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8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理性;价值取向;技术理性

论文摘要:文章以20世纪的西方批判理论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了生活世界理论派、人本主义批判理论派和后 现代 主义派各自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发现文化危机,认真反思各派在面临现代 工业 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如何发现危机的潜在,并怎样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中的。

文化批判是在特定时代的主导性文化进人一种非常规期和变革期时,知识精英们以自觉的理性反思来揭示和把握主导性文化危机的失范,而这种理性反思就被称为文化批判,文化批判代表着特定时期人类精神的一种觉醒,是对当时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审视和反省,不同时代的文化批判所信奉的价值取向和所坚持的基本观点是不同的,或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出现观点完全相悖的不同的文化批判精神,但它们都各自代表着人类文化在重大的转折期不同学派所做出的不同的价值选择。

虽然在具体的价值取向上存有差异性,但是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在框架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特定的价值视角对现实的文化危机的原因、本质、问题和后果做出一定的判断,另一方面是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大胆的可行性的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根据各自的基本的价值取向不同,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论可分为三个派别,一是生活世界理论派,以胡塞尔、维特根斯坦为代表,他们主要是从前现代的视角出发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理性主义进行批判;二是人本主义批判理论派,以存在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他们是从捍卫现代性和人的主体性的角度批判技术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异化;三是后现代主义派,他们主要是从否定现代性的后现代视角对技术理性主义的文化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激进的否定和批判。要对这三个派别的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深人的透析,主要是从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出路这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生活世界理论派的文化批判

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殊途同归,两个人从不同的路径出 发批判现代理性主义,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开辟了一条从 现实生活世界出发的前现代视角。他们都意识到,随着现代 科学 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抽象的科学世界和实证主义思潮对人的统治,从而导致了现实的生活世界被遗忘。另外,前科学的、前逻辑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 自然 的日常生活语言是重要的语言形式,它是显示生活形式的代表。 胡塞尔认为导致这样一场深刻的科学和人的存在的危机的根源便在于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分裂,科学世界在自己的建构过程中,偷偷地取代并遗忘了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却是之于科学世界具有优先性的,在生活世界中,人能够参与到世界之中,能在其中获得目的、价值、和意义,能和世界保持统一性。而科学世界只是从生活世界中分化出来的,它把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并加以形式化和片面化,结果把人从统一的世界图景中排除出去,形成了一个没有人生存于其中的、没有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科学世界。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基础。因此,要摆脱这场危机,科学就不能把人的问题排除在外,而必须要自觉地回归到生活世界中,以重建一个人与世界相互统一的、有价值和目的的世界。

维特根斯坦为给陷人危机的人类“寻找家园”,则从另一途径批判现代理性主义,向日常语言和生活形式回归,“他对生活形式的回归实际上就是在寻找被实证主义所遗忘的人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前期持逻辑原子主义的维特根斯坦坚持“拒斥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传统,把哲学归结为一种分析活动,一种“语言的批判”,认为人类的认识取决于语言,人对超出语言范围的东西,是无法获取认识的,“人对不能言说的东西,应该保持沉默”,但人们有用于认识的语言,只不过这种语言是科学语言也就是一种人工语言,哲学的任务在于分析人工语言。

但后期的维特根斯坦自己承认,早期的逻辑原子主义体系中存在“严重的错误”即试图用人工语言取代日常语言。他后期开始放弃对科学语言或人工语言的追求,相反提倡回到多样的日常语言中,以日常语言的分析代替人工语言的逻辑分析。他为了解决语言和实在的意义的来源问题,提出了“生活形式”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语言的真正意义就呈现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式中,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采用一种生活形式,也就是说语言的意义归根到底就来源于生活形式。他所谓的“生活形式”是指人的现实生活。可见,维特根斯坦通过回归生活形式,把语言从抽象的逻辑王国中拉回到日常的生活世界中,只有通过这一方式才能摆脱严重的危机。他在《数学基础评论》中明确指出:“时代的疾病要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来治愈,哲学问题的疾病则要以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来治愈,而不是用某个人发现的药物来治愈”。

可以看出,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都通过回归现实生活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克服危机,二者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构成了完整的生活世界论为中心的文化批判理论。

二、人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

在20世纪的文化批判理论中,还有一个影响巨大的派别就是以存在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派,这个派别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影响,他们深刻地剖析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由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而导致的理性主义的文化危机,特别是深刻地批判了人受制于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等异化的文化力量统治的生存状态。另外,他们还认为,要改变理性主义文化模式下人的异化状态,就要真正唤醒人内在的批判的意识和超越性,从而通过价值和理性的结合,重建合理的理性观,其宗旨就是要真正确立人的主体性和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

作为代表人物之一的海德格尔虽然也曾对生活世界进行过深入的剖析,但是,他并非像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白那样把日常生活世界当作自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源泉,以拯救处于危机之中的现代科学、哲学和人,而是要通过对人的在世,通过对人的日常共在进行剖析,揭示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刻和全面的异化。在海德格尔的视野中,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全新异化的领域,是一种非本真的存在状态,主要表现为,首先,日常主体把本己的此在完全消解在他人的存在方式中,此在与他在共在,以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被置于与他人相同的地位,甚至可以被任何他人所替换,失去了自己的本真存在,造成了常人状态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支配所引起的人的平均化的结果。“常人怎样享乐,我们就怎样享乐;常人对文学 艺术 怎样阅读怎样判断,我们就怎样阅读怎样判断;甚至常人怎样从大众中抽身,我们也就怎样抽身;常人催什么东西愤怒,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这个常人不是任何确定的人,而一切人(却不是作为总和)都是这个常人,就是这个常人指定着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其次,日常共在的主体在逃避自由的同时,也在推卸责任。再次,日常共在的主体间的交往同样具有异化的性质。总而言之,海德格尔从文化批判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在其中失去主体性,全面异化的日常共在的世界。 另一位代表人物也是存在主义大师揭示了发达 工业 社会条件下的文化危机萨特也同样深刻地他的存在 哲学 的出发点是上帝不存在。萨特认为,人被抛人一个没有神的世界中,没有上帝预先规定人的本质,人不同于其他的物,人是存在先于本质的,人是通过自我选择和自我创造而取得自己的本质的,从而也就造就了自己的世界。从这一点看,人是绝对自由的,自由本身是不可以选择和逃避的,人是被判定了的自由,但人在无法逃避自由的同时也无法逃避责任。正是由于人在自由选择时要对自己,对他人和对世界负责,从而带来了个人的烦恼、孤寂和绝望等情绪,这些生存状态也是不可避免的。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用了大量篇幅揭露现存社会中人的异化的生存状态,但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人的这一不可更改的宿命上,他倡议人们要与困境作自由抗争,要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他弘扬一种与绝望的危机境遇抗争的人的主体性。他曾明确指出,人虽处于绝望中,但又时刻怀有希望,希望的生成才是人的存在的现实展开。

人本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出发,吸收了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的诸多思想,对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危机做出了深刻的反省和批判。以卢卡奇、葛兰西、科尔施、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批判。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20世纪发挥了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发达工业文明条件下, 科学 技术的高速 发展 和人对 自然 的征服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导致人从异己的力量中解放出来和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相反,人陷人了更大更深的异化之中,几乎人的一切创造物都在特定的条件下成为了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从而形成了人的异化的生存状态和文化模式。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在文化层面批判了 现代 社会各种有影响的社会力量和文化力量,如官僚体制、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理性、文化,日常生活等,而其中科学技术失控发展所导致的技术合理性对人的统治以及人的片面性(单向度的人);同技术统治联姻又不断强化的官僚 政治 (独裁国家);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操纵意识);以批量生产和标准化为特征的非创造性的”大众文化”;现代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的深层异化等都成为最主要的批判主题。从总体上看,他们的文化批判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以及人的幸福和人类的解放为自己依据的最高尺度,这完全反映出来人本主义文化批判的本质所在。

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后现代主义派别掀起了当代最激进的文化批判思潮,他们也以构成现代工业文明主导精神的理性主义为主要的批判对象,但他们认为,在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所面临的各种文化矛盾和文化危机并不是工业文化精神遭受破坏的产物,而是以人之主体性和技术理性至上的现代文化精神的产物。因此,后现代主义者们企图从根本上不但要颠筱工业文.化的本质精神,消解一切绝对的、给定的、中心的东西,而且也消解人之主体性,达到自我消解的境界。

后现代主义者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他的解构哲学基点是要消解一切固定的结构,拆解一切既定的东西,这是一种与解构主义对立的一种新的哲学。他认为,传统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便在于固守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期待寻找一种确定的意义这样一种逻辑中心主义。从这样的思维方式出发,传统文化精神假定世界有一个中心,存在一种深层的终极价值和确定的真理去认识和探寻。德里达认为解构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逻辑中心主义,打破那种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消解中心,放弃对终极真理和价值的追求,拒斥“在场的形而上学”,并且在解构他者的同时,要达到一种自我解构。

另一位代表人物利奥塔,从分析知识分子和知识状态的角度揭示现代文化的危机和后现代文化生成的基秒。他提出,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正在经历着一场价值的危机,他们的地位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表现为从萨特式的对运动的“介人型”,转变为能够高谈自由解放的“中间型”,是处于介人和非介入之间的,接着转人了从现实退回书斋的“非介人型”。利奥塔认为,知识分子地位和存在价值的危机直接反映了知识状况的改变和危机。他指出,知识状况的最大改变就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之间的冲突。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科学知识只是一种可以操作的电脑语言。而科技大规模地将知识变成了电脑语言,变为可以操作运用的资料,而不能电脑化的人文知识却可能被淘汰、被遗忘。这种商品化和电脑化的知识状况导致了传统人文科学所坚持的传统价值失去了效用,随着人文知识的地位的动摇,科学知识只能走向一种平面化。

四、小结

综上所述,20世纪三大文化批判派别虽然所持有的价值取向不同,为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发达带来的危机寻求的出路不同,但都在客观上提供了一种解决的出路,各自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不同,同时他们的不同立场和视角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的自觉之间的冲突和碰撞,这样的碰撞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但不会起妨碍、阻挠作用,反而为社会提供实现巨大飞跃的大好时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卫生委员竞选发言稿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童年趣事
国旗下的演讲
国旗下的演讲
竞选护旗手
童年趣事
获奖感言发言稿
获奖发言
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国旗下的演讲 诚信伴我行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迟到检讨书范文
工作作风涣散检讨书
万能检讨书500字、1000字
写给父母的检讨书
工作事故检讨书
教师科学发展观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检讨范文
上班迟到检讨书
教师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无故旷课、离校的检讨书
没完成作业的检讨书
夜不归宿检讨书范文
旷课检讨书范文
女朋友乱发脾气检讨书
我因考试作弊检讨书
开发区物流建设
电脑购买中的经济学知识
中国城市化的特色论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探寻农民增收之路
民办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质疑中国软件盗版率:94%是真实还是谎言
浅议房地产财富效应
我国零售业与国外的差距及其改善措施
影响我国家用轿车需求的因素分析
对一个非对称信息手机市场的调查和思考
社会分工、农业市场化与农民增收
GATS框架下的中国电信法律环境研究
中国农产品如何面对绿色壁垒
中国农业:坎坷的产业现代化进程
雪猴
西门豹
小狮子爱尔莎
五彩池
鸟情
圆明园的毁灭
倔强的小红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登山
珍珠泉*
山雨
语文四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朱鹮飞回来了*
记金华的双龙洞
捞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