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中西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首先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概况进行了阐释和说明,并且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找出两者差异所在。我们应该把握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势,找到互补之处,在中西文化交融之中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中西方传统文化概况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影响了整个社会历史的,较为稳固而又具有动态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观念文化的总和。[1]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华民族在区域位置上比较独立,但在文化上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内聚性,与此同时,中国辽阔的地域又使得各种文化的构成因素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从地理环境来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使得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互补性;从物质生产方式来看,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固有的特征,即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相对封闭性特点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无论战乱纷争,政权更迭,其主流仍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使得中华文化具有了稳定性和延续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进行的,被深深的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既厚重、质朴、进取,也包含着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弱点。

(二)西方文化概况

西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文化,其源头主要有两个: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是一种具有世俗精神的文化,在思想、科学、艺术、历史等各方面取得了令后世侧目的成就。中世纪以来,以希伯来宗教理想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标志着西方社会开始从古典奴隶制向中古封建社会迈进,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当时宗教神学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思想文化领域,后来,世俗精神和宗教精神相互冲突和融合,文艺复兴阶段形成。文艺复兴后的两百年间,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始终处于矛盾的冲撞之中,彼此相互撞击和融合的 结果就是形成了西方近代文化。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儒道两家的思想传统与基督教的宗教情结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相适应,对国民的思想渗透非常深刻,给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以重大的影响。儒家思想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其核心仍是一脉相承的。先秦儒学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理论架构,其核心是“仁”,包含极为丰富的政治和伦理内涵。在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和“仁政”,要以德治国;在自我修养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传统教育中,德教为先,育人重德。另外,儒家的其他思想诸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民本思想和君权至上的思想也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也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儒道互补,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增加了丰富的内容。

多个世纪以来,作为西方文化主流的基督教一直左右着西方人的道德理念,使其成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起到了一定的道德作用。宗教精神则是以信仰为基础,以神人合一的人格精神为指导和召唤的道德使命。西方文化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宗教精神渗透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基督教文化首先是一种信仰体系,代表着一种道德价值观念,其核心是拯救意识与博爱精神。[2]这种精神境界作为宗教精神的真谛和精华渗透于西方文化的血脉中,使得宗教作为一种信念去培养和启发人的感情,协调了人际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但是在中世纪时期,教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宗教禁锢了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到处充斥着愚昧和野蛮,文化成为宗教的附属品。文化的发展缓慢又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世纪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

(二)天人合一与驾驭自然

中国文化相对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包括人的道德观念与自然理性的一致,人的行为和自然运行的统一两个方面,体现人与自然界万物的息息相通、和谐交融,强调天、地、人、物各安其位, 融洽相处。[3]尽管不同的思想家和哲学流派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和追求不甚相同, 但它们在相对互补、融合与发展中所呈现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倾向是清楚的, 其终极观点都是一致的,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作为海洋文化的西方文化形成了一种谋求驾驭自然、征服社会的精神。西方文化也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认为自人类出现以后, 人不仅应当独立于神,而且独立于自然,人与自然分为两极并且被严格地区分开来,主要从人与自然对立的立场来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看成是主体,把自然世界看成是客体,认为提倡认识自然世界,并改造、征服自然,从而发展出科学理性精神。即使是宗教与神学统治下的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也遏制不住伽里略、布鲁诺等科学家对大自然、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

(三)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

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相适应,产生了家族本位意识,强调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同整个社会、整个家庭的存在与发展统一起来。从家族本位出发,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和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该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个体的欲望和价值以群体的欲望和价值为转移,个体的利益和需求通过整体的发展来满足。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本位和道德至上具有两重性。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对于我国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人们认识到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纽带,由家而国、家国一体,进而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这对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人性,束缚了人们民主思想的发展,压抑了个人的自我意识,忽视了个人的权益,萎缩

了民族的进取精神。

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个体的人作为社会的核心,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注重人的人格和尊严。这种个性开始于古希腊时代,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成为西方国家一种典型的文化形式。其个人本位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有着具体表现,正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所讲的,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以及对幸福的追求。[4]

三、中西文化的交融

(一) 中国文化的西传及影响

中国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不是保守的、封闭的,其发展过程本身就证明了它的开放性。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各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与异质文化交流的过程。它对域外文化具有强大的兼容力,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境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又兼容了外来的文化。中国文化自它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向四周扩散。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最早的是物质文化。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通往西方的道路,经过东汉时期班超班固父子的苦心经营,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西方的陆路通道。大量的物品沿着丝绸之道,经过安息、埃及等地,源源不断流向西方,直至罗马。随着中国丝货等物品长期大量的流入,中国的养蚕、丝织技术也开始向西方传播。唐宋时期和元代,由于中西方海路的开辟和蒙古军对西方的军事征服,中西人员往来频繁,中西关系更加紧密,形成中西文化的交汇。[5]这个时期西传的中国文化,除了物质文化外,主要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了西方。马克思就曾经说过:“在欧洲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开辟的历史性的航行对中西海路交通产生了突破性作用,使中西文化交流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传入西方的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理论观念。中国文化的西传,使许多欧洲人认识到西方文化并非世界上唯一最早的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思想传入西方,成为西方某些启蒙思想者同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

(二) 西方文化的东渐及其影响

与中国文化西传和对西方的巨大影响不同,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西方文化传入中国除了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不可避免的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挑战。

印度佛教文化最早传入中国,成为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西方文化传入中国首先是基督教文化的传入,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6-18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这个时期,中国虽然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极为缓慢。伴随着来华传教士的增多,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传入了中国,从输入内容来看,主要是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同时兼有宗教、历史、法政等内容,它们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制度层面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之后,立即吸引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有利了推动中国的天文、数学、地图测绘等方面的进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层文化即器物文化形成猛烈冲击,加速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转型步伐。但是也不能忽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等,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精神成果,它们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人类历史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只有在交流与碰撞中才可以发展与壮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很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也是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代中国的文化观念的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国正在变化的现实和世界大趋势,在反思、鉴别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完成从改良性修补到批判性重建的任务。[6]我们要理清这两种文化的发展脉络,抓住本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剖析和比较,找出其优势和差异所在,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促进中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有机结合,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求得一定程度的融合,全力建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自然美景之可爱的月季花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4)
妈妈我想对你说(2)
自然美景之桃花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5)
我想对你说
蚌的血液是淡蓝色的
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花的奥秘
我种了一棵石榴树
妈妈我想对你说
自然美景之绿萝
学生会、团委招新倡议书
“图书漂流活动”倡议书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申报材料
学校垃圾分类倡议书
世界读书日活动倡议书
绿色上网倡议书
师德师风倡议书
捐书倡议书
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优秀教师推荐材料
贫困乡村教育募捐的爱心倡议书
“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市”倡议书
“帮困助弱”爱心倡议书
发扬长征精神活动倡议书
献爱心义卖倡议书
关于关于创建区级文明单位的实施方案
试析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试析对高职设计艺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究
浅谈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认识
浅析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试论高职教师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简论对当代高职英语教育重要性的分析
试析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窘途
试析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办学理念及运行机制探究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类职校办学模式探索
简论从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窥视校企合作问题
试析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社会人员学习的调研
浅论中部地区动漫游戏职业教育
浅谈基于行为主义的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对策研究
试析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试论高职柔性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探析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荷花》练习设计和说课设计1
《松鼠》教学设计
《荷花》练习设计和说课设计3
《松鼠》教案
《荷花》教学实录3
《荷花》教学设计 5
《荷花》
《荷花》教材理解
《荷花》练习设计和说课设计2
《荷花》教学实录1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
《荷花》教学设计 6
《松鼠》同步资源
《荷花》教学实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