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男权社会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男权社会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31

男权社会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摘 要:该文运用女权主义文学 理论 来 分析 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关系,以及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对男权 社会 的斗争和反抗。该文旨在论证在《啊!拓荒者》中,男权开始没落,而女权开始崛起,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是为女权崛起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的亚马逊女战士。《啊!拓荒者》是一部具有鲜明女权主义色彩的小说。

关键词:男权;女权;反抗;独立;女性自我

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在他的一部长诗中描写了一位最庸俗,最放肆,信仰男子优越论的男权主义者,一个国王,他教训儿子说:“男子志在疆场,女子的心思应惦着火膛;男儿期待接过刀枪,女子应为他们缝制衣裳;男人贵在思索,女人贵在善良;男人发号施令,女人唯命是听;这一切倘被颠倒,人世间便成一片泥荡。

19世纪40年代美国妇女运动却开始质疑,动摇和颠覆这些上千年以来的男权至上,男人为中心的言论和思想。运动鼓吹的改革是:妇女有权掌管自己的收入,拥有财产,接受 教育 ,离婚,保护自己的孩子,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妇女有权参加选举。凯瑟的成名小说《啊!拓荒者》写于1913年,虽然凯瑟在公众场合并不表现成一个狂热的女权主义者,但是作为一个在妇女运动如火如荼的 时代 浸淫下的女同性恋作家(1873-1947)(她终生未嫁,和一个女性一起生活了40多年),她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词典将女权主义定义成“男女两性间 政治 的, 经济 的,社会的平等的制度”。在她的首部成熟作品《啊!拓荒者》里,凯瑟恣意嘲弄,蔑视,质疑和颠覆男权至上的言论和思想。小说的一条明线是拓荒者们对恶劣的西部蛮荒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开辟了新家园,新王国的故事;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亚历山德拉这位新女性对男权的反抗和斗争,以及最后获得自由,建立了女性的权威的故事。本文旨在分析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同小说中重要的男性形象错综复杂的关系,表明男权的没落和女权的崛起,以及亚历山德拉同男权社会的斗争和反抗,最终获得了女性自我。

1.男权家庭以及家长的死亡

《啊!拓荒者》主要讲述的是一批欧洲移民在美国西部内布拉斯加荒原开荒拓地,建立家园的故事。移民内布拉斯加草原从一开始就是柏各森一男权社会家长的主意,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根本就没有征求柏各森夫人的意见,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丝毫就不认为有征求他妻子意见的必要。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她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政治权威和经济力量往往使女人处于地位阶层的底层,甚至是完全排除在外。只有男权家庭的家长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事务上享有领导权。所以柏各森对自己的财产、妻子、儿女拥有绝对的权威。而他的妻子只是从属于他,在家庭和社会的重大事务上毫无发言权。软弱、无助、绝望的她余生都不能忘怀面对内布拉斯加荒原的噩梦。

相关史料也揭示了妇女在美国西部移民史上的无主权的悲惨地位。在 研究 移民加利福利亚和俄勒冈的人们的日记和回忆录中,史学家法瑞格发现“(移民)的想法没有一个是妻子提出来的,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女性记录下的是同意她们不能安定下来的丈夫的提议。而绝大多数都是被动接受她们丈夫做出的决定,因为她们只有默许的份”。柏各森夫人就是这些绝大多数中的一员。由于不能大声地对她丈夫说“不”,柏各森夫人只能终日在“菜园里采摘,在家里腌菜以及做其他无休止的家务事”。“家庭”和“菜园”,这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传统的,典型的活动范围。

但是,不同于胆小卑微,可怜无助的母亲,亚历山德拉是一个“年轻战士,一个愤怒的亚马逊女战士,一个走路大步流星的英雄,和一个慈祥的姐姐……”凯瑟对亚历山德拉在小说中出场的言简意赅的描写就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有别于她母亲,不同于普通女子的特质。她是战士,她的敌人是乖戾的大 自然 ,她要驯服的是暴躁喜怒无常的大自然;但是凯瑟还另有深意地指出她还是个亚马逊战士。作家的用意在于表明除了同大自然斗争之外,还是一个敢于反抗男权社会,与男权进行斗争的女战士,不仅如此,一个:“愤怒的”,还暗示了她斗争的态度,那是毫不让步,寸土必争。接下来一句“大步流星的英雄”,凯瑟提前向读者预示了这两场斗争的结果:那就是亚历山德拉赢了。她成了受之无愧的英雄。

2.与兄弟们的交锋

柏各森的死亡象征了男权社会开始走向没落。以后这个荒野王国的大权该由谁来掌管呢?男性还是女性?柏各森总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们知道,男权社会中,儿子,或者更准确地说长子是家庭财产的合法继承人。然而凯瑟没有将这权利交给柏各森三个儿子中的任何一个,却把拓荒的大任,家庭的财产交给了亚历山德拉这名女性。凯瑟的用意在于,女性同男性一样,也可以创造 历史 ,改写文明。

柏各森将家庭的重担,拓荒的大任托付女儿亚历山德拉不是因为柏各森是一个女权主义的先驱。他这样做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在经济和社会 发展 中的作用通常都被忽视了。但是,美国西部殖民的发展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殖民者面对洪荒之地,艰苦的环境让男性不可能独自完成拓荒的重任。这使得女性也必须投身进来,才能在荒野里创造出文明。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因此,在西部原始粗砺的环境下,在需要女性参与的情况下,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就比其他时候要少一些,对女性也就略微开明些。另外,现实的原因是亚历山德拉是长女,在4个小孩中年龄最长,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帮助父亲拓荒的过程中,亚历山德拉已经显示了她的聪明能干以及很好的判断力和独到的眼光。以至于柏各森不得不承认她聪明能干。柏各森不是一个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人,而是一个在荒野上被磨砺出来的很实际现实的识时务者。面对一个共同的无法抗拒的力量,大自然,谁行谁就上,只要能让大家活下来。

但是一旦这些历史进程和使命(比如说战争,灾难,殖民……)已经完成,男人不再需要女人的参与和帮助的时候,男人对女人的偏见和迫害就会重新抬头,有些男性甚至全盘否认女性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和努力,而且开始千方百计要夺回他们在过去不得已的情况下而失去的权力。

凯瑟的《啊!拓荒者》就是男权和女权此消彼长,相互交锋的过程,这在亚历山德拉和她的三个兄弟的交锋中可以清楚看到。亚历山德拉和她的兄弟的交手主要有两个回合。

亚历山德拉和她兄弟在怎样拓荒上首起冲突。罗和奥斯卡保守古板,因循守旧;奥斯卡对常规的热爱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在小说中,一向热衷开拓创新精神的威拉·凯瑟对这样的保守派的描写可谓是辛辣刻毒,入木十分。男人,在这儿成了愚蠢和固执的代名词。

“他(奥斯卡)对常规的热爱几近罪恶。他像昆虫一样工作,不管办法的好坏,总是用同样的办法做同样的事。他觉得仅用体力艰苦劳作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如果一块地一旦是用来种玉米的,他就不能容忍再在这块地上种小麦。不管季节推后还是提前,他喜欢在每年同一个时间开始种玉米。”(p.32)

变幻无常的大自然,渺无人烟的荒野要求殖民者即是拓荒者同样也是冒险者。但是在奥斯卡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手下,拓荒者们即使辛苦劳作至死也无法在荒野里建立起家园,创造文明。凯瑟在此假借奥斯卡表明了她对社会, 艺术 及人生的看法。我们需要变革和创新。“一个拓荒者应该有想象力,与享受事物本身而言,他更应该享受对这些事物的看法”。不同于她的兄弟和邻居,亚历山德拉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拓荒者。这个女战士向男性的权威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她勤于观察,乐于 学习 ,她向不同的人学习,在冒着被天下人耻笑的危险下,她开始用干净的猪圈来畜养生猪;她第一个在高地种植了紫色苜蓿,还第一个在玉米地里种植了小麦。她敢于尝试,勇于实验,但又务实肯干。这使她成为管理像奥斯卡这些昆虫的王后。在拓荒最艰苦的时候,连续三年的干旱和庄稼欠收迫使许多农民离开分水岭,另外觅栖身之所,亚历山德拉没有屈服于她兄弟的强烈要求。和她母亲柏各森夫人不一样,亚历山德拉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她并不人云亦云,盲目追随。相反,凯瑟说服了她的兄弟,用抵押土地的办法,收购其他农民低价抛售的土地,做起了土地投机的生意。在凯瑟的笔下,女人贵在思索,女人发号施令,人世间并没有变成一片泥荡,相反而是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花园,大农场。古人云,劳力者制于人;劳心者制人。亚历山德拉在第一个回合中赢了天,也赢了人。就如同文章中描写的:“分水岭的天才,伟大的自由精灵,在这边高地上呼吸;他们一定从来没有像现在屈服于人类的意志。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要不是在一个男人的心中开始就是在一个女人的心中开始。”(p.178)在凯瑟的笔下,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在女性的心中开始。女人和男人一样,在创造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进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反抗男权上,亚历山德拉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战是捍卫自己的婚姻权利,同时也是捍卫自己经济权利的一战。16年的艰苦奋斗使亚历山德拉在荒野上建立起了繁荣昌盛的家园。但也耽误了她的个人 问题 。亚历山德拉已经40岁。这样的年龄,对一个女性而言不再是浪漫婚嫁的年龄了。安安静静,与世无争,无可奈何地做一辈子老处女,孤独终老是世俗对40岁的未婚女人所作的安排和期待。难怪西方文学里会充斥着大量乖僻可怜的老处女形象,然而亚历山德拉拒绝接受世俗给她的安排。当她的安静的爱人卡尔在外闯世界归来,40岁的亚历山德拉决定结婚了,而且是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小5岁的穷光蛋。世俗的偏见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大胆妄为?

卡尔聪慧敏感,具有忧伤的艺术家气质。做木版画是他的职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 现代 技术如照相技术发展起来的时代,他从事的是一种走向衰落的艺术。这也就决定了他一生无法有大的成就,在经济上也无从宽裕了。所以照罗的标准,卡尔只不过是一个“流浪汉”,一个“根本就算不得什么”的人。(p.97)罗是资本主义市侩阶级的代表,他们以对金钱和财产的占有来衡量一切,惟利是图而又贪得无厌。他们假情假意,说一切是为了亚历山德拉好,警告她说:卡尔是冲着她的钱来的。但是,这只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他们盘算的是如果亚历山德拉终身不嫁的话,他们的子女也就是亚历山德拉的侄辈就可以继承亚历山德拉的财产;而一旦亚历山德拉和卡尔结婚,那么财产就会旁落到卡尔的家族。

男权社会中,男人认为一个家庭的所有财产都归男人所有,连女人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如果女人占有了财产,已经是对男权的非法侵入,如果再让其以结婚的形式流入别的氏族,那简直就是对男权的公然挑衅,是违法。就如奥斯卡公然叫嚣的一样:亚历山德拉这样做是违背了“不可更改的 法律 ”,“一个家庭的财产真的只属于家里的男人”。男权社会的男人们认为这是天理,是不可违背的。所以罗强调说“这一点,谁都知道”。(p.98) 恩格斯认为以父系和父权形式出现的男权统治是占有财产的男性和没有财产的女性之间阶级划分的根源。一旦宣称占有财富后,男人就掌控了家庭,使女性沦为他肉欲的奴隶和为他生儿育女的工具。所以,男性一旦控制了 经济 大权后,就会通过各种形式来维护,强化和巩固他的特权地位,他们制定 法律 ,管理政府,控制军队,定义文化……总之就是建立各种机构来确保他们对女性的统治,最终让男性的特权渗透 社会 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恩格斯强调,女性要获得解放首先要在经济上取得独立,“全体女性必须参与公共事业”。亚历山德拉就是在参与拓荒这一公共事业中获得了经济独立。同时,在塑造和驾驭土地的同时,她也塑造和驾驭了自我。亚历山德拉在经济上的才能使罗和奥斯卡能“活得像贵族一样”,然而罗和奥斯卡却极力否认亚历山德拉在拓荒过程中的巨大奉献。他们说,“你对我们帮助很大”,但是“真正的工作总是落在我们肩头”,他们将亚历山德拉的功劳轻描淡写地抛在了脑后。是的,男性在不需要女性的时候,就会将她们曾经做出的贡献全盘否定,一笔勾销;然后打出 历史 只是由男性一手创造的大旗。罗和奥斯卡的话让亚历山德拉出离愤怒了。他们争夺财产也就罢了,现在还要否认财产是由亚历山德拉创造的这一事实。为了生存,为了拓荒,为了创造财富,亚历山德拉牺牲了个人的幸福;而罗和奥斯卡却是妻儿成群,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为了捍卫自己结婚的权利,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亚历山德拉将财产和兄弟们公平分割。但是即使这样做,罗和奥斯卡还是心怀不满。一是因为财产的流失;二是因为他们认为亚历山德拉老牛吃嫩草,不守妇道的一意孤行的行为会给柏各森家族抹黑。从头至尾,他们和周围的人都认为亚历山德拉的决定是荒唐的。他们的自尊、面子和亲姐姐的终生幸福相比,他们认为,前者重要得多。家族中女性幸福与否,和财产及家族的荣誉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罗和奥斯卡舍弃了与亚历山德拉的兄妹情谊,断绝了和亚历山德拉的来往。

虽然为了自己的婚姻,她不惜割断和兄弟的关系,但是面对世俗的偏见,兄弟对家产的争夺,以及对自己婚姻的竭力反对,以及兄弟的反目,亚历山德拉感到心灰意冷,这样付出的代价太大。亚历山德拉悲哀地问到“如果我的富足只是让我的朋友一一被夺走,那我为什么还被允许富足起来呢?”(p.105),其实历史现在依旧在重演,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女人,但成功女人的背后却鲜见男人。虽然亚历山德拉不顾一切地维护自己结婚的权利,最终走出藩篱,和卡尔结为连理,但是这一战却是让这个女战士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她已经身心疲惫。

3.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观点

《啊!拓荒者》由两个故事拼凑而成。一是亚历山德拉的拓荒故事;二是玛丽的情爱故事。从两个故事的并置,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德拉或者说是凯瑟对爱情,婚姻,性爱不同寻常的观点:她们都不看重女性和男性的激情性爱,都强调女性要在婚姻,情爱,家庭之外去实现自我,事业, 艺术 比男人更值得她们倾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她们渴望的是温和,持久的女性之间的爱。凯瑟认为狂热的异性爱会让人失去理智,最终带来毁灭。在《啊!拓荒者》中,愤怒的弗兰克射死了偷情的艾米尔和玛丽;在《我的安东尼亚》中,安东尼亚被她的情人抛弃……

亚历山德拉认为的美好爱情或者美好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相互的尊敬和理解,以及对彼此的友谊。凯瑟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是相当开放的。可以不计门第,财产(卡尔是个穷光蛋),可以不计年龄(亚历山德拉比卡尔大5岁),只要两个人之间有感情就行了。卡尔是个文弱安静的爱人,聪慧敏感,男性气质很少。与其说他是个男人,还不如说他更像一个女人。亚历山德拉和他的结合决不是强烈的肉体的吸引或者激情的情欲使然,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会在年轻 时代 就像玛丽和弗兰克一样私奔了。他们的结合,更恰当地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所谓的“灵魂的伴侣”。凯瑟和另一个女人长达40多年的同居生活可以佐证威拉·凯瑟的爱情和婚姻观。亚历山德拉是男权社会中一个斗志昂扬的女战士,她的兴趣不在于男人,而在于融入到更完全,更伟大的事业中去。

亚历山德拉一直以来向往着有更大的天地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能和男性一样不受任何约束,没有任何羁绊地去拼杀驰骋。然而,男权社会一系列习俗和法律的约束却阻碍女性进入所谓公共世界。女人被局限在家庭,男人希望她们成为贤妻良母,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女性被锁在爱情和婚姻的牢笼里;男人却进入所谓的公共世界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男权文明将女性从公共世界隔离开来。因此,局限在家庭范围中的女性无法享受男性的各种权利,特权和文化价值。因为不属于受宠的成员-(男性)之一,女性被排除,回避,驱逐,被陷于不利的境地,没有特权,没有人需要,被人遗弃,被边缘化。男权社会,世界之大,然而女性活动的范围却如此之小,难怪小说中玛丽觉得:

“岁月似乎在土地面前延伸开来;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土地还是那片耐心的土地。还有耐心的树木;耐心的人,总是同样的乞盼,同样地将链条拖动。直到爱的本能最后一次出世,流血,衰退。直到这根链条最终套牢了一个已死的妇人,她可能会在死后才被小心地从链条上被解开。”(p.144)

锁链?这是什么的锁链呢?是谁给女性套上了这样的锁链?为什么套起来的偏偏是女性呢?是男人给女人套上了男权的锁链。被锁的女人们犹如困兽;她们活动的范围和 内容 都大受限制。少了来自外界的刺激,少了外界的竞争,压力,缺少吸收新鲜思想的渠道,缺少见识新鲜事物的途径。这条枷锁对女性认识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慢慢地,她们的思想开始僵化,她们的眼界越来越狭窄,她们的生命之火渐渐熄灭,创造力缓缓衰竭。直至这些妇女变得可有可无,活着也如行尸走肉。

小说中一个叫卡丽·晋森的一个女人,“从来没有走出过这些玉米地。几年前,她变得非常沮丧,说生活总是同样的东西重复又重复,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用呢。有一两次,她企图自杀。她的家人变得非常担心,然后将她送到衣阿华州,去看望那儿的亲戚。从那次拜访回来后,她就一直非常开心,说活在如此有趣的广大世界里,她非常满足。她说任何像普拉特河和密苏里河上的大桥那么大的事物都能让她觉得快慰。”(p.73)

可怜的女人,男权社会的第二性。她们总是被推进社会的黑暗的角落,她们创造历史的力量如果不是被消除,就是被隐藏起来。就像小说中这个大半辈子都生活在那片玉米地中的女人。玛丽本是个很有活力,热情奔放的人,但是局限在家的生活,在婚姻和爱情之间挣扎的她的现实存在却让她在人生的花季嗅到了死亡的气息。即使有亚历山德拉有一片辽阔土地等着开发,她能在小城和家之间奔波,但她还是深刻地感受到了活动范围的狭小。她渴望有着更广阔的天地能让她驰骋。即使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卡尔在外闯世界,一事无成。但是,在家乡,最有成就的亚历山德拉都对他羡慕不已。她宁愿拿自己的人生交换他的人生。“但是,至少你展现了自我。我宁愿要你的自由而不是我的土地”。难怪亚历山德拉悉心抚养, 教育 艾米尔,因为她将自己渴望在外界和男人,更大的社会争锋的渴望和野心全部投射和寄托在他的身上了。“他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将有一个机会,一个完整的机会。”“最后,至少她父亲的子女里能有一个适合去打拼世界。”(p.70)

在《啊!拓荒者》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作为一个失败的农民,柏各森的死亡象征着在新时代来临时刻男权的没落;他的三个儿子中,罗和奥斯卡是保守,刚愎自用,反对社会进步和反对女性获取权利的小男人形象;而小儿子艾米尔,虽然他受过高等教育,本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却成为追求肉欲和情欲的牺牲者。亚历山德拉的恋人艾米尔是一个游荡在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之间,纠缠在传统的过去和摩登的 现代 之间,挣扎在精神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人。在凯瑟的笔下,弱者的名字是男人。这些软弱,卑微的男性形象,正衬托出了女主人公凯瑟的敢做敢当,要与男性决一雌雄的高大形象。但是,即使亚历山德拉敢做敢当,在男性依然在 政治 ,经济,文化的社会各方面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各种权利,亚历山德拉仍然需要做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她同时代,或者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先驱者一样,亚历山德拉就如男权社会中一名骁勇的女战士,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她们获得了经济,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确立了自己的女性自我地位。虽然男权势力仍然强大,女权社会要真正崛起,女性争取自己的各种合法权利,还需要更多像亚历山德拉一样的女战士。

注释:

①以括号形式(p.34)标注,其引文全部摘自Cather, Willa. O Pionee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7.(笔者自译)

参考 文献 :

[1]陶铁柱(译).【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第二性》I II.北京: 中国 书籍出版社,1998.

[2]胡敏等(译).【英】凯特.朱利特(著).《性的政治》.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习语文
《我的理想》演讲稿
难忘的别离
我许愿,我幸福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墙缝里的小草
学会生存
我与书的故事
我的理想
学会生存
分离之际
保护自己
再见了,母校
书籍·理想·人生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抄作业检讨书
给老婆的检讨书
英语四级作弊检讨书
违反校纪校规检讨书
学生检讨书的范文
英语三级考试的检讨书
课堂吵闹检讨书
大学生旷课检讨书
大学逃课的检讨书
老师的检讨书
母亲节给母亲和孩子的检讨书
给老公的检讨书
学校打架检讨书
班级团支书检讨书
寝室卫生不合格检讨书
浅谈新经济时代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
试谈争取新经济时代的生存权—世纪之交汽车产业发展探索
十二五规划实施需要新的经济学理论
浅论新经济时代呼唤智力资本积累
新迁移经济学对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适用性分析
新经济时代下信息产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学逻辑休系的新探索
论新制度经济学下的我国国企产权改革
浅谈新经济时代的留才策略
浅析新经济时代的网络营销策略
浅论新经济时代的理财理念探析
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的选择
新经济时代优秀企业家的素质组合
新制度经济学的市场观
演化经济学:会计准则制定研究的新思路
《祁黄羊》教学设计之二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一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之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二
1《我给江主席献花》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三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二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之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