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3

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J胜本科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

论文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应用本科教育的内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培养策略。

一、本科应用型人才概述

高校人才从宏观上可戈J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术称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社会效益)的人术称为应用型人术对于应用型人才有不少分类标准和分类层次。有的分为创造应用型人术知识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也有的分为工程开发型、技术运用型、技能操作型。应用型是相对的概念,其相对性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应用型是相对于理论型而言的;其次,应用型的相对性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层次教育有不同的内涵。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都可以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术所以,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应当放在确定的培养层次与科类来理解。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基础性人才而言的。基础性人才是指以探索未知、认识自然、发展科学为己任的基础研究专门人才,即能够研究和发现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则是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的人术

二、人才培养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

1.入才培养规格的认识误区

(1)对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认识不清。高校在大众化教育到来之后,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虽然都作了重新定位以迎合市场需求,但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在此需要强调,并不是大众化教育到来之后所有问题才会出现,只不过在之前的大环境下问题没有暴露出来而已。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了,但是有一点一直没有得到改变,那就是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中学生的目标是考上一所心中理想的大学,而一旦经过高考的独木桥走进大学殿堂之后,很多学生再也看不到未来和方向。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一次考试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生,而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却是一片空白。进人大学之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人生的最大目标已完成,学与不学完全是一回事,只要考试都能通过拿到学历就可。因此,有人把大学比作文凭的加工厂并不为过。

(2)高校对教育市场运行的规律没有合理把握。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一开始并不是按照市场规律驱动的,而是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因此,各高校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目前的主动去适应的过程中,在把握教育市场的契机上,力不从心显露无遗。分析原因不难发现,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第一,政府的保障性体制让高校失去竞争的动力。按正常的市场运行的规律,对参与主体实行优胜劣态原则,适者生存。高校在政府的保障体制下,虽然已经参与市场化运作,但基本不存在优胜劣态,更谈不上实质上的竞争。第二,高校本身没有去积极把握市场,偶尔做的只是满足市场的短暂需要。如在专业的设置上,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一旦看到某个专业成为热门时,不论自身条件如何都会去开办,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又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从就业这个层面来说,高校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就业,而结果往往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在培养规格的认识误区上,另外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观念的变化跟不上现实变化的节奏。人生活其中的环境往往能决定一个人阶段性的价值观。高校目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侧重于实用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观念的转变。其实人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对事的态度以及付之行动的成效,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仅仅从技能等层面来应对显示的变化还是远远不够的。高等学校在针对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定位时,不能只把他们当作“精英”来看待,要让学生明白他们其实就是具有一定知识的普通劳动者而已。在目前经济形势衰退的大环境下,高校在给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时,应当及时调整学生的择业等观念,并将其纳人应用型人才的体系之中。"

2.操作上的误区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必然会影响到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具体操作。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与市场之间关系的不协调。相对来说市场需要的是财富直接创造者,而目前的现状就是市场需求的,高校培养不出来;高校培养出来的,市场又不需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费,诸多业内人士高呼人才危机也不足为怪孔

(1)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如何分阶段进行培养和教育引导等方面投人力度不够。在前面谈认识误区时,说到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认识不清,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高校,但是最起码高校针对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的培养方式是无动于衷的。既然应试教育已经给高校带来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难题,那么高校在针对如何对应试教育的产品再进行加工方面该投入更大的力度,不同的阶段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并提供给学生锻炼的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如在大学的不同阶段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有所区别等。可结果并不乐观,往往我们的大学生等到临毕业了才能真正体验到在大学应当做些什么。

(2)不顾规律,盲目攀比和扩张。由于政府的保障性体制,虽说高等教育已市场化,但是并没有参与真正的竞争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高校对规律的把握存在严重缺陷。诚然,大众化教育的到来,高校的扩招在所难免。但是扩招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高校鱼目混珠,表现最突出的是攀比而忽视特色,专业上盲目求全、规模上盲目求大。尽管各高校有自己所标注的特色性的校训等,可很多时候只不过是给人看的一个空壳而已。另外,目前高校发展的一个怪现象就是盲目地投人硬件设施,过分地专注于自己的外表,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内涵建设。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国家预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想改变之前精英阶段长期存在的大一统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先进的互有区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去培养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术可盲目攀比的结果,不仅让一些高校债台高筑,同时也让国家的初步预想变成梦幻。

(3)高校在执行各自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形式化过于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当一切都流于形式的时候,曾经所有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谈到人才培养模式时,有一位学者说过:“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定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群体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的总和和全过程的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如此,当得到普遍的认同并真正对学生的身心发挥作用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实至名归。事与愿违,很多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只停留于制度这一层面,在执行时总是会拖泥带水。不论举行何种活动参加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或极少数一部分同学能够参加,活动是举行工甚至报告也出来不但是从实际效果来讲,很不尽如人意,并没有达到举办活动的初衷。难怪不论是知名学校的在校学生也好还是普通类学校的在校学生也好,只要提到自己的学校总会有诸多抱怨,但是很少有学校能将这一部分学生的心声进行整理和搜集以采取弥补措施。

三、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1.更新人才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本科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人术必须转变本科教育就是培养精英人才的观念,改变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降低本科教育质量的错误认识。从宏规上看,本科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出现,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微观上看,本科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满足广大家庭和学生对高等教育和就业的需求。因此,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贯彻以下教育指导思想:第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第二,转变“精英”教育质量观,强化应用能力的发展;第三,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特色;第四,统合基础理论于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

2.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样既导致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同时也导致实践不能验证和反馈理论的情况。这样,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破除传统“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统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切实有效的培养模式。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能是密切相关而又不同的两个层面,运用知识的智能必须经过实践的应用与训练。而受到现实国情和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的限制,相对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教学,我国高校现有的实习普遍带有强化认识的特征。因此,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验操作到课外开放的自助式实践训练以及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3变革课程体系,更街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日标的落实关键在课程。以英、德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职业证书教育纳人本科教育实现了人才的应用型与大众化的同步适应。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实践需求,倾向对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基础理论教学中突出大学科平台的特点,构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专业理论教学中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倾向,凸显应用型的现实需要。实践教学中强调摹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i}l}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同时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基础性之上,突出“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就业市场的现实要求、用人单位的岗位配置,以及个人的个性特征、生涯规划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和自主选择。

4.调整师资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没是提高教学质蚤的根本保证,是实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健落脚点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调整师资结构,使得整体师资结构具有拓展性、基础性与合理性的特征。具体措施包括整合学校教师资源,鼓励在职进修等。第二、硬化教学队伍,一方面要求优化每个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追求每个教师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进行结合,尤其要硬化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措施有: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来校授课;鼓励并有计划地安排现有教师到实践单位的相关部门进行社会兼职,锻炼其实践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足迹
奥运之歌
乡间的小路
童年
每天晚上
原来,我是条清澈的小河
春姑娘的信
老师,谢谢您
我就是我
童年的回忆
中国·奥运
我想
春天来了
我想
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探讨
浅谈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在IT专业中的实践研究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浅谈高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思维的几个原则
浅析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路径选择
试论BBS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继续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试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途径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略论
试论建构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浅论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探析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