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美国文化与次文化内涵及原因在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文化与次文化内涵及原因在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美国文化与次文化内涵及原因在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文化与次文化内涵及原因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分析解读了美国文化与次文化的内涵与原因,认为在教学中应运用美国文化与次文化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语言与文化的掌握。

关键词: 美国文化与次文化 内涵 文化与语言教学

一、美国文化与次文化

自从十九世纪人类学问世以来,关于文化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各持一端,至今社会科学诸领域对于文化的定义仍无统一的认识。最早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又补充了文化概念。由此看来,文化的辐射范围包罗万象,凡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现象。

文化的概念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包罗万象,定义美国文化的内涵更是比较难的事情。美国文化博大与繁杂,但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必然有其主流的社会文化传统。其中,许多学者常用多样性来形容美国文化。多样性是美国的座右铭,承诺机会平等是美国的准则“美国梦”是整个民族的自我意识的体现。

多民族是美国的文化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来自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或者“熔炉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几乎由移民组成。从最早的印第安民族开始,在美国之前的美洲已有文化,或者准确地说美洲文化是从印第安文化开始的。美国土地上居住着不同种族的人民,全世界不同种族的人们汇集在这里。这么多的种族与民族势必带来本民族的文化。这些文化在美国土地上扎根、成长。对于美国民族多样性的定义从“熔炉”到“沙拉碗”,多样性的特点越来越被承认。

美国的主流文化的是动态的。在美国,印第安人里已被边缘化,到18世纪中期,一个新的民族站在一块新的大陆上,美利坚民族形成形成,美国的社会价值观把个人主义奉为金科玉律。文学作品对于人们思想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富兰克林的《自传》体现了作者的启蒙思想,以及追求自由、民主的意志与要求,它被誉为“对千百万人都有教育意义的一本书,对于美国民众的人生观、道德观、事业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对于美国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强调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生存、自由和谋求幸福的天赋权利。美国文学的第一次高潮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这对于美国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倡导发扬个性,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全体美国人在那个时期的普遍的进取精神和乐观情绪。

“机会平等”是美国《独立宣言》明确指出的:“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会平等的观念和提高生活标准的观念一直是美国人性格的标志。这些观念是以优点、辛勤的劳动(by the sweat of one?蒺s brow)为基础的。美国人在工作和消费的循环中对于休闲会感到不自在,因为在他们所宣传的乌托邦的消费观念中,工作得越多,挣到的钱就越多,就越有钱买最新的东西。并且,美国工作中的“赢就会拿到一切的”(the winner takes all)的伦理观念使得成功的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美国梦”还包括家庭观念,所以美国人在有时间时多数会在家做些家务。

宗教文化是美国主流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无论是《独立宣言》,还是总统的就职演说,都清楚地刻有宗教的痕迹。尤其是基督教在美国的影响广泛。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追溯到北美殖民时期。作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宗教信仰深深地烙上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印记。“不过由于美国的人口主要由欧洲移民组成,她的宗教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主要是西方宗教价值观。概括地说美国宗教具有这样两大特点:宗教派别多,政治与宗教分离。美国的新教与教友派带到了新大陆一套伦理准则,这些伦理准则强调勤奋工作以得到上帝的恩惠”。这些跟宗教有关的伦理观念对于美国早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品化是美国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色。美国文化的完全商业化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物质主义的背景下,地域文化让位于全国的整体文化。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说过,美国人的事业就是商业。(The business of American is Business.)来自于商业的竞争成了美国商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从事商业活动是美国文化中的基础。

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美国人相信传统的教训:时间就是金钱,不要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早期的鸟儿有食吃,滚石不生苔等等,清教牧师会警告信徒:“闲逛是魔鬼的工作间。”这种观点渗透到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这种时间观念和美国的民主、基督教、资本主义结合到一起成为一个信念:“上帝帮助那些自助的人。”(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这种信念激励美国人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在强调时间紧迫的同时,美国文化的另一方面认为:只工作不劳动,会使人变成傻瓜。(All work an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美国人不只是认为时间是金钱,一切都是金钱。美国缔造者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没有等级区别的社会;华盛顿拒绝王冠而选择了总统。但是既然没有人因为出身而觉得比别人更好,平等主义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势力鸿沟,金钱由此成了导致不平等的罪魁祸首。

“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美国梦”的另一个方面是美国人的开拓精神,也就是远眺视野以外的景观,思索梦幻以外的可能之事。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扣人心弦的一章。西进运动是美国人性格的典型表现,他们不满wWw.LWlm.coM足于安定的生活,而是通过各地间的迁徙来实现自己的梦想[5]。

前边所说的美国文化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作为美国文化的主流,这些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美国文化中的次文化。

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原因,主要原因有地区、种族、民族等。美国的50个州就因为历史的不同,有不同的独特的次文化特色,从美国的民族构成角度,有北美土著人,来自欧洲的美国人,来自亚洲的美国人,来自非洲的美国人,来自拉丁美洲的美国人,因此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次文化风格。例如新奥尔良的法式小镇,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保留地,底特律的穆斯林,洛杉矶到处的赌场,火奴鲁鲁的日本风情,爱尔兰式的波士顿,充满了布鲁斯的芝加哥,旧金山的中国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科罗拉多的犹太人,费城的辉格教,古巴特色的明尼苏达,纽约的迈德逊大街,洛杉矶的明星,到处都是纪念碑的华盛顿,等等。密执安州以西的中北部一些州仍保留着许多斯堪的纳维亚和日耳曼的文化遗迹;宾夕法尼亚煤区或住在小麦带的乌克兰人给那些地区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法国人的影响仍残留路易斯安那州;宾夕法尼亚的荷兰人或是分布在兰卡斯特的日耳曼定居者,组成了次文化群落,极易辨认。

美国的次文化不仅仅有着地域性的差别:纽约大都市文化、新英格兰文化、宾西法尼亚文化、南部文化区、中西部文化区、摩门区文化、落基山脉地区文化、西南内陆地区文化等;还有由于宗教差别所形成的文化。在美国主要宗教为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其次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再次为印度教、佛教和其他种类的教派。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形成了更多的次文化的层面,如妇女文化,企业文化,体育娱乐文化,以及美国电影、音乐、舞蹈、绘画,等等在美国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

可见美国文化不仅仅主流文化是多元的,次文化更是丰富多彩的。这些文化特征及其次文化特征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的原因,在十九世纪早期美国人努力创造艺术、文学、音乐,体现他们思想和美国意识。从十九世纪开始,美国文学充满了清新的美国方言,在库柏、梭罗、爱默生、马克·吐温等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例子。美国文学的发展,紧紧跟随者美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及西进运动。

爱默生所倡导的“自助”的精神:用自己脚走路,用自己的手操作,说自己的心里话,集中体现了民主精神,为民族文化的建立,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霍桑受清教徒意识、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影响,他的全部作品几乎是在宣传去恶为善。浪漫主义在美国的兴起是因为初到美国的人都抱有幻想,即所谓的“美国梦”。由此可见,文化与文学是紧密相关、互为支撑的。由于大量的文艺作品wWw.LWlm.coM在人们形成社会价值观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美国主流文化中,社会价值观主要是个人的重要性和个人的尊严。美国人认为,个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价值中心,他为自己而存在,为自我的实现而生活。

二、文化与语言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人们的话语中包含着某民族的共同经历。话语体现了说话人的态度、信仰及观点,因此语言是文化的现实表现。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形态会反映到语言的层面。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这样在这两个阶段都涉及到文化的问题,在基础阶段学习时要把文化的学习融会到英语学习的语言中,学会英语的表达法,尤其习惯美国英语的特点,主题,文章中的人物价值取向,等等。在高年级英语学习中,尤其是对于美国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具体的文化问题又有很好的认知,并且尽量了解某种特定文化与次文化的原因,尤其注意美国的文化与此文化的关系,重视次文化的作用与表现。

如何处理语言教学中的主流文化的问题,尤其是美国主流文化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的英语语言教学中,无时无刻不遇到文化的问题,针对不同的课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文化的因素对于文本的理解的影响。也就是对任何一篇美国英语的非科技性文章,尤其是文学类型的文章,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到美国文化的痕迹,首先应该判断其是关于美国主流文化还是次文化。如果能够在此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不仅能够对于文章有比较理解,而且会对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达到既理解文化又理解文章的目的。例如:在《现代大学英语阅读》第四册中有一课the Value of Working(Lance Morrow ),从课文标题可以判断文章的内容,进而引进美国文化的内涵。原来这篇文章是What Is the Point of Working?的节选,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清教徒的劳动价值观。

如何处理语言教学中的次文化问题?主流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在很多的文章中,作者在文章的内容体现主流文化的同时,势必要涉及到次文化,因为无论是作者,还是文章的内容,在表达主流文化的同时也有作者或者人物本身的种族、身份的表现,这种具体文化特色表达就是次文化形式。还是前边提到的那篇文章,文中除了谈到的清教徒的劳动价值观,还有许多次文化的内容,比如:美国工业化进程,大萧条,马斯洛需求理论,女权主义,等等。所以在阅读中,认识语言是理解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阅读过程如果没有对于文化的认知,没有对于次文化的认知,对整篇文章就很难很好地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顾嘉祖等主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3.

[2]拉塞尔·邓肯,约瑟夫·戈达德.当代美国.当代国家与社会系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191.

[3]王恩铭,吴敏,张颖编著.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06.

[4]斯蒂芬尼·福勒.美国人.外文出版社,2002:45. [6]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7]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8]http://wenku.baidu.com/view/69481561ddccda38376baf69.html.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音乐会
想不到
做书签
词语接龙
春游
惭愧
青椒炒蛋
盲丐
我见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讨厌的蚊子
一次有趣的活动
第一次看海
我们是女生
抓猫
雨中情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转变
浅谈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1)-行政管理论文
建筑安装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
探讨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1)-行政管理论文
试析新课改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堂教法的转变
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论国家实物储备的若干理论(1)-行政管理论文
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影响分析
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探讨(1)-行政管理论文
探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行政管理论文
探讨开发和利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性因素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讨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