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校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要为学生化解就业压力,必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目标,不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开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现代教育理论中,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而我国的就业市场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岗位缺口,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因此,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有新的定位,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一、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职业发展要求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习和探索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专业技术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大量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新型职业和交叉职业层出不穷。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使专业对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变短,复合程度提高。职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终身学习,不断增强适应能力。

2.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胜任其所从事的工作。大学时代是学生向职业工作者转变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需求,热爱本职工作,履行职业义务。

3.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综合素质。现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愈来愈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市场规范,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重视产品的人文内涵。这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掌握的标准从单纯注重专业变为注重社会综合素质。社会综合素质包括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等。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等,对于培养其社会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择业过程中,具备了良好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快地适应岗位;相反,综合素质差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不具备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只有增强大学生求学的能力、求职的能力、保职的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才能为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性提供可能.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过去,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单一,重心放在就业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上。近几年来,国家对高校就业部门的建设极为关注。新的形势要求高校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职能,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应当只局限于过去那种就业管理和就业信息传递之类“策略性”的工作,而应当“战略性”地开展,即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围绕着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个中心任务,把就业指导融入高校的素质教育当中,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技能和职业发展技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定位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根据本人的个性特征,做出职业规划,选择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是统一的。素质教育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自我发展。高校在大学阶段所进行的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因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成为大学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选择。

三、结合素质教育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1.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生在校的全过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在毕业生就业前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服务,而应当成为一项全程化的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高校要从四个阶段有序地开展教育和指导:第一阶段是开展成才教育指导,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树立良好学风,开展职业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第二阶段是实施职业教育指导,通过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认识今后想从事的职业和就业形势;第三阶段是进行择业理念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发展目标,为择业做好心理准备;第四阶段是进行就业政策与择业技能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的调适,使学生在将来的择业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客观地评价自己,做到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成功就业。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就业指导。高校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来开展高校的教学活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都应该体现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以树立学生市场观念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3.大力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个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在校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并根据职业目标的要求在学习中锻炼和造就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素质,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4.高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相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指出:为便于毕业生就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当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创业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素质。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以填补目前现有的就业岗位为目的,而创业教育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为目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创业教育的结合将成为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领域,也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新途径。在就业指导中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更能提高学生自谋职业的能力,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出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改写《寻隐者不遇》
母亲的爱
续写《穷人》
家乡的变化
感悟生命
《最后一头战象》的江滩回忆
茶水变墨水
我的教室
缩写《小英雄雨来》
我们的教室别有洞天
一次采茶活动
老鼠开会
我想成立基金会
龟兔赛跑(续)
我最崇拜的人——清洁工
浅析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四动”法
试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美国、日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比较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
浅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试论如何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基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组织运作机理的思考
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探讨
浅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
浅析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