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习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翻新时间:2023-08-06
浅谈英语学习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浅谈英语学习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纵观任一民族的历史,当该民族发展到一定时期,当他们的经济生活复杂到无法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和图画来表示,当他们需要传递更为复杂的信息,当他们需要记要并表达思想传达感情的时候,语言便应运而生。不管是经济生活,传递信息还是情感抒发,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当然语言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一、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家文化,其对中国人在文化认同上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1)强调人应当遵守伦理道德和社会纲常,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等,所以中国人十分注重对长者的尊重,认为应当给予老人更多的照顾。“老”字在中国也代表着权威与尊重,如老祖宗,老首长,老先生等等,称呼之人无不恭恭敬敬,被称呼之人在场面上虽然客气一下,但是心下满足。反观西方,old会被理解为不中用,人们不愿意服老。有些腿脚不好的西方老人到中国来,不明就里的中国人会上去搀扶,不仅不会得到谢谢,反而很有可能会遭到拒绝。所以在西方,形容人通常不用old, 会改用一些诸如senior 或者elderly等更加柔性的词汇,以免引起误会与不快。另外我国人为了表达对他人的尊敬,习惯将姓冠以头衔或职称,如王总经理,李工程师,刘老师。而在西方,除了十分正式的场合,并且地位非常高的人会被冠以头衔之外,如Mr. President, 或采用姓名+头衔的方式,如,Michael Bay, the Chairman of the BOD,其他的情况用Mr/Ms/Mrs足以,如果过于礼貌,反而会引起反感,或将气氛紧张化。在很多西方人眼中,中国人是“over polite”的。 (2)儒家思想主张人们行事低调,内敛谦逊。例如面对夸奖,我国人通常会谦虚一番,嘴上说哪里哪里,实则内心澎湃,激动不已。据说有一位女士被以外国友人夸奖:You are so beautiful, 这位女士可能当下紧张,想谦虚一下说哪里哪里,结果把这两个字直译过来,说:where, where,外国朋友先是怔了一下,还好反应快,将错就错,说everywhere, 这才化解了尴尬。虽然是一件趣事,但是也很好地说明了因为信息传递不对等,导致了交流上的误会。当有人要发言时,不管多么胸有成竹,也会习惯性的先说一句:“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以示谦虚。 而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西方人看来,这种谦虚实在太麻烦,而且还有点不自信。欧洲中世纪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学说---契约论,契约论认为各种利益充斥着这个社会,所有社会人的社会行为都是以各种形式的利益为导向的,所以为了分清权责,规定得失,便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契约,使得这个社会向着健康的以经济为导向的社会发展。 二、思维的差异。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两者的思维方式也是大相径庭。 汉语的空间思维是由远到近,由外及内。而英语则正好相反。例如:最典型的莫过于二者对于地址的描述。汉语对地址的描述好像一个由远及近的镜头,先是一个城市,然后再放大,具体到街区,再放大,最后清晰到门牌号。而英语的展开顺序则恰好相反,例如:Rmxxxx, xxx Ave., Postal code, Washington DC. 年月日的描述同理,不作赘述。 三、文化偏好对语言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无上的权利和尊贵,也代表着吉祥和瑞气。有许多说法与龙有关:“龙腾虎跃”“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中华民族自比为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拜可谓是无以复加。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生性凶残,而又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邪恶的象征,民间谚语有:Better to sit up all night than go to bed with a dragon。在外媒的许多报道中,“亚洲四小龙”常被翻译成“The Four Tigers of Asia”,因为他们实在不敢想象这四小“Dragon”会做出什么坏事。 狗在中国被认为是身份低下的象征,因而有 “狗仗人势”“癞皮狗”“狗眼看人低”等说法。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gay dog(快乐的人),big dog(大人物)。 其他的中西方文化偏好的例子:中国人认为红色喜庆吉祥,认为绿色是不吉利,不健康的,如“气得脸都绿了”。而西方正好相反,绿色代表生命,代表通行,如Green Card(绿卡)、Green Meat(鲜肉);红色代表的则是警戒和危险,如red aleart(红色警戒)、red ruin(火灾)。所以在股市上,西方人用绿色代表涨,红色代表跌。中国则正好相反。 四、结语 学习一门语言,如果仅仅只考虑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性要素,使用这门语言的时候战战兢兢,生怕出错,那么这门语言就是一件工具,丝毫没有美感,就是一副骨架,没有血肉,没有情感。学习语言应从文化入手,追寻语言背后的奥秘,那么不仅可以掌握好这门语言,更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收获文化带给人的特殊美感。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R=a+b+c
- 我的爸爸
- 两颗牙
- 我发现书的价值
- 读《童年》有感
- 早恋,青春的舞曲
- 假如爸爸去世啦!
- 锁在保险柜里的记忆
- 我需要一把吉他
- 冬天来了
- 两个水缸
- 家中小事
- 快乐是什么
- 父爱
- 时间
- 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与大陆桥发展新思路
- 民国时期劳动立法运动初探
- 民国时期现代化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 试论私权利保护的制度与逻辑
- 欧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与重构
- 儒学“为政以德”传统与现代行政伦理
- “罗教”与明代心学的遥契呼应
-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研究
- 试论孔子对华夏礼乐文明的贡献
- 论现代视野中的身体概念
- “福利刚性”条件下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 论《孝经》对“中韩”道德发展及其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意义
- 经典“公共性”理论辨析
-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
- 论林语堂的纪实文学创作兼谈林语堂的文学史地位问题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 《祖国》教学设计
-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 《藤野先生》教案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 《伤仲永》教学设计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乡愁》教学设计
-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