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试析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

[论文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是必须创新教育观念,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和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观;其次是创新教育内容,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是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做到两个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以情感人相结合。

[论文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时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多元化、边缘化的挑战,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凸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机制和方法进行大胆创新和努力实践。

一、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是观念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党的“十八大”明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体现时代性、先进性。中共中央16号文件要求我国高等院校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

(一)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观

思想品德的高低是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高校的“特殊学生”,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智力水平偏低,而是由非智力因素所造成。因此,教育最重要的还是陶冶情操,教会学生求知和做人。学习知识只是服务社会和生存的手段,学会做人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只重视专业学习而忽视思想引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有知识没教养,有目标没信仰,有专业技能但自私自利的人,将非常危险。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

从神化教育、物化教育到现在的人化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性的不断觉醒,人化教育终将成为历史的必然。人化教育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提供满意而有效的服务。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人的天性,促进大学生情感的发展,切实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树立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观

个性和个人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个性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实际上就是天赋。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造个性是教育的灵魂,个性发展合乎人才成长必然规律,是全面发展的核心,真正的全才是没有的,全面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样样精通,因为这样的话将来只会是“样样稀松”。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础是内容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就是要反映时代特点,不同的时代应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的内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紧紧围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扣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凸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实效性。

(一)体现时代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体现时代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相互交流、激荡,在校大学生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呈现出思想“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特点。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同时“个人主义倾向”也不断凸显,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的思想占有一定市场,造成了道德失范、价值失衡、诚信缺失等不良社会现象,给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极大的负能量。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主流的思想体系来引导教育,势必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和行为的失范。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必须弘扬主旋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生教材、进学生课堂、进学生头脑,关注学生合理诉求,引导大学生克服片面的价值观,确立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内在统一的新价值观,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深化改革开放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体现时代性。全球化、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国际交流愈加频繁,经济、文化、科技各领域交往愈加快捷,在这种文化的交流当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舆论力量的失衡现象,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非常不对称,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化,不可避免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美国服饰文化和快餐文化在中国遍地开花,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泛滥成灾等,不可避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以及行为方式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却了解甚少,国学基础的确令人担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同时,对西方文化采取分析、鉴别、借鉴、利用等方式,将改革开放、民主法制、公平竞争等观念融入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

3.网络化社会体现时代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海量信息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与此同时,网上色情、暴力、虚假新闻等垃圾有害信息以及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引诱大学生痴迷网吧谋取暴利,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自卑自负、心理阴暗,处于心理“亚健康”状况,有的留级辍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高校党的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将互联网纳入工作视野,加强校内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增加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可控性。"

(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激烈冲突的痛苦,他们渴求成功,尤其是大量的农村孩子渴望“出人头地”,在城市安家立业,哪怕是“蜗居”在城市的角落里。

1.内容要“实”。思想政治教育难免让人觉得“ 虚”,认为只是讲空话谈大道理。实际上,讲大道理是正确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只是讲大道理要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不能陈词滥调,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必然要面对家庭经济、交往、恋爱、学习、就业、适应社会等方面的思想压力,如何化解压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参与社会竞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实实在在努力解决好。

2.内容要“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各种思潮大量涌现,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观念、思想、学说不由分说,扑面而来,让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思想教育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育的效果一定不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灵魂的教育,只有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与时代同步,与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才能让大学生入脑入心。

3.内容要“活”。鲜活的形式、务实的内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简单说教和生硬灌输式的思想教育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工作的艺术,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三观”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义正词严,但方式方法却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情趣,做到“忠言不必逆耳,良药未必苦口”,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实现“润物无声”。思想教育在坚持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方针,广泛开展“校地合作”办学,在农村、社区和企业建立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构建“教育、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让大学生“走出去”,把农村、社区和企业的精英“请进来”,通过互动,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育和谐校园文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同大学生直接沟通,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及时解答他们的困惑。

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是机制创新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防止和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在抓好显性教育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通过系列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学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在氛围中受到教育。

(二)严格管理与以情感人相结合

严格管理,首先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文明修身”等系列养成教育活动,对大学生日常行为提出刚性管理要求。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应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性化”特点和工作的艺术性,十分重视情感的作用,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每一场所,带着对学生的浓情和爱心去感知学生,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内心感到温暖和激情,切忌采用生硬的说教,这样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至于事倍功半。只有将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与以情感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实践证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总之,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创新,创新是客观形势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要求。同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得以在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开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国际化的交流,可以吸收国外的有利于我国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教育内容,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摆脱老面孔,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面对新问题,提出新办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国外的一些腐朽思想会侵入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在经济上处于强势的国家,为了达到其经济或政治目的,会以经济作为其思想侵入的先锋,这是我们应高度警惕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选择
春天
拔牙记
一只笔筒
鸟趣
没有作业的星期天
弟弟变了
老师不在的时候
我的大朋友——淘气老爸
狼来了
真正的眼泪
苦瓜
绿色公园风景美
羽毛球失踪记
浅谈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1)论文
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研究(1)论文
《服务贸易总协定》研究(1)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中FCR的使用和风险防范(1)论文
新出口退税机制对欠发达地区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论文
国际贸易中的商标平行进口问题研究(1)论文
论电子垃圾壁垒(1)论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1)论文
中澳农矿产品贸易问题与对策(1)论文
浅议应对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1)论文
排污权国际交易研究(1)论文
教育服务贸易中的跨境提供(1)论文
进出口业务中的电汇结算方式探讨(1)论文
从语言看日本综合商社海外经营的模式(1)论文
国际商务谈判应注意的问题(1)论文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探究活动
习得方法实践运用──《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