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考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价值取向相互作用,势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更新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己势在必行。完善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大学生的内在素质,拓展就业指导内容,以期完善和改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再流于形式,在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真正起到好参谋、好向导的作用。
自2003年第一批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连年上升,到2007年将达到495万人。据初步预测,大学毕业生年增加的百分比将大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年增长的百分比,这将加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求职难度将加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也将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发展变化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原有的就业指导内容要适应新的形势,为高校毕业生内练素质外塑形象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增加新的就业指导内容、拓展指导空间,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一、了解职场需求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以学生成功就业和为社会职场提供合格的从业人员为基本出发点的。调查社会职场需求将成为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之一。根据本校毕业生的专业设置及就业倾向,有计划地将社会需求划分成几大块,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地了解社会职场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其中问卷的设计必须切合实际,内容要具体,具有实效性,语言要通俗简洁,以增加问卷的可答性和调查的真实性;亦可采取走访的形式,深入社会各界,近距离了解社会职场对毕业生的需求,进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真实地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
二、充实大学生的内在素质。拓展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对调查内容要进行分析,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完善就业指导内容。
1.转变就业观念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延续着“精英教育”的教育理念,大学毕业生中也普遍存在着“精英就业”的错误观念。据了解,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认为毕业之后到大城市中找工作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是就业地区的适当选择,认为自己是精英式人才,毕业之后找一份受人尊重的体面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普遍存在着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错误观念,把从事体力劳动或服务性行业看成是“低贱”的工作。而把进事业单位、进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等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工作看成是理想的职业取向。由于上述错误的就业观念,导致大批毕业生拥向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纷纷往事业单位和知名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应聘,使这些地区和单位的职位竞争过于激烈,造成人才浪费,从而形成“就业难”的假象,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来看,需要大学生的职位有很多,特别是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西部地区等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仍然很大,那里有广阔的空间可供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能。但基于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那里发展,从而造成了用人单位“空岗”,大学生“失业”的反常现象。为此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增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指导内容。
造成不正确就业观念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是社会,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对职业的偏见,形成了职业有贵贱之分的错误习俗;二是父母,大多数家长往往用自己的老经验和陈旧的文化习俗,一厢情愿地为自己的子女选专业、定方向;三是同学,由于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职业的好坏、工资的多少、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没有实际了解调查的情况下,主观地认为某某职业好某某职业坏,从而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势。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无贵贱之分,只要能发挥个人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就是可选择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应坚持生存优先的原则,在有工作可做的情况下,才能考虑更高一层的要求。
2.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鉴于高校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缺乏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高校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思路,只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投入较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针对社会职场对各专业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了解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适当地修改某些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课程计划,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实力。"
3.优化知识结构,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学生大多数是从小学一直念到大学本科、念到研究生,其中没有经历社会实践的锻炼,没有实际工作的体验,用人单位不知道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从而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克服以往毕业实习形式大于内容、实习活动流于形式的做法,切实做好毕业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使毕业实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真正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同时由于毕业实习的时间较短,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对实习的体验不够深刻。应倡导学生把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工作、了解社会,从实际工作中体验思考自己将来的职业取向,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完善知识体系,重视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4.进行求职心理素质培训
要培养学生求职自信心理,引导学生分析就业市场的各种情况,如学业优势、职训优势等,了解职场的各种信息,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找回自信,增强自信力。
要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行为能力。行为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当一个职业机会到来时,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人,才会牢牢抓住机会,并且能主动地创造机会。对于未来的职业,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从事过,既使是做过也是短时间的,对于一些职业所需的行为技能并不是十分了解,这样就需要职业行为能力的心理素质储备。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实现目标的愿望,在实现职业目标之前要确定周密详细、操作性强的方案,通过调查和实证确定所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旦方案确定,目标明确,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在工作中要有持久性,要集中精力,遇到困难不气馁,并有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其次要经常关注各行各业的专业技能,在日常行为中多锻炼,做好行为能力的技能训练。
5.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服务工作
要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自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测试学生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职业心理倾向,并与意向选择职业的客观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分析澄清自我形象,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
要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取向,分析研究学生的专业成绩、参加职业培训情况、获取各类证书和职业资格的情况以及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未来职业取向,其中包括想要从事的职业领域、职业种类以及期望的报酬水平、从业条件、可能性获得的职业资格等,分析职业对从业者的一般要求以及用人单位未来实际能够提供的职业岗位情况,针对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学生未来职业取向以及能够从事的职业进行详细可行性论证,依据人职匹配原理确定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文盲
- 鱼儿的遭遇
- 云台花园
- 再见了,螃蟹
- 摸河蚌
-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 令我敬佩的妈妈
- 再见了,我的小学老师
- 诚信,永不凋谢的心灵之花
- 蜘蛛
- 骄傲的爸爸落败记
- 夜
- 假文盲
- 我爱我家
- 新新校园
- 平面设计实习报告
- 地理实习报告
- 医院实习报告
- 大学生暑假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
- 德国实习经历
- 物业公司实习报告
- 会计类实习报告
- 企业管理专业大学生暑假实习报告范文
- 南工一个06届毕业生真实的实习报告
- 小学实习教师的实习报告
- GiGi代言专区板块实习斑竹实习报告小结
- 实习报告—法学类
- 市场营销系2009年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 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 商业物流中心实习报告
-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 双语教学注重西方文化的渗入
-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 西方文化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影响及对策研究
- 从文化视角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浅论
- 求索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中
- 浅谈改革创新精神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 分析西方文化圈思想主体及未来东西方交流的发展方向
-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 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研究
-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 探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 美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大学校园中的传播
- 读中悟情“细”中品意──《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雪中送炭”非下雪不可吗?──《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以读激情,以情悟文──黄艳碧老师《再见了,亲人》教学析议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做了一回“东施”──《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例谈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