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红色”看中西方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与历史性差异

从“红色”看中西方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与历史性差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从“红色”看中西方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与历史性差异

从“红色”看中西方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与历史性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文化涵盖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地理条件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是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语言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往往不能单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与长时期变化不大的某些地域性差异相比,中西文化的历史性差异就更明显些。文化更明显的存在着纵向的、历史性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的地域性差异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表现在对颜色词语的使用上。每一种颜色在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固定的符号代表。颜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英汉民族有共同感觉。尽管符号本身千差万别,但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然而,英汉语中的颜色词虽然有很多其理性意义相同,但其比喻意义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时颜色已不在是客观的物质的烙印。有些颜色词语在和其它词语搭配后会形成完全失去本色而具有新意义的词或词组 二、中西方文化的历史性差异

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从语言文字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表现的还是历史性而非地域性差异。不同的文化赋予了不同语言颜色词不同的涵义,颜色词都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颜色不仅仅 是事物表面的色彩光泽,它在不同场合所代表的意义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是它的延伸意之所在。下面以几个红色相关的词语为例来看中西方文化的历史性差异。

(一)red letter day。

尽管在英语国家和中国,红色往往都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但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还是有差异的。在英语国家的日历中,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常用红色标明。因此,:重要的或值得纪念的日子。从十五世纪起,教会日历用红色标记所有的宴会日和宗教纪念日,黑色标记一般日期。所以“red-letter”的转义就是“可纪念的”、“喜庆的”。“a red-letter day”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良辰吉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在许多国家和民族中,红色有驱邪的功能。每逢春节,小孩还要穿红背心和红裤衩来消解灾祸、化凶为吉。喜庆的日子都离不开红色。对中国人来说,红色意味着吉兆、财运、吉祥、喜庆。在婚礼上和春节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如结婚时贴红喜字。

(二)in the red。

红色还指“负债”或“亏损”,“in the red”负债;赤字。该短语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会计学上通常用红墨水记录债务,用黑色记录利润。现在西方国家的证券交易过程中,红色表示股票价格在下跌。而中国则用红色代表上涨。

(三)red tape。

“red tape”指繁琐拖拉的公事程度,尤指令人难以忍受的复杂形式和过程。从十七世纪起,英国政府部门的官方的文件都是用红色带子(red tape)捆扎的。因此red?tape被用于形容人们在和政府或官方机构打交道时往往会遇到的拖延、混乱等令人烦恼的障碍。 

(四)see red。

“see red”意为“勃然大怒”,来源于西班牙人斗牛时拿着一块红布不停地晃动,牛见到红色就疯狂地活动起来。

但另一方面,红色的使用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表达相同内涵的例子。例如红色在中西方都有代表“爱情”的意思。中国人用南国红豆寄相思,西方人送红玫瑰给情人,红色的西红柿被称为“love apple”。再如汉语中用“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来表示“生气、愤怒”;英语中也有“like red rage to a bull”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用来激怒牛的红布被喻为“令人愤怒的事”。同时红色也用来表达某些感情。英语中的“become red-faced”或Her face turned red同汉语中的“脸红”一样,表示“不好意思”、“难为情”或“困窘”。

三、总结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的独特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表达同一事物时所用的词语可能极其相似,也可能有天壤之别,这些异同表现在习惯用法上,而颜色词的应用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中的区别,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对颜色词“红色”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汉颜色词“红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其地域性和历史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不断频繁的今天,两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相接受、不断融合。了解并掌握不同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风俗,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减少文化冲突,从而提高的能力以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及提高民族威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光染绿我们校园
童年憾事
一个新发现
我认识了时尚龙女
吃榴莲
我的偶像
圣诞老人
有趣又生动的一堂课
感动的泪花
童年趣事
我们的友谊,比海还深!
母爱
我爱我们的节日
冬之雪
用显微镜做实验
促进佛得角与中国贸易的思考与建议(1)论文
试论中国加入WTO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1)论文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引进外资战略的实证分析(1)论文
论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1)论文
对中国服装出口创立国际品牌的思考(1)论文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贸易保护主义(1)论文
FDI对我国贸易模式国外研究综述(1)论文
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论文
探析蓝色壁垒SA8000标准认证(1)论文
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论文
跨国零售企业竞争优势实证研究(1)论文
关于我国科技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对策性分析(1)论文
贵广快速通道对贵州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1)论文
边境贸易中结算问题研究(1)论文
金融危机的成因初析(1)论文
《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之九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之八
《太阳》课堂教学结构刍议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太阳》教学设计之七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之七
《太阳》教学设计之十
李吉林教学设计——《太阳》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太阳》教学设计之九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