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李渔戏剧中的复辞重言

论李渔戏剧中的复辞重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李渔戏剧中的复辞重言

毕业论文

摘要 李渔的戏剧语言雅中带俗,又能于俗中见雅,务求适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中,复辞重言的大量使用是其突出特色。

关键词 李渔 语言 复辞重言

李渔是明末清初成就卓著的戏曲理论家。他创作的传奇现存《奈何天》、《比目鱼》等十种,和刻为《笠翁十种曲》,清一色的喜剧。它们代表着清代喜剧的最高成就。他的传奇无一不是地地道道的场上之剧,新奇机趣而又浅白通俗,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更为人所称道,李渔特别喜欢使用复辞重言,造成一种独特的舞台语言效果。

复辞重言是一种交错行文的方式,就是通过文句单词、短语的重复,使行文呈现一种交互纠缠的样子。读起来有一种气脉流荡于胸中,一往三折、波澜迭起的节奏感。

李渔传奇作品中大量使用复辞重言的方式。粗略统计,仅《比目鱼》一剧,就有60多处。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毕业论文网 论文

谭楚玉:若要把家私作伐,钱财聘他,就是千金也止值得千金价。《耳热》

刘藐姑:慢说是面厚家财厚,却不道名亏实也亏。《联班》

谭楚玉:只要令爱受得。学生也受得。我和他有苦同受,有福同享就是了。《改生》

李渔不仅在宾白中大量使用复辞重言,甚至在不受词牌要求的上场诗、下场诗里,也不时使用这种语言形式。《比目鱼·发端》中介绍剧情的四句诗是这样的:

谭楚玉钟情钟入髓,刘藐姑从良从下水。

平浪侯救难救成双,莫鱼翁扶人扶到底。

每句的第四个字都在第六个字的位置重复,而且都是动词,而构成戏剧的重要因素就是通过人物行动推进核心事件。考虑到人物行为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有意安排对剧情有重要提示作用的动词重复,就不是在文字上玩花样的问题。再看《风筝误》第一出《颠末》的下场诗:

放风筝放出一本簇新的传奇,

相佳人相着一副绝精的花面,

赘快婿赘着一个使性的冤家,

照丑妻照出一位倾城的娇艳。

这首诗形式上非常奇特,每句都用十二个字的长句,而非一般传奇所用的七言:每句中都重复主要动词。此剧诙谐幽默,情节构成全在一个误字,一切都颠倒错乱,匪夷所思,是以一种玩笑心态写的种种误会。作品以一只“作孽的风筝”为线索,把“鹞误”的“误”、“冒美”的“误”和“诧美”的“误”层层勾连起来,剧情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又令人忍俊不禁。诗中的“放风筝”、“相佳人”、“赘快婿”、“照丑妻”,构成该剧的主要情节。重复几个产生误会的动词,容易给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这是李渔作品中大量使用复辞重言的出发点之一。

李渔复辞重言的构成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同—个词的重叠使用,在一句或两句中形成复辞重言。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比如:

要我妆男就做生,要我妆女就做旦。《联班》

心忙步忙,赴温柔如归故乡。《入班》

你为我无端屈志增憔悴,吃尽摧残受尽亏。《改生》

救虎谁防被虎吞,劝君施怨莫施恩。《误擒》

《比目鱼》最后一场《骇聚》中慕容介的一段话,堪为这种方式中运用的最为纯熟的代表:

①凡人得意之境,就要想到失意之时。②譬如戏场上面,没有敲不歇的锣鼓,没有穿不尽的衣冠。③有生、旦就有净、丑:有热闹就有凄凉。④净、丑是生、旦的对头。凄凉就是热闹的结果。⑤仕途上最多净、丑,宦海中易得凄凉。⑥通达事理之人,需要在热闹场中收锣罢鼓,不可到凄凉境上,解带除冠。

这段说白将人之得意失意,比作戏场上的锣鼓衣冠。生旦净杂。引伸出无处不在的热闹凄凉,然后再说到仕途宦海,最后归结为对人事的体悟。行文层层勾连推进,前呼后应。在第①句中,前后的得意、失意,是正反意义上的重复:第②句重复“没有”二字:第③句是“有……就有……”整个句式的重复:第④句从句式上看,是在重复“……就是……”,而“生、旦”、“净、丑”、“热闹”、“凄凉”,又是第③句中主要词语的重复:第⑤句承接上句,重复“净、丑”、“凄凉”二词:第⑥句作为终点,以“热闹场”,上承③④句,以“凄凉境”承③④⑤句:而“收锣罢鼓”、“解带除冠”都来自第②句。这段话说的是人事经验,第①句用“凡人”起,第⑥句以“通达事理之人”收,遥相呼应,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文思的巧妙与缜密。李渔将戏里戏外、人海宦海中最为深刻的规律,用浅显平淡的语句表达出来,可与《红楼梦》自勺《好了歌》相媲美。

第二,利用汉语一词多义构成复辞重言,比如:

国色从来不宜逢,休将花眼辩花客。《耳热》

终不然倒为我面似莲花也,特将花面题。《改生》

终不然教我面似莲花也,反陪那花面妻。《改生》

第一句中“花眼”的“花”是因为年老而视力减弱、看东西模糊之意,而“花客”则是如花般美丽的女子。作者巧妙地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幽默诙谐而又有解嘲之意。第

二、三句都专在“花”与“面”上做文章,面似莲花,是用比喻极写相貌之美:“花面”则是借用舞台上的“花脸角色”,指奇丑无比的面容。在一句当中,使用同样两个字,表达截然相反的意义。让极美与极丑形成对照,表现了李渔运用语言的纯熟,心智的机巧。

第三,是以一个字为核心。通过联想组成另外一个词,在句中重复。比如:

劝你把屯田当福田,力战输心战。《办贼》

非是热中求媚主,缨冠只为挂冠谋。《办贼》

捕鱼学会便贪酒,世上渔翁即醉翁。《回生》

第一句中夫人劝慕容介要以智治军,“屯田”本是指屯田养兵,由此而联想到这样做得好的话,将给主帅带来后福,故而生出“福田”之词:“力战”、“心战”也是由联想而形成的复辞重言。第二句中“缨冠”本是指将帅的头盔,代指为官之意,由此而及功成身退,“挂冠”归隐,皆是以—个“冠”字生发的联想。

复辞重言的使用,使李渔的剧作在语言上取得特殊效果。这种迂回往复的句式,更使得语言节奏延缓,言约意丰,有利于观众对剧情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平易浅白的唱词宾白幽默机智。这与李渔对戏曲的认识密切相关。也与他对戏剧语言的欣赏情趣有关。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戏剧提出一个核心观念:“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李渔要求剧作家“既以口代优人,复以耳当听者,心口相维。询其好说不好说,中听不中听,此其所以判然之故也。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他十分欣赏那种“案头场上。两擅其美”的剧作。他认为剧作家的本事并不体现在绮词丽句的堆砌罗列上。而是体现在能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与观众沟通,“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他欣赏《牡丹亭》中这样的词曲:“梦去知他实实的谁,病来只送得个虚虚的你”,在李渔“最赏心”的曲子中,都具有复辞重言的特点。不知李渔是有意学习、借鉴和发展了前人的这种造句方式,还是因为他对这种语言有特殊感受和喜好,进而欣赏前辈具有类似风格的语言。毕业论文网 论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最有意义的星期天
丢鸡蛋
爷爷的生日礼物
神游动物世界
采蚕豆耳
破解冰的密码
可爱的鸽子
我的小发明
四季之美
我的小伙伴
老奶奶
难忘的争吵
洗碗
没牙的老虎
一件小事
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
试论零库存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试论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
论军队任职教育理念与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
创设教学的情境
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
高校基建投资管理与控制思考
关于创新初级任职教育教学组织实施的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电子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论高职课程改革的几点构想
试谈现代性语境下教师的个体话语权
把思考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人
关于道德教育矛盾的反思
试谈陶行知的义务教育观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堂实录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写在三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在自主阅读中生成真实的语文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试教稿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有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