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歌德与席勒的经典化过程

歌德与席勒的经典化过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5

歌德与席勒的经典化过程

歌德、席勒通常被称为德国“古典作家”(Klassiker),其作品被称为魏玛“古典文学”(Klassik)或被冠以形容词“古典的”(klassisch)。然而,“古典”在这里实际上只是一个妥协的译法,与之相对应的括号中的德语词同样具有“经典”的意思。纯粹意义上的“古典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中特指古希腊罗马文学,与之相对应的德语词是“Antik”。因此,汉语约定俗成的译法中其实包含了“古典”和“经典”两层意思:“古典”指歌德、席勒的作品效仿了古希腊罗马文学并吸取了其中的人文精神,“经典”指歌德、席勒的作品是德语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然而,歌德、席勒并没有在生前或身后马上被奉为经典。19世纪上半叶人们还只称二者为“天才”、“魏玛的两位大师”和“文学泰斗”。歌德、席勒的经典化过程分不同阶段贯穿整个19世纪。19世纪德国谋求民族统一以及新教中有教养阶层的形成是歌德、席勒的人格和作品被偶像化和经典化的主要动机。

19世纪的德国在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后开始致力于民族统一。鉴于德国 政治 和宗教上的分裂,人们试图在政治以外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层面谋求统一。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政治 历史 背景下,歌德、席勒的人格、世界观和文学作品逐渐演变为德国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成为德国在意识形态层面谋求统一的基础。19世纪上半叶,在德国反拿破仑战争、争取民族自由和解放的语境中,席勒因其对自由的礼赞而成为公众瞩目的民族英雄。人们对席勒的崇拜远在歌德之上。在19世纪下半叶德意志帝国谋求统一的语境中,对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的需要超过了对自由的要求,歌德的地位逐渐超过席勒。歌德作品中对和谐、人道的追求以及浮士德精进不已的精神使其一跃成为德意志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后,对歌德的经典化更加意识形态化。德国在获得政治统一后,需要通过歌德进一步赢得民族精神上的认同。歌德成为一种近乎民族宗教的领袖式人物。

同时,18世纪下半叶起,在德国逐渐形成一种所谓“有教养阶层”,它包括贵族、上层和工商市民、高级国家公务员、军官、大学教授、中学教师、 自然 科学 家、人文学者、医生、法学家、律师以及部分牧师。与其他阶层相比,该阶层受到最良好的文化 教育 。也因此,该阶层受启蒙思想和人文主义 影响 也最为深刻,批判和反对正统教会的呼声也最为高涨。各种自由宗教思想的发起者或自由教会的倡导者大多来自这个阶层。这些正统教会的反对者和自由思想家不是没有信仰,——比如他们信仰泛神论、自然神论、无神论、一元论或者某种抽象的理念、精神和世界观——而是他们的信仰不符合正统教会的要求,对于正统教会来说属于异端邪说;他们也不是不要组织,而是希望以自由结合的团体取代僵化的正统教会组织。为与正统教会划清界限,在有教养阶层中逐渐形成一种以施莱尔马赫为旗手的“新新教”或“文化新教”,也称“教养宗教”。歌德、席勒于是被有教养阶层奉为“教养宗教”的“圣人”。各种正统教会的反对者和自由教会的倡导者,无一不在歌德的作品中看到了泛神论倾向,看到了对美、和谐和 艺术 的信仰。他们因此视歌德为其自由宗教团体的先知和偶像。二

1900年前后对歌德的崇拜名目繁多,一发不可收。比如1905年,有人仿照宗教文学中的《每日必读》出版了《歌德每日必读》,仿照虔诚运动中的《箴言集》出版了不同形式的《歌德语录》。还有人制造了歌德胸像和纪念币,出版了以歌德意大利之旅的行踪为线索的《意大利导游手册》。歌德在魏玛的书房成为人们群起而效仿的对象。各式歌德传记如同宗教中的圣人传层出不穷。《浮士德》犹如有教养阶层的《圣经》,其中的格言警句成为市民生活的至理名言。歌德的诗歌被当作宗教赞美诗一样来颂读,当然它们表达的只是“世俗的虔诚”(歌德语)。1905和1914年相继出版了《歌德布道文集》和《席勒布道文集》。歌德研究会在魏玛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集会,时间选择在圣灵降临节。人们还像庆祝圣诞节和复活节那样庆祝歌德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可见,歌德、席勒偶像的树立和敬拜在形式上与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也与宗教文学的经典化异曲同工。何况在魏玛朋友圈子,人们早就开始称歌德、席勒为“圣歌德”和“圣席勒”。只不过人们崇拜、纪念和庆祝的不是基督教的神,而是人的精神、理念、世界观和不朽的人格。三

值得注意的是,对歌德、席勒的偶像崇拜以及二者的经典化,严格说只出现在以普鲁士为中心的新教文化中间。占德国近一半地域和人口的天主教方面不但没有参与这一过程,而且直到19世纪末一直坚决抵制对歌德的接受。即便在新教教会内部,对歌德的评价也存在分歧:具有自由思想倾向的神学家和神职人员视歌德为第一位 现代 信仰者,因为他批判了教会的僵化,提出了新的世界观;而新教各正统教会则直到1900年前后都对歌德持否定态度,禁止正面提及歌德的名字。尤其一战以后,新教方面辩证神学的代表人物卡尔·巴特、高嘉顿和布鲁纳等都公开批判歌德。可以说,歌德、席勒的经典化首先与19世纪营造德国统一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其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新教和有教养阶层的左右。因为直到第三帝国成立,歌德研究会虽然从未超过4000人,但其成员大多属于文化新教和有教养阶层,而且大学教授和中学教师居多,他们通过编写教科书、进行教学和科研直接规定和 影响 了文学经典的形成。 c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失败不是永恒的
我的名字
书,我成长的伙伴
举手之劳
请文明养狗
华山索道
天使撑起的绿荫
海峡情思
我的名字
幸福的味道
快乐的飞雪
家乡的秋天
我不愿意再看到……
中国人的公德
汕头城区的新貌
顶管项目部副经理事迹材料
社区女民警先进事迹材料
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事迹材料
项目女经理事迹材料
公司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车站副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小康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综合队保证班班长先进事迹材料
工程施工公司试验室主任事迹材料
项目部生产部部长先进事迹材料
腹腔镜胆微创手术主治医生事迹材料
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演讲稿
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先进个人事迹
手术室护士先进事迹演讲稿
项目部安全员先进事迹材料
内部控制:一个棘手的任务
审计独立性探析
4项审计准则要点剖析
关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若干问题(一)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演变史
评国际舞弊审计新准则及其借鉴
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
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刍议会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论民间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三曹”生命意识与文学审美观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独白式课堂教学的审视
财政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判断和移送问答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祝福》“然而”后面省略的是什么
《祝福》千问
《祝福》的文化思想批判
《祝福》中体现的人性弱点
关于“然而……”的理解──鲁讯《祝福》语言艺术赏析
从《祝福》看“鲁镇”的女人们
小说叙述语言的语用分析和读解──鲁迅小说《祝福》语言例析
谈《祝福》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一个蜷缩着的灵魂──看《祝福》插图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祝福》的对比艺术
眼神里透出的悲剧命运──《祝福》祥林嫂的眼睛描写赏析
幸与不幸──《祝福》的人生价值
从《祝福》看肖像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浅谈《祝福》中的“说说清楚”
从《祝福》中的孩子形象看小说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