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溥仪和胡适聊了什么

溥仪和胡适聊了什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溥仪和胡适聊了什么

溥仪和胡适聊了什么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1906年出生,3岁登基,1911年退位时不过5岁。他在“九一八”事变后受土肥原贤二煽动,出走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因此,1931年后日方对溥仪的报道多半带有粉饰的意味。

不过,上世纪20年代初,溥仪尚在紫禁城中,个人对英美文化极是醉心,还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叫亨利(Henry)。他刚刚大婚,忙着练习骑自行车和打网球,并没放多少心思在复辟这种没前途的事情上。当时,冯玉祥尚未逼宫,逊清皇室的生活相对安宁,“东北王”张作霖与日本的关系正如胶似漆。如果此时有人说溥仪将来会变成关东军的傀儡,去建立什么“满洲国”,多半会被当成天方夜谭——最有想象力的政治家,也猜不到溥仪未来的命运。所以,那时日本记者对溥仪的报道尚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并带有一种旁观者的好奇。而作为外国记者,文章又是写给外国人看,他们的报道更少禁忌,视角也比较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为生动的溥仪。

两派师傅的矛盾

民国期间曾有一则新闻——小皇帝溥仪电话约 见大教授胡适。至于为何要约见胡教授,当时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因为电话刚引进中国不久,溥仪对这种新鲜玩意着迷而又不知道该给谁打,穷极无聊之下,顺着电话簿一位一位地拨号,这才找上了刚刚装上电话的胡教授。 此时的溥仪,刚刚17岁,正处在一个人生观形成的时期。他身边有一位英国籍教师庄士敦(原名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年出生,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及牛津大学,曾任英国驻威海卫总督),为他打开了接触外界的窗口。这对长在深宫中的溥仪来说,颇有吸引力。然而,溥仪身边还有一批由清廷旧臣充当的“师傅”,这些老学究对洋鬼子庄士敦并不怎么喜欢,一有机会便想方设法向溥仪灌输儒家学说,用四书五经教导这个小皇帝。

这给溥仪带来了相当大的烦恼。他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在紫禁城中过着封闭的生活,师傅们的教导不会因为庄士敦的出现而被推翻,然而庄士敦带来的西方文化也给了皇帝很大冲击。约见胡适,便是在这种矛盾的背景下产生的。

约见的直接导火索是一次探病经历。秉均学人写道:尽管觉得师傅们的看法多少有些脱离时代,但受儒家“天地君亲师”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会到师傅们对自己期望殷切而又爱护备至,溥仪对这些师傅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其中最亲近的是一位姓陈的师傅。一次,这位师傅生病,溥仪便前去探望。 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早年入翰林,因直言敢谏而闻名。1911年,陈宝琛开始担任溥仪的老师。他在溥仪的师傅中任职最早,时间最长,感情最深。多年后,溥仪去伪满洲国当傀儡皇帝的时候,陈宝琛不顾老病之身赶去劝谏,可惜这时他昔日的学生已经不听他的了。溥仪后来回忆道:“在我身边的遗老中,他是最稳健谨慎的一个。当时在我的眼中,他是最忠实于我、最忠实于大清的,在我感到他的谨慎已经妨碍了我之前,他是我唯一的智囊。事无巨细,咸待一言决焉。”

日本记者秉均学人推测,可能由于长期不能与生父生活在一起,让溥仪对陈宝琛有了类似于父亲的感情。溥仪去探望生病的师傅,也是基于这样的私人感情。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次探望在陈家引起的却是轩然大波——陈家上下数十口跪在门前阻止溥仪入内,理由是皇帝探视臣下违背礼法。

其实,这样的事情清朝早期的一些皇帝也不是没干过,以此表达对臣子的宠信,臣子家人一般会受宠若惊。不过陈家的举动更像是一种特殊的施压——老臣们看到小皇帝总是亲近洋鬼子及其西洋学问,在用一切手法和机会进行劝谏,以逼迫其回到“正道”上来。

无奈的溥仪闷闷不乐地回到了紫禁城,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真情变成了劝谏的筹码,而且他又不能和任何一方的师傅谈,后来总算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听说胡适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而胡适又不是庄士敦这样的洋鬼子,于是决定打电话给这位大教授。

日本记者对此事的描述到此为止,并没有说明胡适先生面对溥仪的问题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胡适日记里的秘密 恼,他说当时与溥仪谈的主要是文学。

那么,是日本记者无中生有制造了假新闻,还是胡适对此顾左右而言他呢?由于当事人已过世,无从核查。

不过,以胡适一贯谨慎的个性,其故意避而不谈的可能性很大。胡适是新文化领袖,溥仪则是逊清废帝,两人的见面在当时很敏感。人们更多地关心他们身上所携带的政治符号。会见结束后,胡适因称溥仪为“皇上”,还在舆论中颇遭责难。批评者认为他的叫法是“奴性”的体现。与此同时,清宫的师傅们也对皇上召见胡适这样的新派人物大表不满,担心溥仪会被胡适“蛊惑”,不再努力去当他们期待的“明君”。

这种情况下,如果传出溥仪是因为不知如何面对师傅们而请教胡适,无论对谁,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笔者倒是认为,日本记者的说法极有可能是个合理解释,并非假新闻。 每天用英文写情书

与胡适见面后,溥仪怎样解决自己的烦恼不得而知。至少对陈宝琛,他如同一个合格的皇帝那样,没有去较真地和师傅说明这次探病的本心,而是很快给陈宝琛加封了“太傅”的头衔,并将养源斋作为私产赐给他的老师。陈宝琛后来为此高兴得大宴数日,可能是为学生开始懂得怎样做一名皇帝而得意。

然而,日本记者的记载以及今天流传下来的清宫旧影,却清晰地给我们展示出了另一个和“皇帝”这个称号很不相近的溥仪——他既有青春期的烦恼,也会在宫中打太极拳,甚至给婉容点烟。

或许因为冯玉祥逼宫时撤离仓促,在清宫的档案中可以找到相当多来不及处理的英文书信,大多是溥仪和婉容之间的,他们彼此用“亨利”和“伊丽莎白”(Elizabeth)相称。当时,清宫的“第一家庭”只有3个成员:逊帝溥仪、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三人天天见面,溥仪和婉容却依然用英文通信。在那个时代,就算在西方,这也是很浪漫的事。档案中甚至记载了婉容如何手把手地教溥仪吃西餐……很难想象这是后来只会板着脸照标准照的那个皇帝。

看来,即便是在宫廷这样极端泯灭人性的地方,只要有种子,人性仍然会发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梦呓
难忘的星期天
小兔盖房子
开心的星期天
我自豪,因为我是……
我爱我的语文书
热闹的世界之窗
我和麻雀的故事
到乍浦看大海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有趣的游戏
别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
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新时代的中国龙
香喷喷的轮子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实践
关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
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及其实践价值探析
浅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关于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浅析现代研究型大学的运行机制
关于大德育理念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德育模块化课程的建构
关于一种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学路径
关于教师风范与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及要素
浅谈历史、现状及策略
论社会实践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关于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培育策略
简析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
关于技工教育客观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次精彩的侧耳倾听──《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突如其来的提问──《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从段落之间的联系中归纳段意──《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笑”字露英雄本色──《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凤头──《草船借箭》的导入
《草船借箭》教后反思
鲁肃何许人也?──《草船借箭》教学谈
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以“研读”理念谈《草船借箭》的教学
放飞学生的天性──我教《草船借箭》
感受“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预设与生成的距离有多远──《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语文实践活动──《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