开发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课程实施着眼于就业技能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课程管理着眼于课程结构优化和从业素质的提高;课程评价着眼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职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出职教特色,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从业的适应率和创业的成功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站稳脚跟,并最终实现高职的可持续发展。高职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重在“实用”,即具备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高职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这一中心来进行,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一、课程开发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类人才因其职业岗位的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其从业素质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应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课程的开发须围绕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来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的内涵(类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职业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开发应立足于特定的职业内涵,在深人分析国家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特定职业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进行课程整合,将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标准融人到课程标准之中,从而不断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

二、课程实施着眼于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同时也为趣味性教学提供了条件。因而教学过程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既活又动:“活”指内容鲜活,形式灵活,贴近生产生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动”指学生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多种感官齐动,实现人际互动。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挖掘学生潜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脑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中心时,建立和恢复条件反射的效率最高,神经暂时联系突然接通的可能性最大,人的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巩固高职学生知识、技能,以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也是高职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知识经济”概念中的知识分为四类: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后两者又称缄默知识,是高职课程知识的主体内容,这类知识主要靠直观、模仿、领悟来获得。但生产现场操作机会的有限性和教学设备的昂贵性限制了学生亲身实践和现场观摩的机会,而现代的教学手段正好可以弥补之不足。因为电子技术媒体可以展示现场教学和操作表演的风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艰深的理论浅显化,未来的设备现实化,先进的技术全程化。敏捷的动作缓慢化,连续的动作分解化,从而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牢固,练得实在。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理解、思维与感悟能力等)的培养、创造欲的激发必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者,采用灵活的选课制和学分制,运用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教学组织形式,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被动局面。

三、课程管理着眼于课程结构的优化和从业素质的提高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进行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条主线。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是实现高职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课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随着人们对高职培养的人才特色的认识日渐明确,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课程比例有所上升,但是很多学校对课程的管理还仅仅局限于教学时数的分配上,对于两类课程内容的整合、结构的最优化以及如何最有效地促进学生从业素质的提高则还研究不够。特别是对实践课程的内容和类型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如认为实践课程就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或验证;对实践课程的实施和考核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从而导致实践课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从业素质的作用。因此,优化高职课程结构,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尤其是加强对实践课程的规范化管理是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课程的管理应着眼于为提高学生的从业素质服务,使能力训练围绕现实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一般技能,分层次、分重点进行,突出“三二一”工程:“三”指实验、实训、实习三类课程的管理。对三类实践课程的管理要落在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技能这一中心点上:讲实际——联系用人单位的生产实际;重实用——学以致用,边学边用;求实效——包括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劳动定额)、效果(手脑并用取得的优质成果)、效益(身心效益、产品效益、环保效益等)。“二”指对内外两个实践基地的管理,要落实到对人(辅导实践的专业课老师和对口行业的高级技师)、财(足够的实践、实习经费)、物(先进的教学设备)的管理上,变地点、换岗位、多工序地实践,促进技能的迁移和水平的提高。“一”指一套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考核体系,改变单纯笔试的陈规陋习,加大现场口试、实地表演、上机操作等环节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真正做到重视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和从业素质的养成。

四、课程评价着眼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诊断课程问题、调控课程设计、监督课程实施和推动课程建设等作用,但是,所有这些作用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课程是否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新华出版社l988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知识经济权威译著《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将技术创新界定为一个价值系统,其核心是“把思想推向市场”,其过程是“把理论推向实践”,“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新想法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这些想法的实现”。高职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其工作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的或直接的效益,这类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技术方案实现能力,能创造较大的职业效益和社会价值。因而,在高职课程的评价中,正确选择和评定这些方面的价值,对高职课程改革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增力和稳定作用。2003年12月召开的建国以来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德才兼备、能绩为衡、“四个不惟”的人才标准,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实现人才强国的“两高”战略重点之一。在这一新形势下,构建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高职课程评价的新课题。有学者认为,根据课程的本质属性,课程有两大职责:一是成为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二是成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而这两大职责也正是课程评价的依据。高职课程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其更好的就业,因而课程评价应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依据,课程评价标准要符合高职教育性质与特点。首先,评价或测试的内容应覆盖多种能力要素,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分别孤立进行。人的能力模型为“品”字形,分两个层次、三大要素:一个层次属于非智力因素,指思想品德要素;另一个层次属于智力因素,分现代技术和创造性智力技能两个要素。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前者是后者的外部体现,后者是前者的内部调节。英国教学论专家罗米索斯基又将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各分为再生性技能和创造性技能,因此,在对高职课程进行评价时,要对动作技能、智力技能(知识与技能)和思想品德要素(态度)等进行综合测试与评价;其次,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如现场测试、模拟测试、直接观察、考察平时的学习情况等;再次,人世后,经济全球化将推动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市场世界化,颁布并实施国际组织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会是社会发展之必然。为此,高职应将此纳入课程评价的范畴,并将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仙人掌
我爱我的文具盒
我珍藏的“熊猫”
我的好朋友——咪
小黑猫
家乡的桂花酥糖
储钱罐
我的好伙伴
热闹的农贸市场
我想发明垃圾机器人
我爱我的小台灯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童年趣事
自制储蓄罐
园林阳光社区2003年党建先进党支部申报材料
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党支部申报材料(森林公安)
2009年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总结
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2009年团支书期末工作总结
公司项目经理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眉县教育局关于申请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的报告
2009年某区建设工作总结
实习转正申请
公司物流管理现状工作总结
乡镇2009年组织工作总结
公司员工转正申请
2009年县审计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人民医院团支部工作总结
通讯分场先进党支部申报材料
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
审计专业判断基本理论探讨
审计行为科学
制造成本的审查方法
审计质量和经济结构
经营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
论审计的失败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新论
加入WTO对我国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货币资金业务若干疑点的审计
证券市场审计民事赔偿制度研究
新世纪国家审计发展的条件与趋势
五大手段 揭示上市公司作假“黑幕”
关于审计理论建设的若干问题
浅谈网络会计的审计
《孔雀东南飞》难解句子
《孔雀东南飞》重点难点
《孔雀东南飞》中心意思
《孔雀东南飞》写作特色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结构分析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译文
《孔雀东南飞》写作特点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练习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