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作品间的对话
翻新时间:2022-12-10
中西方艺术作品间的对话
中西方艺术作品间的对话
这次展览的学术团队在就“水墨”主http://wWw.LWlm.Com
题作商讨时,一致认为关于“水墨”艺术的中西交流不应仅是理论层面上的,更重要的是在具体艺术实践上的交流。“水墨”走向世界不是一句空话,需要中西艺术家共同参与。中西艺术的差异,中西社会所面临问题不同,水墨作为艺术形式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及应起的作用等等问题,只有通过实践上的交流与碰撞,通过中西艺术家们的共同尝试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苏珊娜·科菲(Susana Coffey ):我眼中的上海艺术家们 芝加哥艺术学院绘画教授 我想具体就上海艺术家们的作品谈谈我的感受。他们与同时展出的芝加哥艺术家们的作品形成一种比较,又有艺术上内在的一种联系,是一次奇妙的对话。 蔡小松这次展的作品是一个部件,而整个作品是更多部件的组合。他对世界的关心有在空间上的拓展感,从原来中国地图作品进入更宏大浩瀚的空间,并且是用水墨来完成的。从这个部件的细节看,有中国北宋山水画山石局部画法的影响,与千年传统的联系是许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令人惊奇之处。 柴一茗的作品尺寸虽小,但力度很强,而且每一张的声音都不同,汇成一曲交响乐。前几年我在芝加哥瓦尔斯画廊看到柴一茗作品时就有此感,他的作品都直接表现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状况,我认为用或不用水墨来表现现代人的状况是无关紧要的,但柴一茗的作品却让人觉得现代人的状况,尤其一种内心的状态非用水墨表现不可,因为只有水墨才能将这种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海天的作品充满着时代气息,他生活在上海和他的老家浦江,他真实地记录着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与乡村的变化。他的画法西方观众不很熟悉,我的感觉是非常中国,也非常现代,不像一些西方现代作品,你可以在张海天作品前站立很久。 我最喜欢的中国水墨作品之一是宋朝的画家牧溪的《六柿图》,何赛邦的作品就有《六柿图》的神韵,是现代中国画家对传统的延续。我和奇谷教授讨论过中国绘画中的简约因素,是东方艺术对西方艺术造成影响的核心价值要素,西方的极简主义是逻辑和计算的结果,所以从作品看颇为机械,而中国画里的简约却与生活从不断裂,我想这也许也是何赛邦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蔡小松:对东方山水画全方位借鉴 参展艺术家 我很喜欢约翰http://wWw.LWlm.Com·亨利的作品,它很有意思,对我来说它是一件山水作品,但仔细看又像是一块巨大的太湖石,有诸多人物穿插其间,云雾缭绕,虽说是油画,但全然用的水墨笔法,就连作品边线的图案也是用线勾勒出来的图案,这非常像卷轴画的装裱。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里看得出中西艺术的碰撞与融合,这对西方当代绘画来说,也许是又一次对东方山水画全方位的借鉴,我在纽约高古轩画廊看到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山水作品系列,局部看是无数作品的组合,而约翰·亨利用大量胶带将纸粘连在一起,使画面不断扩展,这与中国水墨手法不同,但与中国古代大师一样,他们的艺术正在做超越时间空间的工作。 蒋奇谷:我眼中的芝加哥艺术家们 芝加哥艺术学院史论系、绘画系教授、亚洲艺术研究所副主任 我想谈谈这次展览五位芝加哥艺术家们的作品。二十五年前我作为苏珊娜教授的助教时就惊奇地发现,苏珊娜教授研究的印度教以及中国艺术的知识,已经在她长期的教学中被潜移默化地传教给了学生。我从这次展览的五位芝加哥艺术家的作品中也看到中西艺术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中西艺术碰撞和融合的结果。在策展人莱瑞的计划里,五位芝加哥艺术家是先看了四位上海艺术家的作品后,再创作的有趣的作品。 C.C.陈安的作品以观念入手,用装置手法表现与水墨的关系。她以毛笔的笔触形状用木纹贴出画面,再一一剪下堆砌,在展厅正中小桌上放有她的手工书,是她拍摄的树林照片的数码打印,她每天先用墨再用水不断覆盖和清洗,树林图像越来越模糊,直至消失。这种水墨因素的应用是一种开拓,无疑给水墨艺术带来新的可能性。 约翰·亨利的作品,蔡小松已经讲过了他自己的感受,在此我补充一点,约翰·亨利与我说过他想努力实现的山水画是宋人山水画的可行人走马的画面可能性,所以要超越时间空间必须先要进入山水。 玛利亚·加斯帕尔的作品也与山水有关,而且中国画传统形式在她手里得到天衣无缝的应用。她的装置作品由地面转到墙上,由定时器控制的充气系统造成山形的不断起伏运动,她的两幅褐色毛笔画与之对应,英文的题跋装裱在另外的镜框中,仔细读来却是她作为女性的独白。 贾森·敦达作品是《树》,树是山水画中的重要描绘对象,但在当代艺术形式的滚滚潮流中,描绘树似乎是杯水车薪。观看贾森所画的树却另有一番情趣,他画的树干由段落组成,每一节都是不同的画法,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树在贾森手下显得很特别,那是贾森心中之树,与中国画家画竹一样,不在于竹而是在于怎样画心中之竹。 劳拉·谢的宣纸雕塑作品《站在中国圆椅子上的猪》在视觉上是展览作品中最为抢眼的一件作品,她原来的计划是邀请其他参展艺术家用笔墨在猪的身体上画画或写自己对此次展览的感想,但因开幕式人多拥挤而没有实现,好在研讨会上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而这件未完成作品就像没有作画过的宣纸,可以留作未来谱写的水墨艺术新篇章。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四只蚊子
- 谁得了第一
- 寻找快乐岛历险记
- 好斗的小公鸡
- 豆豆系列笑话(三)
- 牙齿痛了
- 换座位
- 挂历
- 小猴的事业
- 豆豆系列笑话(四)
- 狮子和猴子
- 蜻蜓救蚂蚁
- 假如我是一片树叶
- 农夫和熊
- 豆豆系列笑话(五)
- 试论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吸引力的思考
- 试论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 浅析“生活世界”视域下课程文化的重建
-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反抗形象
- 《文心雕龙.熔裁》与宣传报道写作的炼意与炼辞
- 试析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 简论对应用型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 “美女蛇”故事的作用之我见
- 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精神脉动
- 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策略
- 试析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社会发展价值阐释
- 简论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教育制度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 试析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 简论教育研究的人类学基础哲思
- 浴着光辉的母亲
- 《和时间赛跑》教学随感
- 《和时间赛跑》教后感
- 《和时间赛跑》教学课例
-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在探究体验中学会反思──《和时间赛跑》教学案例
- 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 听特级教师吉春亚的《和时间赛跑》有感
- 和时间赛跑
- 把握时间
- 《和时间赛跑》教学杂谈
- 不知疲倦的人
- 《和时间赛跑》课堂实录
- 《和时间赛跑》语言感悟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