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7
关于群众舞蹈创作“神”的把握
以下是一篇关于关于群众舞蹈创作“神”的把握的舞蹈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本文从大美不言、自然之美、空灵之美几方面论述了群众舞蹈创作“神”的把握。群众舞蹈不啻于要实实反映百姓需要的精神之余,在作品中把守住“神”的意境,挖掘心灵深处的触感,把握群众舞蹈艺术不仅只停留在表面“形”上,更传颂于“神”的深远之精神境界。
关键词:舞蹈;创作;“神”;精神境界
众所周知群众舞蹈的创作是要放眼于百姓的喜好、百姓的索求、百姓的日益增长的生活的映照,但即便是创作就必须遵循艺术所驾御的领域,创作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形”的层面上,它是需要艺术创作者掘蒂出“神”的深邃。“手挥五玄易,目送归鸿难”,这样的艺术境界须萦绕于我们每一位群众舞蹈创造者的思想中,弹出五音并不难,难就难在五音之外的启示,这启示就是用眼表达出归鸿那高远的生命境界,这就是“神”,传神于作品本身的言外之美。
一、 大美不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庄子提出的对于“美”的定义,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美的创作就是归复自然之道。艺术创作也就是在追求那顺道之美,不做作,追求“美”的一瞬,那一瞬我们无需太多的讲述和表达,只需一个抬头、一个眼神、哪怕就一个背影足以表达创作者的思敏,那是刹那间的美,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二度创作感知臻观者的心灵中去,产生无限遐想,为之生悯、为之娱欢、为之缱绻于作品的感情起落中,创造出永恒之美。
作品《中国妈妈》有一情节让我至今一直萦怀于心,当一位日本弃婴无奈挣扎在生死之间,一双手伸向那弃婴的一刹那,被另一只手给拍了回来,这个“拍”传达出的是中国妈妈对日本掠夺者的痛恨,而在这痛恨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惊心动目的悲惨故事,作品本身没有去讲述太多那背后的故事,而是以那“拍”把观者带入于作品中,淡淡一笔,却留下永恒的一幕,这一幕体现的是那大音希声之美,形到,神深远的境界。
作为群众舞蹈编创者需把守住那无声胜有声之美,所花功夫必要有对这意境的追求,百姓可以在喜乐中欢跳,忘却一切烦恼之事。而你,一位群众艺术的创作者,把“美”提升至你的作品中去,这“美”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知道那些须减,那些须用那“不言”创造出另一个境界,准确表达作者的直接意图,为“无言”之外意传达给观众。
二、 自然之美
艺术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作为创作者自身就该对其作品感之动之,然牵引于观众。这一份“感”与“动”正是作者自然的感情流露,是触情而染,染之动情,回旋于真情的怒扬。所以那份“真”是多么的可贵,多么的望尘莫及。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自然”,有了“真”
便不会偏离“自然”的轨迹。这份自然是超脱于智慧之上,是“大巧若拙”的人生智慧。老子说:“慧智出,有大伪。”老子是提倡反智的,有了智慧就会有人为加工,就不顺那个“道”。艺术创作也是一样,不要太多的巧用技法,这技法的运用应是隐藏于作者表达的思想中,作品整个的流线应顺自然的启、承、转、和,不可太多的扭捏。群众舞蹈是反映群众的真实生活,才是符合群众文化的主旨,这个真实生活就是要自然的流露,传达群众内心的需求,这样的流露才是美的,才是合乎于群众需要的。因为只有自然的流露才能不拘泥外在的“形”之上,而探索更深意义的“神”之境。
全国少儿舞蹈这几年精品倍出,我甚是喜欢的作品《下雪了,真滑!》。开场“下雪啦-----”,把观众带入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一群孩子在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其乐融融,那正是生活的写照。一声“呀----,”一孩子滑了一跤,但是孩子贪玩的童心在这时毫不掩饰地展示出,那孩子爬起来拍拍屁股,哈哈大笑。可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一群孩子跟着模仿,玩出来好多花样,看得观众抚掌大笑。这个作品就是通过对孩子的真实童心捕抓,丝毫没有技法的运用,却把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滑”贯穿整个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孩子玩耍的情趣,顺乎于孩子们自然生活的写照,清新流露。简单的“形”不简单的“神”啊!
三、 空灵之美
何为“空灵”?那是作者对空间的一个掌控,这“空间”可以是时间的空灵,舞台三维空间的空灵,更是作者传达的意境的空灵。它不是空洞无生趣,而是意味深长给观者带来启发,观者的思绪融入你所要表达的意图中去。如何带入就是作者对这“空间”调度和走势的全盘掌握,是虚与实的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是从虚中转出的,想象空灵,故有实际;空灵澄澈,方有实在之美。
有这么一段相声,说有一个土画家,什么都画不像,还喜欢卖弄。一天一个人拿着纸扇,想请他画个画。那人说,我给你画个美人吧。好,画了半天,一看不像。他说,那就画个张飞吧,可张飞的胡子画得太多,改画怪石,怪石改好,画家觉得太怪,干脆给涂了全黑,让那人找人写金字去了。这笨拙的画家犯了个大忌,就是太实,塞得太满,有美人到改怪石,由怪石再涂黑,越涂越满,终究没有用了。
留一个空间给人想像,那是多美之事。现实再美美不过想像的梦境,我们为何要给那些梦境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呢。留的空间越多,想像的空间就越大,制造出的美便会更让人感叹万分。艺术有形之迹是为表现无形之生命而存,是为那个空空世界而存。
群众舞蹈写实题材较多,但在写实时,操纵那个“虚”、“实”之度是提升作品的空灵意境之美,“实”就是那个“形”,“虚”就是那个“神”,要神更深于形,才能感之动之于观众,艺术来自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这个高于就是对“空灵”的沉浸,臻之于“神”。
真正的艺术不是陈述这个世界出现了什么,而是超越世界之表相,揭示世界背后隐藏的生命真实,这背后的生命就是“形”至“神”的转变。用庄子的话就是“有形者象”为“无形者而定矣”。所以群众舞蹈不啻于要实实反映百姓需要的精神之余,在作品中把守住“神”的意境,挖掘心灵深处的触感,把群众舞蹈艺术不仅只停留在表面“形”上,更传颂于“神”的深远之精神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上英语班
- 我爱蓝色
- 贴鼻子
- 我的龙龙哥哥飞起来了
- 我和时间比赛
- 我的同学
- 一个奇怪的梦
- 续写《一只小鸟》
- 我是帅博
- 秋天的图画
- 我的课余生活
- 大雾
- 拔河
- 夕阳
- 比手劲
- 关于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的思考
- 英国环境保护命令控制与经济激励的综合运用(1)
- 翻译中内容的形式和相互转化的试探
-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别
- 英汉习语的翻译
- 论荷兰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
- 个人、单位和民间组织的国际环境法律地位问题(1)
- 电教手段在化学概念辨析中的应用举例
- 我国财政透明度研究
-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 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人教版[原创]
-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初探
- 关于等效平衡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反思
- 稳健财政政策下青海财政问题研究
- 《灰雀》教学设计之一
- 《找骆驼》教学设计2
-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 《灰雀》教学设计之三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三
- 《动手做做看》教学建议
-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一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之一
- 《灰雀》教学设计之二
-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二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之二
- 《三个儿子》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