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1
中西方不同文化下的面子理论研究
中西方不同文化下的面子理论研究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深深扎根于西方文化中,成为西方文化的主流,14世纪在西方兴起文艺复兴活动。在这段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并且逐步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开始接触到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他们以此为基础,突出了追求独立的生活,追求人文主义的思想。
并且推崇“人性”、强调“人权”、宣传“人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以个人为主导的生活方式被重视,个人的理想、目标和隐私都得到极大的尊重。
Smith和Louise认为,“个人主义包括自我意识,自身是一个单独的集合体,他的行为目的在于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不是集体中一些人试图消除人际关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其中包含了个人追求自由、独立、自我”[5]。
(三)中西方面子理论对比研究 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形成了以群体观念为核心的思维方式,人们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将集体概念至于个人概念之上。人们认为个人和集体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个人只是社会整体网络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或一个分子,整体则起到稳固和融合的作用。
中国“面子”文化将“积极面子”放在第一位。积极面子是指个人的需要不能超越于社会赋予每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不仅是一种社会标准,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整合工具。在西方文化中,“自我”一直以来是人们所推崇和追求的。
西方人看重个体的独立性。人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以个体为主导,强调自我,突出自我。
“要面子”在西方文化中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时保全自我的“面子”。双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导致中国人做事会保护自己的面子和他人的面子,相反美国人做事经常不讲究情面。
西方文化受到个人主义取向的深刻影响,集体规范或期望相对较低,人们试图在彼此之间建立一种相对“平等性”的原则,一旦双方发生矛盾冲突,人和事不会等同对待。因此,从内涵来讲,西方社会“面子”的概念要比中国的“面子”小得多。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西方人并不是完全不重视面子,但是面子概念在他们的思维中没有中国人那么复杂。在做事方面,西方人会将人和事完全分离开来,讲究一切公事公办,在原则问题上很少顾及人情、面子,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不讲情面”“冷若冰霜”。
四、结语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文化的不同是决定言语交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面子文化必然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们讨论和分析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面子的差异及其成因,有助于在适当的场合实施一些策略并且说出得体的话语。同时有利于指出隐藏在交际行为中可能引起误会和矛盾冲突的因素,进而促进在言语交际中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促使交际达到成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家乡的小河
- 雨中春游
- 爱画画的周晓锋
- 假如……
- 今年的冬天不一样
-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我与环保同行
- 团结就是力量
- 月亮的故事
- 感谢朋友
- 远方的星星
- 我的老师
- 朋友,我最珍贵的回忆
- 广告回收站
-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法论文(1)
- 物权法的定位及基本体系分析民法论文(1)
- 论TRIPS协议义务民法论文(1)
- 析劳动合同、雇佣合同和劳务合同关系民法论文(1)
- 试评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民法论文(1)
- 法律文化层次论民法论文(1)
- 从诉权看民事诉讼启动主体的扩大民法论文(1)
-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章之条文要旨与例示民法论文(1)
-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民法论文(1)
- 针对特定群体的伤害行为是否亦定寻衅滋事罪民法论文(1)
-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民法论文(1)
-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民法论文(1)
- 试论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民法论文(1)
- 清代西藏婚姻制度民法论文(1)
- 无效担保民事责任的裁量民法论文(1)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 《打电话》2
- 《儿童诗两首》A、B案
- 《冬阳·童年·骆驼队》A、B案
- 《冬阳·童年·骆驼队》
- 《祖父的园子》
- 《地震中的父与子》3
- 《儿童诗两首》1
-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之1
- 《钓鱼的启示》3
- 《钓鱼的启示》2
- 《地震中的父与子》4
- 《童年的发现》
- 《钓鱼的启示》1
- 《地震中的父与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