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6

关于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必须将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利用网络优势,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效应,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开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网络化作为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我国,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群体莫过于有较高知识涵养和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效应,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等成长过程产生着长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更为巨大,既存在积极的作用,又存在负面的影响。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资源共享性,每个人既是网上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这一特点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单调、影响面小等弱点。另外,资源共享性还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及时在网上发布正确的信息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和互动性。网络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交流的平等性和互动性。网络是开放的,并且生来足平等的,不论职业、身份、年龄、地位,人人一律平等,不同的用户均可以利用QQ群等各种聊天工具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种平等性可以使内向、自卑或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也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发表见解。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网络栏目多样、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提升了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汲取。网上学习穿插着生动健康的娱乐,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使大学生在十分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松弛有度地选择浏览对象,在探索、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信息和观点,寓教于乐。网络的应用使得原本单调、枯燥、不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性和社会性。由于网络具有信息的实时传输性、资源共享性特点,这使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数量和范围急剧扩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随着网络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扩大而变得更加广泛。此外,网络化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可与政府机关、企业等相连,让社会各界都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来,进一步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齐抓共管的巨大优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性和社会性。"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网络中的多元思想、言论极易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由于网络存在着多元性、开放性特点,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扩散和传播各种信息。这就为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并散布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言论和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为此,网络在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西方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的价值取向也不断涌现,各种思想和各种价值观都活跃在网络中,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掌握着网络信息的核心技术,网络便成为了灌输西方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国作为技术的“后起国”,在网络信息中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防止敌对势力对我国进千亍“西化”、“分化”的图谋,其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

2、网络的虚拟和隐蔽极易使大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和道德缺失问题。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缺乏很多重要的现实要素,掩盖了很多真实的面孔。网络虽能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但减少了人们与周围人际的交往和接触,也冷漠了人际关系,甚至使一些大学生逃避现实社会,人际关系淡薄、人际距离疏远,一旦面临真正交往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并产生苦闷、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目前,网上聊天已成为众多男女青年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聊或网恋之中,无法自拔,造成身心的伤害,甚至荒废了学业。另外,在网络上,每个人可以匿名存在,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匿名发布消息,削弱了发布者的责任感和受到社会惩戒的担心,导致社会道德的缺失。

3、网络中的文化糟粕极易影响大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由于网络缺乏监控,导致一些文化糟粕在网上传播。一些黄色、迷信、赌博等文化糟粕也接踵而来。这些文化糟粕污染了网络空间,玷污了社会文明,青年学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带来不良的影响。一项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显示:34.6%的大学生对浏览黄色网站、网页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网络垃圾会造成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在网络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传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要从这些新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在创造性运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阵地、新途径,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一)努力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教育内容的要求时,就能进一步增强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力杠杆。一是建立和构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开辟在网上开展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和新阵地;二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网络形式的德育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三是在校园网设立专题网站、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新闻时事、素质教育等板块,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存储、检索和传播功能的信息平台,把思想政治理论的信息资源,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通过自建的各类主题网站、栏日等形式链接到校园网上,让人学生浏览、阅读。借助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

(二)各级、各部门应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努力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高校德育网络信息管理应科学地对待外来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也应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传统文化环境,依托高校在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优势,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教育管理。首先,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网防范,强化埘上网信息的监控,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惩治网上犯罪,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平¨蔓延;其次,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统一规划,与校园网建设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把关工作,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信息。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足非明确的网络环境。"

(三)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法

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积极引导和教育。要让学生在了解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更要使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努力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道德教育,使文明上网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对待网络信息,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合理利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高校学生能自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责任感:同时,要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建立网上心理咨询中心,营造良好的学校、班集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四)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全新的育人环境是在网络条件背景下的一种新的人际交往和文化环境。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特征对教育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教育主体充分利用网络即时互动的特性进行双向交流,通过在线论坛、QQ群、BBS、校园网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和教育。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网络工作,要积极参与在线交流,要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思想的引导,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提高电脑技术水平,不断利用网络及其他高科技知识丰富自己,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网上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能够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同时,要注意工作方法,实现工作方式上从“信息灌输”到“信息引导”、“信息分析”的转变,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水平,确保工作的实效性和及时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后感
爱的价值
读《心愿》有感
读《收藏阳光》有感
生命的价值
读《桌椅的诉说》有感
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
读好书,谈荣辱
阅读《上下五千年》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与上帝共进午餐》有感
《一个苹果》读后感
美丽的谎言
英雄事迹激励着我前进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试论关于教育定量研究的三个问题的探讨
简析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借船出海”现象剖析
浅析元认知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网络教学平台对古代汉语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关于全球视野下我国社会体育学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贯彻整体性原则
浅谈高中英语词汇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的探讨
浅谈内地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策略探析
试析全球主义、国家主义与中国竞技体育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浅谈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研究
探析多媒体在汉语听说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
浅析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融贯科学精神
小柳树和小枣树
《司马光》教后
看雪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思考《乌鸦喝水》阅读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我要的是葫芦
风娃娃
《汇报课《乌鸦喝水》阅读教案
《司马光》教学一得
坐井观天
《司马光》教学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及思考
《乌鸦喝水》阅读学案
《司马光》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