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原则

浅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原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7

浅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原则

"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文社科成果 评价原则

论文摘要: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整个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概念及分类,探讨目前我国高校认可的社科成果评价体系,阐述高职院人文社会成果评价的八项原则。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已成为学术发展的瓶颈,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已催生了大量的学术不端现象甚至学术腐败,严重阻碍了学术的繁荣和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 迫切要求加强建立和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和机制, 鼓励科研创新, 营造崇尚学术、促进学术进步的良好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探讨高职学院人文社科成果的评价原则,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高职科研竞争力。

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概念及分类

人文社会科学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运作和社会变革等社会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 其研究成果本身就是以对诸多社会现象、社会规律、社会实践的价值和意义作出判断和评价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比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表现出其内在的广泛性、复杂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庞大学科群,包括: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军事学、新闻传播学、体育科学、情报与文献学、地理学等25大类。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形式可分为:著作、论文和研究咨询报告三类,按研究的内容分为: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

二、高校认可的社科成果评价体系

三、高职院人文社会成果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首先要有科研理论做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科研工作的实质,并具有充分的针对性。同时,还必须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科研实践,抓住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方面。合理、有效的成果评价不仅包括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而且包括评价者对评价指标的科学、规范的掌握和运用, 即评价体系与评价形式的双重科学性。

2.创新性原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以探索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是不断修正错误的理论和认识、正确把握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指导人们实践的过程。高职社科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应当是评价科研成果的唯一标准、最高标准。不具创新也就失去了学术意义。

3.可比性原则。评价体系要能适应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评价对象间的比较,既适应于同一对象基期与报告期的纵向比较,又适应于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高职学院的科研水平与能力是不可能与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高校相比拟的,因此,在横向比较时应按同类型、同层次的学校来进行比较和评价。

4.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简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简约性指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可行性指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保证,并且容易取得;可操作性指所选取的指标要尽量与评价对象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高职学院的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社科成果,必须对高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指导意义,产丰富与充实其它科学的的理论,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5.实效性原则。一方面重视成果自身“含金量”及对学科理论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 有些社科研究成果包涵巨大的潜在效益, 是社会现象历史轨迹的再现, 需要时间和实践的双重检验, 社科成果评价者也必须重视这种潜在性。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理论研究不足,因此研究和探索高职教育与院校管理的成果,对促进区域经济建设、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6.综合性原则。成果评价不仅是对成果价值的一种认可, 更重要的则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发挥潜移默化的主导和辐射作用。由于社科研究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以及成果价值的多样性, 使得社科研究成果的评价表现出高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复杂性。建立在成果价值多样性和复杂性基础之上的评价准则, 具体评价时必须考虑因地、因时、因人等各种主客观因素, 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7.发展性原则。社会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社科研究成果评价者必须与时俱进, 以科学的发展观去评价具体的研究成果。另外, 评价的标准也要随之不断地发展变化, 以适应社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因此,高职社科成果也要不断推陈出新。

8.同行性原则。从对研究成果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来看, 除作者之外, 对成果内容、意义理解力、认识力最强的就是高职学院的同行们。另外从学科发展和学术方向培育方面来讲, 社科成果评价也必须高度重视和遵循同行评价原则。

参考文献: [2]CSSCI来源期刊(2008-200

9)[EB/OL]

http://cssci.nju.edu.cn/CSSCIlyqk2008.htm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七步诗》改写
一束菊花寄深情
《魔法手指》续写
看图《雨夜买药》
《小抄写员》缩写
续写《一包胖大海》
改写《七步诗》
无私,像雨中的伞
《穷人》续编
机不可失——读《最大的麦穗》有感
“爱”的传递
扩写《东施效颦》
《渔夫》续写
龟兔第二次赛跑
假文盲
电工技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县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十佳优秀中学生事迹材料
试验室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11年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村新农村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
消化科主任事迹材料
学校青年突击队事迹材料
优秀十佳班主任事迹材料
十佳创业青年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十佳班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县工商局行政指导茶品牌创建先进事迹
试车场项目部党支部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优秀青年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与技术方法
舞弊审计的特点及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建国前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求的心路历程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审计准则讲解:审计报告(二)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回首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
虚假会计报表与舞弊审计浅论
信息时代舞弊审计程序的创新
浅议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绩效审计
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
评《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谈《林黛玉进贾府》的衬托艺术
浓妆淡抹各相宜──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比较谈
一问一答见性情《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为什么多愁善感?
红楼梦断──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
从通灵宝玉看红楼梦中的一笔多用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鲁迅简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