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教育

简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1

简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教育

"

[论文摘要]素养教育无论是对高职生自己的发展,还是用人单位的发展来说,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素养教育在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章在阐述高职素养教育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最后对加强高职素养教育提出了合理建议,希冀能够进一步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素养教育

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的一线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技术实践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高职教育往往重视学生的技术和实践能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注重不够。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也越来越高。对高职生而言,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实践、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等诸多基本的素养,在综合素质上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才能为用人单位所青睐。对用人单位来说,更关注的是学生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再只是关注单纯的技巧和技术。可见,高职生的素养教育对各方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被大家越来越重视。笔者试从不同的方面,对当下高职思政教育的素养教育进行浅显的论述,还希望各位方家指教。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素养教育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高职教育因为其培养任务和功能的不同,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素养教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教育具体说来就是学校在把握和了解职业发展规律和职业素质养成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教育途径,比如课堂教育、企业实践等,帮助学生形成在未来进入工作岗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品质。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在当前就业难的背景下,帮助高职生尽早了解和适应职业市场,尽最大可能使学生适应并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素养教育具备三个明显的特征:个体性、差异性、实践性。个体性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最终形成不同;差异性是因为学生将来可能从事不同的行业或者职业,对工作的要求和职责等不尽相同,所以在素养教育上也必定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已成为当下高职教育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培养模式,同样高职生思政教育的素养教育也深受这种模式的影响,即让学生在实习的具体实践中切身感悟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素养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第一,理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没有资格去谈论未来。同样的,一个成功的人假若他的道德品质备受大众质疑,只能说他在物质上是成功的,但在精神层面上遭遇的却是“滑铁卢”。高职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易于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通过一些素养教育,如成功人物的事迹,国家的发展成就等,使学生明白理想和规划对一个人的成功是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理想作出合适规划。道德品质主要是指职业道德品质,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素养,可以说是高职生取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二,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教育。职业意识则是让学生在未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先对职业环境和职场生活有所了解,以及在具体的实践实习中亲身体会职业环境,丰富自己的职业意识。服务意识很明显是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让学生明白,奉献社会与促进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参与工作并不只是为了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而是要上升到服务人民和服务国家的高度。第三,学习观和择业观教育。学习自然对学生的素养形成至关重要,一个乐于学习的人肯定与其素养的高低正相关,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型社会,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社会。因此,高职生尽管偏于技术和实践,但也要坚持终身学习观,创新学习观和全方位学习观,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外修养。当前的就业环境和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择业观也影响颇大,使一些学生再择业时只关注薪酬待遇,甚至可以忽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更别谈什么回馈社会,服务人民了。从根本上说,这样的学生在价值观上已经发生了偏废。因此,素养教育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引导高职生将自己的职业成功置于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思考,要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在一起。

二、进行高职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对学生来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处在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社会需要的是高技术高素质的“双高”人才,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高职生课堂教育“重技术,轻学识”的传统,使得高职生在理想信念、" 道德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上也存在诸多不足,综合素质远低于本科生。一些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上这所学校学这门专业,因此在学校里基本是无所事事,对未来也没规划;有的则因为进入高职院校而觉得自卑,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彷徨;有些在择业上也不够科学理性和成熟,表现出过分的金钱利益和个人利益,完全没有爱岗敬业和服务意识,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有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耐劳,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不能很好地和同事共事。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更别谈什么建功立业了。高职素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则有利于这些不利情况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利于他们在就业时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并能够更好的立足于岗位,服务好社会。

其次,对用人单位来说,有利于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使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化。企业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作为支撑,谁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适者生存,否则只能被冷酷的市场所淘汰。对高职生而言,企业不仅需要他们的高技术,更需要他们具备卓越的素养水平。素养高的人才,不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在工作中表现出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敬业爱岗、诚实创新等精神,这些都可以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帮助企业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职业素养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所以用人单位在录取人才时看的不是谁的证书多,而是希望录取到具有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爱岗敬业等基本素养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素养俨然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不成文的硬性标准。

最后,对学校来说,是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学校向社会输送出技术过硬、素养高的人才,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同时自然也为学校博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哪所院校值得学生去上,哪所院校就业率不高,像这样的问题,是学生家长较为关心的。如何获得客观可靠的信息,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参考。其实很简单,只要在市场上作以简单的调查就可以得出结论。往往取胜的院校,学生在用人单位表现突出,具备了较高的素养,为企业所赏识。对于这样的院校,企业对此毕业的学生当然特别关注,希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来保证自身人才的需求,这样一来当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名和影响力。在当下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代,高职教育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各院校都希望自己在彼此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取得长远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对学生的素养培养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高职思政素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加大素养教育的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是偏向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素养教育还是不够重视,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少,只是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有所提及,没有形成系统体系性的内容。因此,以后的素养教育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制订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开展多样的素质拓展课程,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养。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素养教育的师资水平也令人着实担忧。辅导员、代课老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素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在师资建设上投入精力,对老师严格要求,比如对老师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再教育,责令相关老师必须对职业教育深入研究等等,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其次,在形式多样的实习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素养水平。高职生素养的形成,除了老师课堂教育外,也离不开在现实的实践中体会感悟和培养。课堂上学生们只是从文字上理解素养的相关知识,并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素养的内涵。但通过实习或者实践活动,学生们会切身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理解到爱岗敬业的内涵,感悟到责任的重大,以及明确自己追求的职业目标,更高一点可能明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不是仅能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堂教育所能做到的。可见,校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多学生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意义重大,所以,校方应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最后,培育具有浓厚职业素养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素养教育和学生素养的提高都需要一定的氛围来促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职业氛围无疑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素养水平。学校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积极倡导宣传职业道德、服务奉献、爱岗敬业等高职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以及现在非常流行的微博等,宣传和引入企业文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等,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素养水平。

总之,高职生素养的高低,无论对学生、学校还是用人单位来说,都意义重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素养水平。社会各界也应该深入实际,不断探索,完善高职素养教育,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如此,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综合素质卓越的高技术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画画
宠物世界
当官的烦恼
和月亮聊聊天
秋游连续剧
悠悠母校情
我的理想
在比赛中成长
紧张的十分钟
看《鲁滨孙漂流记》观后感
练毛笔字
无题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交通安全
家乡小镇
党支部创先争优事迹材料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党建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乡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市地方道路管理站站长先进事迹
副总工程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法院政工科科长事迹材料
“十佳政法女杰”先进事迹
优秀小学班主任主要事迹
乡林业站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景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司法局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妇联主席先进事迹材料
十佳班主任事迹材料
农村农普指导员先进事迹材料
读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体会
实质重于形式:一条容易引起审计失败的会计原则
论1931年荆江地区的赈务
企业偷漏增值税的审计切入点
大众文化的一般分析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构筑乡镇审计工作发展平台
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使命
谈如何提高CPA审计质量
弗莱的文化理论实践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营销审计
网络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分析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把握“三个对于”搞好外资运用审计
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乡镇内审工作
读《老人与海》有感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
《老人与海》写作特点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送友人入蜀》解析
《蜀道难》备课笔记
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想
让不和谐奏出美丽音符──谈《老人与海》的课堂教学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不落的太阳──读《老人与海》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学资料