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
【摘要】文章 分析 了 中国 传统 体育 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并对二者的统一性进行了 理论 思辨,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 发展 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差异性;统一性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同步发展起来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 经济 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 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
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 现代 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 工业 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如今,伴随着全球化帷幕的拉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把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地理背景分析
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性因素。西方竞技体育发祥于古希腊,希腊文化对西方近代竞技体育有着基础性的 影响 。希腊三面临海,境内多山,大多数地区不宜农耕,但宜海外贸易。在这种环境下,希腊人养成了自强奋斗、热烈追求、思变好动、善于竞争的民族性格。因此,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竞争性、功利性的特点。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的大陆,东面是海洋,西北是高山、沙漠,将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系统。它是以仁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为主体,兼顾道家、法家、佛教的思想。所以中国体育文化具有重人际关系,倡导中庸、轻竞争,重文轻武的文化倾向。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对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而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超越的过程,这个超越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变。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活泼的,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后来完全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的,一种超越的基督教的转换。这也是西方文化在“轴心 时代 ”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转换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映射到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浪漫的、自由的、不断征服的超越精神。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选择的差异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原则,对体育的看法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 ,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而在希腊人眼里,理想的人物不仅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古希腊人认为,匀称、强健的形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对健康人格的基本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古希腊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思想。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体育价值取向上则趋向另一纬度,对人体外形的称颂,肌肉的健美,体格的健壮是其追求的目标。崇尚力量,力求通过体育达到肌肉与力量、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通过剧烈的大负荷肌肉训练,来塑造完美的人体形象。
(四)中西方 体育 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祛病健体”是 中国 民族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其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则的限制,而是过多讲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闲、养生,和其他 社会 文化缺乏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 理论 体系。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强调超越 自然 、极限。因此,西方体育动作多讲究自然性,尽量要求动作的舒展、自然,并强调要用大肌肉群参与动作的完成。西方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结构的 研究 ,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 科学 的、规范的体育理论体系。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统一性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像古奥运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中那样明确宣布以公正、和平为宗旨,但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润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处处表现出“礼”与“和”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 影响 形成了贵和持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 发展 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西方体育文化讲求“个体”、超越、竞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讲求“整体”、中庸、和谐,而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人,从人的发展、完善的角度来看,二者各有优劣,西方体育文化使人成为对象的强者,同时又是自我面前的弱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自我面前的强者,同时又是对象面前的弱者。把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从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体育文化从此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二者的有机结合亦是中西体育文化的大交融——“和合”,从而促进各自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人类 历史 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在地域、历史、民族、传统等存在多方面差异,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西方文化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形态。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方体育文化,其身上都浓缩了它们母体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 。因此,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观念,正确看待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优劣和两种体育文化交流的现象,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贡献力量。
【 参考 文献 】 [2] 黄大庆,等.论中西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
(3).
[3] 郑国华.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
(4).
[4] 郑国华.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的差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
(4).
[5] 徐成立.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7,
(10).
[6] 谷枫,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 科技 ,2003,
(4).
[7] 宋亨国,等. 中西体育文化比较研究—兼论“入世”与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
(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煮饭所感
- 当组长的感受
- 我最佩服的人
- 电视上的中秋节
- 我是女孩,应该多干点家务活
- 挂钟
- 我最尊敬的人
- 当组长的感受
- 我的同桌
- 我最尊敬的人
- 第一次参赛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夕照
- 玩游戏
- 中秋节晚上
- 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 关于对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 关于促进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 崇仁县石庄乡解决干部“走读”现象的实践与启示
- 清远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 湖南与全国及外省私营经济发展比较
-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研究
-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 招商引资促发展,民营经济挑大梁
- 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征求意见表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 领导干部要在先进性教育中带好头
-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 关于发展畜禽产业的调研报告
- 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浅谈高职数学“专业需求模块”校本微型课程开发策略
- 试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
- 浅析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机制的思考
- 浅论对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通的专业建设探索
-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浅析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的对接
- 试析我国高职创业教育呈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 探析新时期如何提升职业中学财会教学质量
- 试析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 试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路径的探讨
- 试析以财务咨询公司为载体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 试论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探索
- 试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刍议
- 简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系统解决方案
- 试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