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境·概念·修辞:昆廷·斯金纳与思想史研究

语境·概念·修辞:昆廷·斯金纳与思想史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1

语境·概念·修辞:昆廷·斯金纳与思想史研究

二 在思想史的 研究 中,斯金纳一直不满意于传统的研究 方法 ,不断地思考在经典文本中,作者在写作这些文本时将要做什么,特别是他们提出并试图要回答什么 问题 ,这些问题如何被接受和认可,或者被质问和拒绝,甚至也许故意地忽视占据主导的假设和 政治 争论中的准则。正是在这样的思考和探索中,斯金纳找到了在 历史 语境之下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这就是斯金纳不再笼统地使用“思想史”或者“观念史”这样宏大的方式来进行论述,而是下降到更为具体的“单位”,这个具体的单位既是思想观念的核心和内涵,也是研究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斯金纳将这样的具体“单位”定格为“概念”。斯金纳说:“研究不断变化着的概念作为历史研究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如果我们希望去写作这一类型历史的话,我们就必须特别关注于我们用来描写和评价如霍布斯所说的我们的人工的世界,即政治和道德世界的概念。” 18 这样,“概念史”研究的提出不仅表明着“思想史”或者“观念史”研究的具体化,而且意味着思想史研究对象的实质性转换。正像波科克所说“政治思想就是研究通常所使用的相对稳定的概念”19。同时,与“观念的单元”的普遍性和反历史性想必,“概念史”则更为突出了思想演进中的断裂性和历史性。正是在这样的 理论 指导下,1978年,斯金纳出版了《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在这本书中,斯金纳抽取出“国家”这个概念来作为自己研究主旨的载体和体现。他要研究作为一种全能的和非人格化的国家权力是如何进入到近代世界的。……在这个时期,从‘维持他的国家’——其实这无非意味着支撑他个人的地位——的统治者的概念决定性地转变到了这样一种概念:单独存在着一种法定和法制的秩序,亦即国家的秩序,维持这种秩序乃是统治者的职责所在。这种转变的一个后果是:国家的权力,而不是统治者的权力,开始被设想为政府的基础,从而使国家在独特的近代术语中得以概念化——国家被看作是它的疆域之内的 法律 和合法力量的惟一源泉,而且是它的公民效忠的惟一恰当目标。”20 在《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斯金纳已经开创了这一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此后,他继续沿着这一思路在进行研究。1997年,斯金纳在荣任为剑桥大学钦定近代史讲座教授之际,发表了《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一书,又着重考察了“自由”这个概念。自1958年英国思想家伯林提出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这一观点后,“消极自由”的概念成为了占据主导地位而被接受。作为历史学家,作为在思想史研究中力主“概念转换”变化史研究的历史学家,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紧随现在通行的概念,而是要考察这个概念的含义究竟在何时形成,并固定下来成为了我们通行的一种接受。既然任何一种概念的内在含义都有着历史的演进,即它的定义会在历史的进程中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为了理解这个概念及其定义,我们也就需要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来对此进行研究。具体到自由来讲,理解它的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弄清楚我们在使用“自由”这个词时它通常的意义是什么,它在历史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中是如何被定义的。因此,斯金纳教授将视线投向了历史,希冀在历史中重新再现关于“自由”的不同定义和更为丰富的内容。并以此来表达这一主旨,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来考察与理解“自由”。在《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一书中,斯金纳教授通过研究17世纪英国思想家们对“自由”的论述,阐释了“自由”的含义,这种理解完全不同于伯林所提出的“消极自由”的概念,因为成为当前学术界最新和最具 影响 的关,并被学术界广为引用24。 三 第二,作为修辞意义上的词汇的使用。这意味着为什么要使用着这样的一种词汇而不是另外一种词汇,这种修辞的手法隐含着何种意义,要达到什么效果。同时,这种修辞与思想家的思想和其行动究竟是什么关系。正像斯金纳所说:语言一种是在传统 方法 上被用于描述意义的方面,研究意义和据称是附属于词和句子的关系,另一种最好被描述为上述语言的行动方面,研究说话者在(或通过)他们所用词和句子时得以做事情的范围31。而斯金纳所关注的修辞正是第二种类型。关于这一点,斯金纳在《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已经作出了解释。2002年,斯金纳对此又补充道,“我对概念变化的形式有兴趣,我已经把这种形式描写作为修辞的一种特性。这种修辞的目的是奉劝听众接受其所使用的词汇,其实质是让听众接受着他们有争议的行动。”32为什么要关注语言,关注修辞,除了因为概念与名词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结之外,同时还因为我们所研究的思想家在写作文本时都运用了修辞战略,斯金纳又将此称为“文本战略”,而这种修辞战略的使用又是服务于思想家们所要表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这种目的,实际上是对那个社会作出一种合法性的思想论证,建构一个社会得以良好运转的观念基础和使民众形成共同的认同。对此,斯金纳解释道:“我们运用我们的语言不仅仅是交流信息,与此同时也为我们的表述树立权威,去激发参加谈话者似的情感,创造进入和排它的边界,和参与很多其他的社会控制方式。”33 更具体来说,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通过对一些名词的修辞运用来成功地建立、支持或者改变其观念和道德认同。在这样的过程中,思想家们有时就要把一些行动描写为崇高的、友善的和值得鼓励的,而另一种行动则被描写为卑劣和丑恶的。这样,所有承担为新的观念合法性而论证重任的思想家就面对着一个艰难的但明显是修辞的任务,他们必须使某种受到质疑的社会行为合法化。所以,他们的任务必须是去显示为他们仿佛受到质疑的行为提供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的词汇34。很明显,作为历史学家的斯金纳在政治思想史的修辞研究中受到了语言 哲学 家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的 影响 。奥斯汀提出,如果说话和写作被视为是追求实用价值的话,那么,作为由说话者和写作者所承担的语言行动则至少包含两种行动,一种是作者想要说或者写什么,一般来说,作者通过使用词语、句子、论据、 理论 等等使文本具有了特定“语言风格”或者“主题”的意义;另一种为,作者在说或者写这些词语、句子、论据等中将要做的那些行为,据此,他将使自己的说或者写带有一种论点,或者一种他要表述的确切含义,奥斯汀将此称为“语内表达行为”(illocution)。对于维特根斯坦,斯金纳特别欣赏他的一句话:语言即为行动,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概括为语言即为行动。他说:“思想史研究有两种方法,或者语言有两种维度。第一是被描写为意义的范围,研究与词汇和语言。第二种是语言行动的维度范围,研究说话者在运用单词和句式时所能行动的范围。传统研究重视第一种,而我则关注于第二种。如果概括我的研究方法的话,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语言即为行动。”35 因此,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斯金纳将修辞和概念的变化纳入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之中,探讨思想家如何利用修辞来对概念进行重新定义,运用新的词汇以便创造新的概念,对词汇的重新编排以便为某种政治行为找到合理性等等。通过这一路径,我们才能准确地理解在历史上所出现的很多政治概念和政治行为,理解政治观念、原则与思想的不断演进。

让我们回到文本本身来进行考察,当人们在对任何文本进行研究的时候,为了要准确理解文本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重视作者在写作文本时所运用的语言或者修辞,因为“文本自身并不能够充分地成为我们考察和研究的客体”,我们必须要把文本的修辞特征看作为我们研究的必要前提和组成部分。斯金纳在研究概念的变化时特别指出,“通过考察,我将在此重申我的异义,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概念仅是工具。为了要理解概念,不仅必然要把握用来表达其意义的词汇的意义,而且也要了解利用这一词汇将所能从事活动的范围。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所承继的思想范式已经标志着思想的长期连续性,但我仍然固执地相信,概念的历史并非如此,它们仅僵尸只有在论证中被使用的历史。”36 这就是说,“概念”本身并没有自然地具有意义,相反,“概念”所包含的意义的维度始终与语言的使用方式相关联,其语言的风格、词汇的选择和表达的范围与概念所包含的意义紧密相连。例如,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带有不同的目的来表达相同的事情,同样,相同的语言也会指代不同的概念含义,有时人们还常常使用暗示、讽刺语等等来表达自己特定的含义。因此,在思想史研究中,我们就必须研究与文本相关联的修辞,研究人们如何说和为什么要说。这样,当我们在阅读文本或者历史材料时,正如斯金纳所说,我们将会思考,这些词汇意味着什么,一些特定的词汇意味着什么,这本著作对我意味着什么,在这一文本中,作者通过他所说的什么从而表达了什么含义。同样,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要关注和考察作者在写作文本时所要做的什么,即语言的表达行为,而不是考察作者在写作文本时期望要取得什么,即语言表达效果(perlocution)。通过这样的分析,斯金纳坚持认为,语言的修辞方式理应成为文本研究的有机组成,应被增加到研究内容之中和成为思想史研究的对象。1996年,斯金纳就是使用了这种方法对霍布斯的《利维坦》进行了修辞学特征的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本及其他的政治思想。

1984年,理查德·罗蒂对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演进作出了这样三种“转向”的概括,分别是“语言转向”、“解释转向”和“修辞转向”。认为 目前 在学术演进中“修辞转向”正在成为学术研究的新取向。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斯金纳在思想史研究中对“修辞”的重视,并且成功地将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的语言哲学运用到思想史的研究,从而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更进一步深化了思想史的研究。斯金纳曾经这样说过语言与我们现实实践的关系,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斯金纳在思想史研究中特别重视语言修辞的作用。“语言像其他社会权力一样自然是一种强制,它全然塑造了我们……然而,语言也是一种资源,我们能够使用它来塑造我们的世界。因此,在这一意义上说,笔为利剑。我们通常在实践中体现着语言并受之限制,但这些实践部分地取得其主导地位归因于我们抓住了我们通常所使用语言的权力。始终向我们展现的是,运用我们的语言资源来削弱或加强这些实践,也许我们会比有时设想的更自由。”37 正像著名思想史学者詹姆士·塔利曾经以“笔为利剑:昆廷·斯金纳对政治的分析”为题论述了斯金纳对思想史研究的贡献。他写道:斯金纳不仅研究了思想史和方法论,而且使用了这种方法来解读现在。斯金纳的贡献在于:解读历史的文本,考察观念的形成和变化,分析观念与其所代表的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38。

在我看来,斯金纳不仅在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具体研究领域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还对思想史的意义给出了价值性的评判。他回答了思想史研究与现实社会观念的关系,解答了思想史研究在现实观念建构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斯金纳已经用历史语境和概念史的研究方式告诉了我们,我们不能够全然相信那种抽象的和被认为是普遍性的观念或者概念,相反,我们应该看到不同时代对概念的不同定义和不同理解。因此,在这一意义上讲,斯金纳用“特殊”分解了“普遍”,用“解构”挑战了“既存”;用不同定义的“断裂”回应着毫无变化的一致与“延续”;用历史语境打破了任何对既定观念或者概念的神圣永恒的崇拜,甚至用修辞回答了我们的现实世界并非必然就是如此,而只是被我们的语言所塑造。同时,正是对思想史进行“历史”的研究中才有助于我们理解久远的价值观念如何凸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中,和我们今天思考这些价值观念的方式,反思在不同可能的状态中、不同的时间里我们所做出的一系列选择。实际上,正是这种类型的思想史研究才会使我们不会盲目地轻信于某种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帮助我们从对某些观念的主导性解释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并对它们进行重新理解。当然,这种理解并不是说我们要把相异的价值偷偷地私自塞进在历史中。相反,思想史家的作用就在于从历史中挖掘出不同的定义,从而有助于读者对现在的观念和信仰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作出新的选择,建构起不同于以往的另一种世界。正因为此,历史的研究、思想史的研究才具有了格外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Kari, Palonen, Quentin Skinner: History,

Politics, Rhetoric, 2003, p. 1.

2 这本书的 英文 原文为“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中文翻译为现在的名称,但是,这样翻译没有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斯金纳的思想,实际上,“起源”(origin)才更能够体现他的愿意。因此,这本书可以翻译为“近代 政治 思想的起源”。

3 Preston, King, ed., The History of Ideas: An Introduction to Method, 1983, p. 8.

4 此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名为《存在巨链——对一个观念的 历史 研究 》,江西 教育 出版社2002年版。

5 Alistar Edwards and Jules Townshend, eds.,Interpreting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2002, p. 3.

6 张执中:“从 哲学 方法 到历史方法”,《世界历史》1990年第6期。

7 洛克:《政府论》, 中国 社会 科学 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8 Kari, Palonen, Quentin Skinner: History,Politics, Rhetoric, 2003, p. 15.

9 对波科克的介绍见张执中:“从哲学方法到历史方法”。

10 张执中:“从哲学方法到历史方法”。 12详见:Quentin Skinner, "Meaning and Understanding", James Tully, ed.,Meaning and Context: Quentin Skinner and His Critics, 1988, p. 65.

13详见:Quentin Skinner, "Meaning and Understanding". 15 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第3页。

16 Norman J. Wilson, History in Crisis? Recent Directions in Historiography, 1999, pp. 75-6. 18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2002, p.175.

19 Kari, Palonen, Quentin Skinner: History, Politics, Rhetoric, p. 16.

20 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第2页。

21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vol. 1.p. 175.

22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vol. 1.p. 178.

23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vol. 1.p. 4. 25 Quentin Skinner and BoStrath, eds., States and Citizen: History, Theory, Prospects, 2003, pp. 11-23.

26 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第2-3页。

27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vol. 1.p. 181.

28 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第3页。

29 转引自满云龙:“思想·意识形态·语言——共和修正派与美国思想史学”,载黄安年等编,《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111页。

30 J. G. A. Pocock, Politics, Language, and Time, preface, 1989, pp. 4-5.

31 Quentin Skinner, Hobbes's Reason and Rhetoric, 1996. 这里的译文由王加丰教授翻译,特此致谢。 33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preface,p. 4.

34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vol. 1.p. 149.

35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preface,p. 2.

36 Kari, Palonen, Quentin Skinner: History, Politics, Rhetoric, p. 37.

37 Quentin Skinner, Vision of Politics, preface,p. 7.

38 James Tully, ed., Meaning and Context: Quentin Skinner and His Critics, 1988, p. 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穷人》续编
假文盲
《魔法手指》续写
《渔夫》续写
续写《一包胖大海》
一束菊花寄深情
扩写《东施效颦》
改写《七步诗》
龟兔第二次赛跑
无私,像雨中的伞
《小抄写员》缩写
看图《雨夜买药》
“爱”的传递
《七步诗》改写
机不可失——读《最大的麦穗》有感
电工技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
县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2011年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青年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村新农村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十佳班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试验室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学校青年突击队事迹材料
十佳优秀中学生事迹材料
试车场项目部党支部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优秀十佳班主任事迹材料
十佳创业青年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县工商局行政指导茶品牌创建先进事迹
消化科主任事迹材料
建国前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求的心路历程
回首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
信息时代舞弊审计程序的创新
审计准则讲解:审计报告(二)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与技术方法
舞弊审计的特点及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议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绩效审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虚假会计报表与舞弊审计浅论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问一答见性情《林黛玉进贾府》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评《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浓妆淡抹各相宜──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比较谈
鲁迅简评《红楼梦》
林黛玉为什么多愁善感?
谈《林黛玉进贾府》的衬托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从通灵宝玉看红楼梦中的一笔多用
红楼梦断──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