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试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4

试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

【论文摘要】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为什么进行德育教学改革、德育课程改革的瓶颈是什么、德育课程怎样改革三方面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德育课程 课程改革

德育教学是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最重要形式。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和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德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改革和创新德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德育教学的功能和实效性,是一项共同的难题和紧迫的任务。为此,对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思考,特别就如何进行德育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为什么改——目前的德育教学模式滞后

德育课程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在德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往往看到德育课程存在“投入大、产出少、实效性低”的现象: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似懂非懂,或者假作认真听课状、或者干脆不听课而做自己的事;课程讲授完了,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深刻,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与要求。由此可见,德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

二、改革难在哪里——德育改革的瓶颈

德育教学旧模式难以打破,其原因复杂且多方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德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

1.教材陈旧。现行教材偏重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真正需要的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对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讨论,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授课方法单一。长期以来。德育课都是使用固定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灌输得多,引导得少;抽象道理说得多,实际行为指导得少。

3.考核方式落后。德育课程在检测和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方面.仍坚持传统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分数高等同于道德水平高。诚然,考试分数可以反映学生的考试能力.但却并不完全代表学生的真正的思想道德水平。评价机制不合理,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就难以发挥德育考评的引导作用。"

三、怎么改——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德育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如何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此前提下大胆改革和积极探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德育教学模式。

1.改变德育课教学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的现象。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德育课程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其各门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理论性内容,同时也涉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德育课程教学也应注重或强调通过实践教学.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当然,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主渠道,应采取更为灵活的讲座式教学、板块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式。例如,在哲学教学中,可以从职校学生的特点出发。淡化哲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采取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哲学教学状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可着重介绍择业与求职、创业之路、创业准备、创业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学并加以辅导。为此,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课时安排在实践教学上,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活动。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地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2.改革德育教学模式,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而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可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种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探究式学习法,即学习的八步法:设疑自学、调研、交流、答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实行模块教学。笔者建议,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依据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遵循中职生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t2,,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形成德育模块教学模式。如《哲学基础原理》课程,针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正确认识社会提高思维分析能力的实际需要,可将它分为“自然与物质世界”、“运动与规律”、“科学思维”、“人生价值四个板块内容。教学中,从职校学生特点出发,淡化哲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采取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激发其学习热情,改变哲学课程中出现“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状况。在《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中,围绕“职业与创业”主题,将职业教育课程构成职业和创业两个板块,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创业意识,开展“小发明”、“模拟招聘”“我是小老板”等教学活动,进行即兴演讲、辩论、最佳创业方案等比赛。

4.以能力为核心,改革德育教学考核模式。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克服重卷面成绩、轻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一试定成绩的弊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德育教学改革是个全方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去反复实践、逐步提高,需要有一个和谐环境,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德育教学模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缩写《草船借箭》
请投我一票
我无法遗忘的“小仙女”
竞选稿
茗茗
校园的早晨
红萝卜
我喜欢的一样物品——日记本
我爱和龙我爱家乡
去王河庙扫墓
我心爱的四驱车
读书真好
参观王河庙
朋友,你还记得吗?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
浅谈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和培养的探索
论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
浅论对新增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与解决途径
服务于涉外人才培养的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主体间关系的变化趋势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关于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试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加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
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新要求
试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浅析金融危机下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七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四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三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之四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想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六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四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五
《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之二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五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一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之三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二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