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1
就业论文:谈大学生就业难之认识误区(1)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认识误区 1 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误区 1.1 扩招造成就业难 有人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他们的分析是:从1999年开始,各高校连年扩招,这些学生毕业后都要以大学毕业生身份进入就业市场,必然加大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专科学生,有一半难于就业。
虽然本科生的就业率有逐年好转的趋势,但10%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其绝对数并不少。 把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我们可试想,如果没有扩招,这些学生就失去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而他们同样还要进入就业市场。无论如何,扩招并没有“变”出更多要求就业的人来。
1.2 大学生太多了 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我国每10万人中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1996年为1410人(在1999年扩招前也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而美国1995年的数字为16004人,日本1994年的数字为6994人,澳大利亚1996年的数字为16655人,印度1996年的数字为1905人。
目前我国扩招的目标是到2005年实现在校生人数达到适龄人口(18-22岁)的15%。而早在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
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按占人口比例)并不多。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症结不在毕业生人数太多,而在“结构性失衡”。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就业观念的偏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进行以“宏观调控,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为原则的就业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自谋职业”的做法已开始接受,但依然对“谋不到好职业”甚至“谋不到职业”没有充分思想准备。
可以这样说,一部分人的愿望与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在美国,大富豪的孩子七八岁时可以在街头为别人擦皮鞋挣零用钱,在经济不景气时,大学生毕业可以毫无顾忌地到餐馆应聘求职。
而在我国,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离乡进城,住高楼,挣大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崇拜的人
- 蝶梦
- 我赞美你,母亲
- 农民也是最美的
- 瞧,这个傻傻的电脑迷!
- 父亲的脾气
- 爱的真谛
- 异次元战记
- 青衣
- 我最敬佩的人
- 我有一个“林妹妹”
- 一次打工
- 我的“股迷”爸爸
- 鸥的历险前传
- 假如风有颜色
- 高一学法指导·《诗经》两首
-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 学校建筑中的声学设计研究
- 作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 继承传统,激活语文
- “声学指纹”可望解开历史谜团
- 浅议思路教学
- 教师· 反思 ·学生
- 发散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动物说话》教学点滴谈
- 浅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几个问题
- 提高化学复习质量探析
- 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 作文思路训练例证
-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故乡的榕树教案
- 长江三峡教案
- 荷花淀教案
- 荷花淀教案
- 荷花淀教案
- 窦娥冤教案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案
- 荷花淀教案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中心稿)教案
- 故都的秋教案
- 荷花淀教案
- 《祝福》三人教教案
- 吆喝教案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案
- 荷花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