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茶与咖啡的传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茶与咖啡的传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从茶与咖啡的传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茶与咖啡的传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 要:隐蔽文化是埋得很深的难以发现的文化,位于文化深层结构的最底部。揭开深层结构最底部的隐蔽文化,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暴露在表层的公开文化中的种种表象。茶与咖啡是中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两种传统饮品,本文围绕它们的传播历史及其在异域的接受和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探寻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茶 咖啡 隐蔽文化 差异 中庸 创新 茶和咖啡被视为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代表性饮品,也即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一种具体体现。正如余泽民先生所说:“咖啡之于整个欧洲,如同茶之于中国,是点滴渗透在身心和文化里的东西。”[1]本文将对茶和咖啡最初的传播历程以及二者在异域的接受和发展状况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二者背后隐蔽的深层文化差异。

一、现象差异

(一)茶和咖啡的传播历史

1.茶的传播历史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茶”具有“国饮”的美誉。茶在中国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俗语有云:“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知,茶早已深入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在西方社会里,茶最开始是一种奢侈品。除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带茶到欧洲以外,中国使者携带茶叶到达欧洲的最早文字记录是1618年中国公使携带茶叶馈赠沙皇。茶叶的外传,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二是使节馈赠给他国;三是较少的贸易往来。从茶叶为人所知到逐渐外传的过程里,一切传播途径都是和谐的。

2.咖啡的传播历史

咖啡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非洲东部的一个国家。到了16世纪,越来越多的欧洲旅行家到中东探险,在越来越多的游记里,记录过阿拉伯人“用黑色种子煮成黑色浆汁”的故事。咖啡传入欧洲的准确时间和途径至今依然不得而知。据记载,1615年,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最先把这些阿拉伯的咖啡豆带到了欧洲。另一记载则是1637年第一批来自东方的咖啡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口上岸。从此,被西方视为是奢侈品的“君士坦丁堡迷人的金色咖啡”,走出了先前的贵族圈子,成为平民百姓共享的普通饮料。

(二)茶和咖啡在异域

1.茶在西方

事实上,咖啡在欧洲传播的时间比茶叶还要晚几年,早在1610年茶叶便开始在欧洲地区出售。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海外贸易早期就将茶引进了本国,也形成了一阵饮茶风和各自特有的饮茶习惯。然而,咖啡的醇香和苦涩似乎更顺应了他们的喜好,茶的地位并不稳固。在众多西方国家中,只有英国独树一帜,崇尚饮茶。

相较而言,原属英国殖民地的美国人的饮茶方式则简单多了,最初用“滤茶球”泡茶,现在则发展为使用袋包茶,快速、方便又清洁卫生。美国人虽然没有形成英国人对茶的痴迷和喜好,也没有独特的茶文化,但美国人却让产生于英国的速溶茶和冰茶风靡了整个世界。据资料显示,美国人所饮热茶中95%都是用速溶茶来泡制的,冰茶则占据了美国茶叶市场的80%。随着强势的经济和文化的作用,这些饮茶方式走向了世界其他国家,也包括茶叶的故乡中国。

2.咖啡在中国

咖啡传入中国已经是20世纪初的事了。第一间咖啡馆就开设在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早的上海。旧上海的咖啡称不上文化,只是随着西方探险家们的来去昙花一现,再听到咖啡一词,则是半个世纪之后。在中国,“喝咖啡”成了最小资的口头标签。鲁迅先生就曾认为喝咖啡是“享受清福”。咖啡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神秘、时髦、舶来的消费品。提及咖啡,大多数人更容易想到“雀巢”、“星巴克”这些外来的品牌。实际上,中国的云南和海南地区也在种植咖啡,并且中国也有自己的咖啡品牌,但这些都未能被绝大多数中国人知晓。

二、文化差异

(一)中庸和谐与崇力尚争

1.茶与中庸和谐

茶叶本身就产自中国人自家的房前屋后,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传统社会的中国人老实厚道,无心欺诈他人。这样的经济模式也使得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个共通的心理基础,即追求中庸和谐。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哲学是“唯情”的哲学,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物我相安,人我相安”。儒家观念体系中的核心思想也促使着这种追求和谐、平稳心理结构的进一步定形。深奥的茶文化蕴含着民族思想和精华,与儒、道、佛的理念息息相关。英国人能够形成喝下午茶的传统,或许正是因为茶道中的高雅、中和与其民族性格中的优雅、从容相契合。

2.咖啡与崇力尚争wWw.LWlm.com

咖啡与西方文化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像是一部罗曼史,充满激情、渴望、诱惑、狂热和理智。由于咖啡和茶都是外来的饮品,西方人必须通过贸易和掠夺才能获得而咖啡种植不仅主要是在殖民地上进行,还需要大量奴隶的辛勤劳作。在此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武力和斗争。从商业的竞争到战争的对抗与征服,西方人的竞争意识逐步发展为好勇尚武的冒险精神。

(二)保守内向与开拓创新

1.茶与保守内向

相对于茶传播到西方的时间而言,咖啡进入中国已经是20世纪了。中国人引进咖啡后,不仅保留了咖啡本身的特点和风味,就连不同口味咖啡的称呼也是全盘照搬,这无疑是中国文化重视传统的佐证,也是中国人保守内向的体现。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即是“重守恶变,不违祖制,唯古是法,尊古泡制。”2自足的农业经济及强烈的血缘宗族意识铸就了中国人平稳求实的大陆型文化性格。表现出来即是“求统一、尚传承、重内省、轻开拓的文化心态。”3

2.咖啡与开拓创新

在改变传统口味,满足当地人需求上,显然西方人要快得多,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由于在早期发展中得益于高势能外围文化环境的滋养,西方人善于从异质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他们从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已有的财富和成就,而是把目光投向未来,期待着事物的发展。他们不仅积极开发生产咖啡的条件和商业贸易市场,还在殖民地广泛地种植咖啡,并最终将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文化成功的传播到中国。同时,无限的创新也使西方无法形成新的固定关系和稳定价值。这正是美国无法形成独有的茶文化的原因之一。相较而言,强调保护传统的英国就维持和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英式茶风。

注释: 2、徐行言主编,《中西方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101页。

3、徐行言主编,《中西方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99页。

参考文献: 2.顾嘉祖主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写给长辈的检讨书
公司采购事故检讨书
学生关于学习生活的检讨书
上课早退检讨书范文
高中生打架检查书
作弊检讨书范文
大学旷课检讨书1000字
上课说话打架检讨书
在学校抽烟的检讨书
检讨书怎么写
离家出走检讨书
老公对老婆的检讨书范例
上课迟到检讨书500字
工作失误违规的检讨书
旷课私自离校检讨书
服装出口企业敏捷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探讨
高房价下的集团利益分析、房价走势与对策
轿车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探析
论房地产暴利的根源与治理
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探讨
我国零售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浅析物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
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冷思考
电信产业的价值网络运行规则
关于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思考
论房地产开发风险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前景与本土对策
外商投资的产业经济学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麦哨》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五彩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