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西方电影文化及其影名翻译策略

西方电影文化及其影名翻译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8

西方电影文化及其影名翻译策略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同时,国外的电影也进入了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外影片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而西方电影占据着主要的位置。由于语言不同,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必然需要翻译成中文,而电影名称是一部电影的标签,在广告宣传和海报上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更是需要翻译得让观众一目了然又寓意深邃。然而由于存在文化差异和翻译者们对影片了解得不够全面,导致我国西方电影翻译工作出现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本文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就如何根据文化背景、差异等方面对电影名称翻译的影响作出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 西方电影;电影名称;翻译;文化差异;文化背景

随着二战后的百废待兴,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传媒手段逐渐兴起。它可以展现各国的文化与生活,像一座架起世界文化的桥梁。而电影的片名在电影宣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要展现电影的主要内容,又能揭示主题,还可以暗示电影的类别。在翻译过程中,既需要以尊重源语言文化为基础,又要顺应中国文化的理解习惯,更要简短醒目,以吸引观众为目的,可以说在当前西方电影涌入国内的今天,西方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一项繁冗而艰难的工作。现阶段我国电影片名翻译的总体质量还未达到较高水平,没有一套良好的翻译方案,因此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尽管不少优秀的电影引进国内,但影片名的翻译质量尚有待提高。我们需要通过研究中西方背景文化的差异,逐渐在摸索中找到电影名称翻译的合适方法。

一、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西方对于科学的探索具有非一般的热情,一般影片都会以科学为主题,许多影片都呈现了科幻的场面,这是由于他们对于科技的另一种探索与展现。不管在科幻题材、谍战题材、恐怖题材还是动作题材的西方电影,都会传达着西方人对于科学的敬仰与热情。比如《阿凡达》全3D电影就标志着西方对于电子科技的高层次掌握,体现西方人对于未知宇宙的强烈好奇心与探索欲。反观中国影片中,却缺少这种科幻元素的电影,总是以心理上的情感为纽带拍摄影片。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传承的时间久远,倡导传统的道德观念,让自身的文化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即使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人骨子里依然遵循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历史延续性。因此呈现了西方电影以倡导科学文化为中心,重理性而轻情感,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的特点;而中国电影一般以心理情感为线索,用道德诠释一切,对于言语与画面的结合是最为重视的。

二、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 mark)认为语言具有六种功能: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酬应功能、元语言功能。电影片名就是集合了语言的这些功能,它是编剧苦心冥想将一整部电影浓缩的精华,既要展现电影的主要内容,又能揭示主题,还可以暗示电影的类别,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望。在另一方面,电影片名翻译涉及语言规律、文化背景、心理审美等各种因素,体现了一国文化的美学特征。而电影片名翻译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通过短短的片名能够承载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内涵。在放映时,片名也是电影的头号招牌,名称打得响亮,会让观众对其感兴趣,有着强烈的商业宣传作用。观众对于一部影片的第一印象,都是通过片名了解的,因而电影名的翻译至关重要。近几年西方电影的引进,片名的翻译工作成为重点,既要遵循翻译原则与方法,又得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融入双方的文化异同。

当前我国对于西方电影的翻译效率越来越高,许多优秀的影片上映都离不开翻译工作者的辛苦工作。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与理解不同,导致翻译工作仍呈现出混乱不统一的局面。这让有些观众在交流的时候,以为看的不是同一部影片,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首先,由于内地、港台引进影片后,翻译的名称较为混乱。这是由于内地较于谨慎,忠于原名,一般用直译的方式翻译影片。而港台商业气息较为浓厚,通常为意译,比较随意。比如Ghost,内地译为《幽灵》或《鬼魂》,香港译为《人鬼情未了》,台湾译为《第六感生死恋》。

第二,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许多内地还没有引进的电影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一些网友组成较为业余的翻译小组,将影片快速翻译,甚至连内容都不了解就直接翻译。例如Inception,译为《盗梦空间》《奠基》或《潜行凶间》,而该片在港台公映时又被分别译为《全面启动》和《开端》,这样它就拥有了5个令人困惑的译名。

第三,由于商业化价值,许多公司为了和网络上的BT种子电影的名称分开,因此费劲心思把片名改头换面。比如2010年上映的The Spy Next Door,有的地方译为《隔壁间谍》,这还比较直译,有的地方译为《爸妈的话》似乎就说不过去了,最后公映时被译为《邻家特工》。

三、关于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几点思考

片名已经成为电影的品牌商标,具有强烈的商业宣传作用,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在另一方面,电影片名翻译又是一门艺术活动,因此它具有审美功能,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技巧,不失好的宣传效应,又在翻译中体现美的特点。

首先,忠实性原则。在对影片名称翻译的时候,忠实性是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翻译前后的意思要对等,对于原文的意思不能扭曲也不能增减,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译”。它的优点在于浅显易懂,便于查阅资料。在翻译时候力求达到词词对应,结构与比喻都要与原作相似。在比较浅显的电影名称中,我们可以单从英语单词的含义中直接翻译出来后组成名称,这种方法使人一目了然,清楚、直接。并且通过直译,可以将中心事物以及事件概括出来,便于观众了解到电影主要围绕的内容。一般西方电影片名翻译均采用直译法,比如电影Schindlers List直译为《辛德勒的名单》,Roman Holiday直译为《罗马假日》,Titanic直译为《泰坦尼克号》,Harry Potter直译为《哈利•波特》,Lion King直译为《狮子王》等。

其次,文化性原则。尽管对于西方电影名称的翻译,直译是最直接的翻译方式,但是由于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我们所需要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可以在其中适当添加艺术性的元素。它是通过改变片名来最大限度地保存电影的内容,主要方法有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不是完全等值的翻译,而是部分等值或者不等值的翻译。比如前不久上映的大片Inception,它在英文中的意思是“开始”,但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全球多个地区,主人公还将潜入密集而又无限的梦境世界。他是一个经验老到的窃贼。在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时候,他潜入别人梦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我们需要让影片名称赏心悦目,具有观赏性,通过剧情最终确定为《盗梦空间》。拉近影片与观众的距离,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又如美国影片Home Alone译为《小鬼当家》,汉语“小鬼”是一种昵称,表示有聪明头脑的孩子,也表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而片中小主角欧文就很符合“小鬼”这一形象。而“当家”表现一人统领全局,独当一面。欧文就是自己一个人与坏人们斗智斗勇,符合了《小鬼当家》这个片名,做到了译语标题与原片内容的统一,也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性。但是,过分的标新立异却往往会适得其反,给人错觉,甚至让观众“不敢接近”,例如Bless the Child(《灵异总动员》)。

第三,音译原则。有些以主人公或者地名为名称的电影,我们可以根据名称的发音进行音译。这样一目了然而且朗朗上口,方便观众记忆。比如《特洛伊》(Troy),《斯巴达克斯》(Spartacus)等。

第四,通俗性原则。电影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只为了娱乐大众,让人们得以休闲娱乐,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以观众的角度考虑,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与观众日常生活相密切的名称往往更容易吸引观众,提高电影票房。比如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描述一个单亲爸爸,因为穷困而难以维持生计,却为了抚养儿子重振旗鼓,处处寻找机会,最终走向成功之路。翻译者们将片名翻译为《当幸福来敲门》,要比直译《寻找快乐的故事》更生活化,也更容易被广大受众接受。

第五,其他原则。有些片名如果直译,观众会觉得缺乏艺术表现力,难以提起注意力,但是如果意译,又难以跟影片名直接联系上,因此面对这样的名称需要将直译与意译联系起来,让直译将原片内容表现出来,意译来表达隐含的意或者补充的内容,增强名称的感染力。比如《哈勃望远镜》(Hubble)。另外,在电影名称的翻译的时候,需要以观众为主体,增加电影的审美感染力,通过片名让观众就有种跃跃欲“视”的感觉。因此在电影名称翻译的时候,要注意不但言简意赅,更要达意传神。用简短的语言文字制造一种气氛,带动观众的感受。

四、结 语

英国著名的翻译大师泰特勒曾指出,“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家的人们能够清醒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电影作为具有商业性质的一门艺术体裁,我们就必须重视起电影名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观众的印象。然而翻译电影名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必须要真正理解影片所浓缩的文化,再加以中国的文化,将电影的精华浓缩到短短的几个字之中。另外,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效果,能够激发观众的兴趣,使影片充满神秘与吸引力。一个好的译名就像一件艺术品,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和高尚情操的陶冶,能吸引观众去观看欣赏影片,从而起到很好的导视和推广作用。中国www.lwlm.COm

[参考文献] [2] 路景菊.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J].电影文学,2007

(1

7).

[3] 陈秀.论译者介入[J].中国翻译,2002(0

1).

[4] 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0

1).

[5] 罗国太,曹祥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修辞的运用[J].电影文学,2007

(1

7).

[6] 许建平.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标题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0

4).

[7] 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兼评《走遍中国》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0

2).

[作者简介] 单迎春(1973— ),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及英美文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编的教科书
多姿多彩的课本
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让生命笑得更灿烂
高新技术与我
我的周末
一根热狗
假文盲
三“福”临门
上海一日游
“只要你好”
昨天tomorrow
童年
快乐
浅析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试析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再思考
试析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的思考
简论澳大利亚TAFE学院校企合作的特色及其启示
试析管理文化向服务文化的转换
试析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高职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的创新
试析出口扩张时期台湾经济发展与职教改革互动述评
浅析网络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试析高职院校学风与文化建设
试析高职院校文学类课程设置探讨
浅论进化教育论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浅谈未来取向的发展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试论统筹方法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再思考
试析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的影响研究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山中访友》教学记
何其芳的早期创作和《秋天》的抒情艺术
《秋天》词义辨析
《秋天》的意境美
《秋天》有关资料
怎样朗读新诗
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
《山中访友》教学札记
何其芳的旧体诗
古诗词中的“秋”
回忆何其芳同志
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14《秋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