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3
谈株洲航电枢纽工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论文摘要: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我国第三批利用世界银行贷项目株洲航电枢纽工程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内河水运示范工程,其项目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业内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论文关键词:航电枢纽工程;人力资源;管理 0 引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一切事业而言,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形容也不为过。人才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当今世界上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株洲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说与现代先进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管理方面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株洲航电枢纽工程是 “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我国内河第三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项目,同时在内河航运建设中率先实行了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方主体,因此,该项目的人力资源从管理上讲,主要是业主人力资源管理、承包商人力资源管理、监理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主要介绍业主人力资源管理。 1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人力资源队伍 1.1 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株洲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中,大量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计算机局域网、办公自动化、计算机MP3系统软件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不仅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精减人员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1.2.1 早在工程建设前期,公司就提出“精干、高效”的人员组成模式,引进人员除了从水电系统其它单位调入少量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外,主要以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为主。因此公司的人员队伍从总量上控制了规模,总数始终没有突破编制人数,为公司的正常管理和后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2.2 公司在工程建设初期就大胆破除旧观念,打破单一的长期合同人员引入体制,在不同的岗位上实行不同的用工形式,主要有以下形式:以劳务合同的形式聘请部分技术顾问,以短期合同形式引入临时工作岗位和季节性工作岗位用工,以整体承包形式引进当地酒店完成后勤服务工作。通过以上用工形式的探索,既解决了工程建设中人员短缺问题,又减少了长期合同人员用工体制存在的其它问题。
1.2.3 坚持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工地职工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对职工食堂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治安保卫工作以委托地方保安公司管理,这些措施基本上避免了“大而全”“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也使公司能够集中精力搞工程建设。 2 多渠道、多途径、宽口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重点工程建设需要 2.1 利用重点工程大舞台,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参与重点工程管理的综合素质 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公司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了合同管理方面的集中强化培训。
几年来,全公司参加合同管理培训的人员共120多人次。在工作安排上,我公司注重新老搭配,并实行以老带新、以老帮新、新老互帮互学,采取加快启用年轻干部的策略,使新老两代人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另外还大力倡导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加强自学,边干边学,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掌握合同条款,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使各类人才的合同意识得到增强,运用合同管理工程的能力普遍得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屁股,我让你受委屈了
- 我的烦恼
- 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妖怪”
- 我的同桌
- 把事弄糟的小猴子
- 我的一个教训
- 小老鼠
- 报名
- 我的表哥
- 我的故事
- 找秋天
- 我家门前的小燕子
- 观察发现
- 不要哭泣,我亲爱的布娃娃
- 空调和蒲扇
- 滴灌工程规划布置
- 集雨工程
- 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模式
- 矩形渠道机翼形量水槽试验研究与应用
- 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与节水途径
-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
- 溢洪道抢险公路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 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
- 如何开发利用黄河下游土地资源
- 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
- 溢洪道底板、墙体钢筋施工技术交底
- 关于合庆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 地面坡度对滴灌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 略论地下滴灌在棉花栽培技术中的应用与效果
-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
- 《乌鸦喝水》阅读教案
-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 《荷叶圆圆》教案
- 《蓝色的树叶》教案
- 《司马光》我读我思
- 《乌鸦喝水》阅读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教案
- 《司马光》
-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 《乌鸦喝水》阅读学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
- 《司马光》课堂实录
- 《司马光》阅读片段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