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西方人在中国与中国人在西方

西方人在中国与中国人在西方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西方人在中国与中国人在西方

西方人在中国与中国人在西方

在西方老外的眼里,中国的马路上常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在一个视觉死角路段,尽管司机小心开车,但事故依然没有避免一一撞上了一辆逆行的摩托车。庆幸的是,摩托车手毫发无伤,稍作整理后还理直气壮地辩解说不是自己的错:在这样的地段,任谁都得这么骑!

而对于身处西方的中国人来说,要适应的地方也很多,尽管没有交通方面的不便(只要遵守更为严格的交规就好),他们面临的挑战一点不比在中国的西方人少。让我们走进这两类人的生活,去体会一下他们的不同境遇。

西方人在中国

相比30年前,现代的中国更吸引西方人。他们不用蜷缩在简单乏味的简陋旅馆里,忍受与那个时代服装相似的单调饮食,取而代之的是几乎无所不包的丰富世界,只要有足够的钱,他们就能得到几乎任何东西——正宗法式大餐、纯正日式寿司、西式花园别墅、知名国际学校等等。尽管这里的空气不那么洁净,偶尔夹杂些粉尘和悬浮物,尽管要经历些恼人的审查以及时差带给工作的不便,但大体来说,他们在这里的生活还算惬意。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中国的事业可谓振奋人心,在地球上恐怕找不到更好的发财之地了。 不过,经商之路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除7西方人把中国的政治作为敏感话题不愿谈论以外,中国的法律也常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它似乎并不像西方的法律那样明确而简单。例如一家外企老板史密斯了解到,中国法律允许企业雇佣学生做兼职销售员,当他雇佣大学生做兼职后,却遭到学生家长的强力谴责,政府也不站在自己这边,说白了,是他逾越了一条看不见的线——中国人把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任何诱惑学生从书本上离开的事都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史密斯再也不想和学生产生什么瓜葛。

尽管有不少困惑,史密斯仍然很喜欢在中国工作,他喜欢中国人,喜爱中国的饮食,也体会到人们对像他这样的老外态度在转好。几年前,当他和妻子在她老家街道上一起散步时,就会引来大批围观的人群,而现在,人们只不过多看他们一秒而已。跨国、跨种族的婚姻已变得不那么惹眼了。

史密斯也对中国人的销售能力赞叹不已。以直销为例,中国人往往发动自己所有的关系网——家人、朋友、同学等一切资源——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并视之为自己的惟一职业,就算是在饭桌上也不避讳谈论交易和买卖,这与中国的文化息息相关。而在国外,直销只是一些人的第二职业,并且尽量不与亲人朋友发生必然联系。

中国人在西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企业也更多地走向世界:在非洲争取石油和铜矿,在欧美寻找投资机会,在全世界建立办事处。中国的工作人员也就随之远赴他乡。对于中国人来讲,出国工作还算比较新鲜的事,也是国家富裕的表现。而以前的移民潮,多是为了逃离饥荒、躲避暴力以及摆脱专制统治。到外面的世界寻找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名一文,但靠着智慧和勤奋,往往永久定居在海外,最终如愿以偿。

新一批的海外中国人则完全不同,他们大多因为所在企业向海外扩张而被派遣出国,拥有工作和薪水的保证,不过海外的工作也是暂时的,几年后便会重回祖国。对于这些临时在国外工作的人来讲,身处西方社会并不顺心如意。首先就是饮食,不合口味、不习惯往往是这些人的最大感受,相对高昂的价格也让中国人变得拮据起来,丝毫不像西方人在中国那般享受生活。在外派时,中国企业雇员往往不能携带家属,也没有给子女国外受教育和妻子花销的额外补贴,这就造成了国外的中国人大多形单影只,忍受孤独寂寞,除非他们年轻、单身,又能讲流利的外语并善于交际。不仅如此,国企的高级管理者在心理上也会产生落差,在国内,享受的是别人的和颜悦色、恭恭敬敬和特别礼遇,而在欧洲,他只不过是穿着西服的中年男子。

不同的出国意愿

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多是出自喜欢和自愿,有的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更多的人期待在这里淘金和镀金,装满荷包后,再丰富一下自己的简历。西方跨国公司越来越看重中国这个大市场,但又深感此地在巨大商机的背后隐藏着同样巨大的难度,因此,他们便把最有能力的人员派过来。如沃尔玛将全球采购中心设在深圳,HSBC汇丰银行老板的办公室从伦敦搬到了香港。在中国的磨砺和经验,往往会帮助一个西方主管扶摇直上。

对于海外的中国人,情况就完全相反。尤其在国企,主管要想晋升,就得结交合适的人,而这些人都在国内。一旦出国,哪怕是几年,随着关系网的冷却,升职机会也就降低了。如果你是个高级主管,又被派到海外,这很可能意味着你在国内的工作不那么令人满意。年轻的白领阶层或许会享受出国带来的乐趣:探索不同文化,加强外语学习,体验异国风情等等,更有痴情者,钟情于西方的生活,会选择留下,不过前提是拿到绿卡。在西方,女性的日子似乎比男性更舒服一些,或许是因为她们感到性别歧视更少,也更容易找到爱情。而男性,远离妻儿,正巴望着早日回家。

语言方面,只会讲汉语在国外就会困难重重,你很难在英国的地铁里找到中国字;而在中国的地铁里,到处是标志国际性的英文。中国企业想雇佣当地雇员也不容易,以英国为倒,要找那些对中国心存好感,还要懂些汉语的就很难。不过,这样的人在中国的外企会挣得多得多。

中国人对西方的印象,有一点倒是颇有共识,那就是洁净、清新的空气,这是每个来到西方的中国人都赞不绝口的。另外,还有当地人的高素质——礼貌、友好,也颇能让人身心愉悦。

在老牌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日益频繁交往的今天,不同的体制、各异的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社会以及自然环境造就了两种人在适应彼此环境时出现的不同反应。在各种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异常活跃发达的今天,地球俨然已成为一个村落,那么尊重彼此的习俗、理解不同的文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则成了适应不同社会并实现自我发展的最好方法。 Www.LWlM.com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泉州开元寺
废物“化妆”
我爱春天的小山坡
游白鹤发电厂
致孩子的一封信
家乡的食饼筒
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片云
校园的早晨
治理白色污染——还大地一片绿色
冬季运动会
一件难忘的事
白雪公主(2)
伟大的妈妈
春游
简论英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
试析职土建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简论校企业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素养培养
试析从系统论和开放的视角探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试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简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与运行的有效机制
试析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试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解析
试论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成就、困境与对策
浅谈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试析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
简论高职机电类专业对学生的体能要求及体育教学的对策
浅谈“90后”高职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试析动力系统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机制的构建
试析内涵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的管理科学化研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评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作借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结构图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内容提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杂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