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翻新时间:2013-12-18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社会在发展进步着,每一个阶段人们的进步也同步反映在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上。例如,人类最初阶段是用肢体语言来沟通的身体时代;第二阶段是用真正的语言来沟通的嘴巴时代;第三阶段是用书写文字来沟通的手写时代;第四阶段是用键盘沟通的十指时代;第五阶段就是当代用手机短信来沟通的拇指时代。确实,从古至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一个阶段人们的沟通都离不开最初的肢体表达方式。
肢体语言是指 能够传递某种特定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语或者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等。这是人们最初交流沟通的方式,也许口头表达出来的语言会说谎,但是肢体语言是相对比较真实的。特别是不同语言国家的人之间交往时,肢体语言往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肢体语言相对比较灵活,也就是说,肢体语言种类比较多;同时,同一种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握手是社交中的礼节,但中英握手的礼节形式差异较大。西方英语国家握手的方式是:两人以手相握,然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中国人的礼节性动作是:两人先握一下手,然后相互靠近,两人的手扔不松开,或者干脆变成相互抓住不放了。对此,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窘迫不堪。他们认为,身体之间的距离显得过于亲密,抓住别人的手不放与握手毫不相干,同性人如此握手甚至会招致同性恋之嫌,因此,一般视为禁忌。另外,西方国家的男女相见时一般要由女士采取主动,除非男士身份很高或者年龄很大,中国人之间的交往没有女士优先的礼俗。两人相见时是否握手,一般由上级或者长者决定。 除了在一般社交中的握手礼仪的差异,亲吻和拥抱的肢体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国家,这些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会做得从容不迫、运用自如,但在中国,公共场合做起来却觉得别扭。这是因为两种文化的背景不同,中国长期受封建礼教的压抑,在情感表现形式上一向非常含蓄。例如,在西方国家,久别重逢的母女在机场或者其他场合会激动地拥抱、亲吻;而在中国,历经艰辛再次见面的母女可能会激动地抱头痛哭,即使拥抱,也绝不会亲吻。 微笑,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积极的面部表情,它代表着快乐,代表着善意,代表着友好。但是,在西方国家,有时微笑却会带来不快。比如,有一次,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一个美国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毕业演讲,当他发表完演说之后从演讲台下来的时候,不小心从阶梯上绊了一下,险些摔倒,这时,坐在观众席上的一个中国学生对他微微一笑,正是这一笑,让这个美国学生产生了极大反感,而导致他与这位中国学生之间产生巨大的矛盾。在这位美国学生看来,中国学生的这微微一笑,是对他的嘲笑,是对他极大的侮辱。而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那位美国学生,当我们从讲台上差点摔倒时,看到台下的一个同学在对你浅浅微笑,你会认为是嘲笑吗?当然,我不会那么认为,我反而会认为这是一种鼓励、一种安慰,仿佛他在说:“没关系的。你要小心一点哦。”毕竟这只是浅浅的一个微笑而已。在看到这种差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可以意识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呢? 除了在一般的社交活动中,肢体语言的差异会造成沟通问题,在正式场合或者是政治领域,不同文化下的肢体表达产生的影响更大。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领导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时,以双手握拳并举过头顶的形式向美国公民表示问候和友谊,但此肢体表达却并未传达友好的问候,反而给美国大众带来不快,因为双手握拳并举过头顶是美国人所熟悉的拳击比赛的手势,它是击败对手后表示胜利的手势。由于赫鲁晓夫曾经说过要埋葬美国资本主义的话,所以可想而知,赫鲁晓夫访美时以这个动作表示问候,难免会让美国人认为他在暗示好像他已经取得了胜利,因而会感到不快(甘华鸣,2001)。 显而易见,以上种种事例反映了肢体语言在中西方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同时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 这种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肢体语言的差异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怎样才能尽可能地克服这种肢体语言的差异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思维模式的不同是造成肢体表达差异的主要因素,那么了解他人的思维模式及思考方式就变得尤为关键,而思维模式的不同又是在不同文化下的具体体现,因此,要区别不同的肢体表达含义,就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考虑对方的思考内容,以便更好地使对方的肢体语言与场景相对应。 其次,善于了解说话者的性格特征。例如,当和一个美国女孩关系非常亲密时,她经常和你保持很近的距离,所以你也就很习惯于和她经常有亲密的动作,但这并不表示她对你有爱意,也许她是一个性格活泼外向的女孩,她很善于和身边所有关系好的男生近距离来往;但当你和一个关系很好的中国女孩在一起时,即使她性格很开朗活泼,她也很难会习惯和你经常有亲密的动作。 再次,我们也要恰当地使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自己的肢体语言一定要适应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情境,同时还需要改变自己不良的身体语言习惯。 最后,我们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保持宽容和接纳的态度,理解他们的文化习惯,而不盲目歧视或者反感(高晨阳,1998)。 总之,各国文化的差异深刻地反映在了肢体语言的差异上。为了更好地了解肢体语言的差异,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掌握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重要,这样更有利于各国人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合理得当地使用我们的肢体语言,促进信息的有效传达。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吹硬币
- 雨
- 吹硬币
- 夏雨
- 一件开心的事
- 让坐
- 参观KFC
- 我
- 第一次被大家仰目
- 水果沙拉
- 吹硬币
- KFC神秘之旅
- 肯德基之旅
- 我
- 吹硬币
- 城市跨公路桥梁的现浇梁支架施工方法探讨
-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课改中的应用初探
-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获得现状及其趋势
- 苦战须耳德河口:为安特卫普港开道
- 基于C5.0算法的人脸表情识别研究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金库管理系统研究和探索
-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
- 基于北斗卫星传输的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进展
- 浅谈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眼大断面支护技术
- 浅谈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方法
- 基于逆向工程的模具修复技术
- 西北油田塔中地区奥陶系辉绿岩侵入体特征的初步认识
- 关于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的几点思考
- 生态理念在荆州市滨江公园护岸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2010-2011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团泽中学2010-2011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文轩中学西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砀山铁中七年级语文2011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彩云中学2010-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 罗湖中学0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考试题及答案
- 侨润中学2010--2011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富安中学2010/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昌平区大东流中学2010年9月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 祥城镇二中10-1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半月质量检测试题
- 重庆市铁桥中学2010年10月初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燕窝中学10-11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