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2
谈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1)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措施,以期发挥西部人力资源优势。 论文关键词:西部人力资源;专业素质;文化层次
一、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现状 21世纪上半叶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意义重大。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严峻现实。
(一)西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 西部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看,西部地区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03年,西部地区各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每10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人口看,2000年西部地区每10万人拥有的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西部地区仅为3426人,而全国已达到了3611人,相差185人,差距较大。每10万人拥有的高中人数也低于全国,只有初中、小学的人数超过全国。
从文盲率看,2000年西部地区各省除广西和新疆外文盲率均在6.72%以上,高于全国6.72%的平均水平。(资料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3月)
(二)西部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 1.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一方面,人力资源总量供过于求:西部地区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每年规模巨大的新增人口,特别是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使本地区劳动力供应过剩;而随着技术进步,大量简单劳动被机器所替代、产业升级使原先吸纳劳动力最多的
一、二产业对新增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企业改制使原来存在的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大批人员下岗,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鉴此,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总量上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问题严重。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结构失衡:一方面,西部地区劳动力的供需目前还处在低层次:以成都市为例,据2002年3月劳动部对劳动力供需调查统计,成都的劳动力需求最大的三个职业是营业员、治安保卫人员、公关员,供不应求的前三个职业是公关员、推销员、生产或经营经理,供过于求的前三个职业是家庭服务员、保管人员、营业员。
这说明西部地区劳动力的供需目前还集中在对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内。另一方面,产业升级要求人员素质较高:四川省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提出,要把电子通讯、生物医药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这些代表21世纪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产业,对本行业的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层次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四川总体劳动力素质不高。
人口素质结构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提供的工作需求结构不协调,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结构不合理。
由于目前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竞争重要集中在技术要求低的低层次劳动力市场,而低层次劳动力市场所能提供的岗位因为社会进步等原因在快速减少,加之这些岗位替代性强,使低层次劳动力市场竞争残酷,低层次劳动力价格低廉。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两个弱势群体,一是体制改革形成的分流、下岗人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针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搞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须从以下三个维度着力:
(一)重视教育 首先,落实义务教育:我国西部的城市人口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在广大的农村和边远山寨,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和贯彻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即使学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但中途辍学者众多,辍学的主要原因是贫困。鉴于西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基础教育普及难度很大,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安排专向资金的方式给予支持。
其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为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部分学生提供一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聪明的主意
- 钓鱼
- 我学会了收拾房间
- 一节有趣的公开课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第一次学炒菜
- 早晨的雾
- 一张难忘的照片
- 一次家庭游戏
- 我爱“语文月”
- 早晨
- 幸运与我们家擦肩而过
- 快乐的感觉
- 快乐的“五.一”
- 第一次学游泳
- 论信息社会与创新教育
- 关于关注社会民生 注重应用创新
-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实践
- 简述“创新”内涵的三层拓展与社会意蕴
- 以德治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思考
- 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在以德治校整体育人中的作用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主体性策略下的教师课堂教学
- 加强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校
- 浅谈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继续教育创新
- 浅谈“以德治教”: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
- 以德治校及师德建设
- 图书的网络化生存
- 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
- 浅析中职学校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 谈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 我教“雪中送炭”──《再见了,亲人》教后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做了一回“东施”──《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例谈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以读激情,以情悟文──《再见了,亲人》教学析议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